GQ&A170419
近来,都市社会里的空巢青年现象引起了社会舆论的关注。所谓的空巢青年,指的是那些离开父母及亲友,独自一人背井离乡在大都市打拼,独居或与人合租的年轻人。有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20~39岁的独居青年人数量接近2000万。他们白天上班,晚上回去一个人生活,很少有社交活动。“空巢青年”分布最为集中的五个城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中国最为典型的五个都市社会。
如果只是现时代的都市青年人独居,或许并不是什么大的问题。世界各国的大都市都有着不小比例的独居青年人,这与现代都市的生活方式所决定的。按照传统的观念,一个年轻人到一定的年龄就应该步入婚姻状态,生儿育女;拒绝或者到到了一定年龄尚未步入婚姻就可能遭受到来自家庭以及社群的压力。但在现代都市生活中,这种传统的观念早已日渐式微;而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以及各自独立的生活方式也使得人们不再关心隔壁邻居大龄未婚的事情。
换言之,如果仅仅是都市青年人选择独居,这并没有什么值得担忧的。对许多都市青年人来说,在大都市里维系一桩婚姻远不如独居更自由、更舒适。因为独居生活并不意味着缺乏爱情对象或性伴侣,相反,正是因为没有婚姻的束缚,都市的独居生活的青年人能够更自由和放松地进行社交活动,以及享受爱情。像在法国,或是北欧的国家,有固定伴侣,但选择非婚姻生活的都市青年人比例越来越高,以至于在这些国家有超过一半的新生婴儿出生在非婚姻的家庭。
中国都市的空巢青年真正的问题还不是独居,而是不仅独居,更在于缺乏社交活动。如果说独居是一种都市青年人可以选择的生活方式,那么缺乏社交活动无论如何就是一种无奈的别无选择。
从心理学角度,我们每个人都有着与生俱来的共同天性,其中就包括社交的天性。这包括一个人在在自然状态下需要与他人交往并建立社会联系,以及需要与某个人或某一些人建立紧密的社会联系,前者被称为亲和需求;后者被称为亲密需求。驱使我们每个人去自然地追求和满足亲和需求以及亲密需求的主要因素是与生俱来的天性;而这些基于天性的社交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令人感到孤独。亲和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充分的满足,人们会感到社会性孤独,而消弭社会性孤独的唯一方法就是建立起积极的人际联系。亲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或充分的满足,人们会感受到另一种孤独,情绪性孤独,也就是知音难觅,孤枕难眠的孤独,纾解情绪性孤独也没有其他办法,唯有建立起亲密关系。
也就是说,孤独是一种主观感受,与是否一个人独居或者独处没有必然关系。一个有足够社交活动,以及固定伴侣的都市青年人,哪怕他独居,也算不上空巢青年;而另一个哪怕是与他人合租,但缺乏必要的社交活动,也缺乏相对固定的伴侣,这才构成社会舆论所关注和热议的空巢青年。
从现象上,都市以外的青年人背井离乡到大都市寻找发展机会是一种十分正常的普世现象,大都市聚集了大量青年人事业发展所仰赖的资源和机会。美国小镇青年人大学毕业后到纽约、洛杉矶或者芝加哥去寻找发展机会,与中国小城市青年人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上海或者广州寻找发展机会没有本质的区别。像美剧《老友记》里那些合租的“纽漂”青年人,他们并不孤独,也并不压抑,他们快乐地享受着青春、社交、爱情以及都市带来的种种方便资源。
中国都市的空巢青年与美国,或者欧洲,甚至日韩那些从小城市背井离乡到大都市打拼的青年人有什么不同呢?在相同的全球化背景下,在相同的互联网情境中,为何中国都市中的那些空巢青年不能像其他国家的都市青年人那样轻松、快乐呢?
客观地说,目前中国的都市社会对于背井离乡来打拼的青年人来说是一个相当“不友好” 的社会。且不说越来越高企的房价以及始终低迷的工资收入,对那些有志在都市扎根的青年人来说,定居大都市越来越像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即便对那些通过努力有机会定居大都市的青年人来说,不合理的社会管制也是横亘在他们面前难以逾越的沟壑,例如,户口。
一个安徽的小伙子在上海努力打拼,但如果他要与一个上海本地姑娘谈恋爱就会面临重重压力。“硬盘”是那些拥有上海户口的本地人对外地来上海打拼的青年人的蔑称;而告诫上海姑娘们不要被那些“硬盘”忽悠俨然成为一种都市文化。
一个河南姑娘在北京辛勤工作,但如果她的工作令一个北京本地的小伙子不悦了就可能遭到不依不饶的斥骂,一个17岁的北京户口的高中生就可以在地铁轻松斥骂“外地逼”来羞辱外地来北京打拼的姑娘,整个车厢竟然没有一个人施以援手。
当中国都市打拼的青年人承受着比东京、首尔、纽约、巴黎更高的房价,却只赚取相当于这些国外都市三分之一甚至更低的工资;同时还要承受着种种不合理的社会管制,以及由这些不合理的社会管制而滋生和带来的充满地域偏见和歧视的都市亚文化,出现数以千万计的中国特色的都市空巢青年也就不以为奇。
既此,换一个角度来看待中国都市的空巢青年现象,那些背井离乡的青年们在大都市艰难地奋斗着,孤独地生存着,他们的维艰和孤独就像都市生活的“溃疡”,昭示着在光鲜亮丽的都市风景下,那些以国际化大都市自诩的城市已然陷入沉疴。
是的。一个令奋斗的青年人感到孤独和无望的都市,也难以有明亮的未来。
(本文编辑版首发于《中国新闻周刊》,版权归属于《中国新闻周刊》,禁止转载。)
关联阅读
《没看错,七成已婚者后悔结婚》
《于情于理中国都应该是偷情大国》
《上海相亲角反映的是陈腐的婚姻观》
觉得文章好,长按二维码赞赏。谢谢!
2017-04-19
-------------------------------
(近期文章消失?可以去目录中的“来读禁书”或“去读禁书”中找找,没发出的文章,也在那里。)
推荐:坐谈风月最新发布文章为《父母要学会接受儿子像女孩一样生活》,欢迎移步阅读。
推荐
坐谈风月(ID:psyeyes2)。本师另一个专谈两性话题的公号,撰写和发表中国最好的爱情心理学和性心理学科普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