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电商行业
新浪微博电商草根第一大号@电商行业 旗下公众账号。电商业内第一影响力!最值得关注的电商类微信大号,电商最新资讯、行业深度观察、内幕小道、实战干货。每日推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天津日报  ·  胖东来:产品下架、全面复查 ·  15 小时前  
天津日报  ·  胖东来:产品下架、全面复查 ·  15 小时前  
大皖新闻  ·  胖东来:产品下架、全面复查 ·  16 小时前  
大皖新闻  ·  胖东来:产品下架、全面复查 ·  16 小时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雨花台区新春促销盛宴:吃出大通美味,品味高原风情 ·  5 天前  
南京广播电视台  ·  雨花台区新春促销盛宴:吃出大通美味,品味高原风情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电商行业

太不要脸了,这才是电商白嫖的最高境界

电商行业  · 公众号  · 电商  · 2024-08-15 20:46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报道了一起消费者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权益的案件。消费者半年内在电商平台退货手机次数达到77次,最终被法院认定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驳回其诉讼请求。文章还提到其他滥用消费者权益的行为,呼吁消费者应合理利用权益,电商平台和监管机构需加强监督和指导,共同创造健康、有序和公正的购物环境。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案件背景

消费者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权益,半年内退货手机次数达到77次,引发社会关注。

关键观点2: 案件细节

原告在某电商平台购买手机后试用并申请退货,被平台驳回后在二手平台转卖手机,因亏损向法院起诉电商平台。被告电商平台提交了原告的下单及售后情况记录,显示原告频繁申请退货。

关键观点3: 法院判决

法院认定原告频繁退货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判决作出后,双方均未上诉,案件生效。

关键观点4: 社会反响

案件引起广泛讨论,网友对滥用消费者权益行为表示不满,呼吁消费者合理利用权益,电商平台和监管机构加强监督和指导。

关键观点5: 文章呼吁

文章呼吁消费者、商家、电商平台和监管机构共同努力,平衡权益和责任,创造健康、有序和公正的购物环境。


正文


为了白嫖,不择手段。


出品 | 电商行业   作者 | 金江

退货77次后,他还要继续退
在电商平台购物时,许多消费者都要确认一下商品有没有七天无理由退换。
因为如果没有七天无理由退换,买回来的商品万一不合适或者不喜欢,就只能吃个哑巴亏了。

可以说,七天无理由退换给许多消费者吃了一个定心丸,让他们更愿意为商品下单付款。

可最近,北京市互联网法院却审结了一个消费者滥用七天无理由权益的案子,在这个案件里,买家半年内在电商平台退货手机次数居然达到了惊人的77次。

据了解,就是因为他还想继续退货被电商平台拒绝了,他才把电商平台告上了法院。

案件具体情况如下:

2024年4月,原告在某电商平台自营店铺下单购买4台手机,试用后申请“七日无理由退货”,被平台驳回。

随后,原告就以每台低于购买价1000余元的金额,将这4台手机在二手平台转卖掉了。

因为不甘心买进来和卖出去后要亏4000块,所以没过多久原告就将电商平台告上了法庭,请求法院判令电商平台赔偿其因低价转卖手机导致的损失共4000元。

而在法庭上,被告某电商平台提交了原告在平台的下单及售后情况。

记录显示,原告近半年来在该平台购买的商品生成了209个订单,其中包含106台手机;生成的87笔退货售后订单中,关于手机的退货售后订单多达77个。

被告认为,原告大量申请退货的行为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不应适用“七日无理由退货”规则,并且拒绝给原告补偿。

最后,法院认定原告作为消费者频繁退货,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造成的损失需自己承担,驳回了原告的全部诉讼请求。

判决作出后,原被告均未上诉。目前,该案判决已生效。

案件一出,媒体们纷纷报道后,词条“男子滥用7天无理由半年退货手机77次”就登上了热搜,引起了广泛的讨论。
图源:微博
许多网友都认为原告这样太过分了,表示这种人应该被加入黑名单里,并且有网友表示,“七天无理由”这样的好规则被坏人利用,最后会导致大家都享受不到。
图源:微博

但也有网友说:“存在即合理。”还有人认为是商家花钱买的热搜,利用个别案例引起共情,以达成继续卖烂货的目的。

图源:微博

主编认为,七天无理由退货是消费者的权益,但每一个消费者都应该合理利用自己的权益,如果想从中钻空子,那是万万不行的。

就像这个案件的原告,不管这次他买的4个手机到底是不是真心需要退,他前面半年内退货了77次做不得假。

可他不但不停止滥用权益的行为,反而还得寸进尺,想继续申请退货,退货申请被拒绝还把平台告上了法庭,这种行为只能是说非常过分了,最终败诉也是理所应当。
消费者权益被一些人玩坏了
实际上,案件中的这位消费者早就不是第一个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权益的人了,今年七月,某知名手机厂商前产品经理就因为这个被网友们痛骂了一顿。
起因是这位产品经理发微博表示她一般想买个新产品,就会把这个品类卖的最好的几个产品都买回来,体验七天,然后把最好的那个留下来,其他的都一律退货。


但是那段时间由于出差的关系,她忘了7天无理由退货了,于是手上就留了一堆电子垃圾。


发完后她还不满意,还在评论区说:“强烈建议电商平台出个7天退货提醒。”

图源:微博
消费者当然有选择喜欢产品的权利,但是这样将很多产品买回来白嫖7天的做法,无论是对商家还是对接下来购买收到这些退换回去产品的消费者,都是不公平的。
尤其是电子产品,全新的和被使用过的电子产品在许多消费者眼里是不一样的。如果买全新的电子产品却买到别人已经用过7天的,这和买二手有什么区别呢?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手机厂商的产品经理,她不可能不知道所有电子产品都可以去线下店体验试用后再在网上下单,可她就是要在网上购买使用7天后再退,十分理直气壮地白嫖。


在这位产品经理发完微博后,许多网友认为她是碰瓷党、白嫖党,还有网友认为,她一边说热爱电子产品要买回家研究,发现退不了了就说这些产品是电子垃圾,太双标了。

图源:微博
由于热度过高,在第二天,当事人就把那条有争议的微博删了,并且发表了道歉声明。
图源:微博


但评论区的许多网友都表示,从她的发言就知道她不会改,只是被舆情逼着必须发言而已,而且这件事情也反映出了她的人品不行。


图源:微博

无论她的想法是什么,这件事情随着她的道歉还是结束了。


但滥用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从来没有停止过。


不仅是7天无理由,还有仅退款、退货退款这些消费者权益,也都已经被一些人玩坏了。


有人明明收到的商品是正常的,满意的,却因为平台偏向消费者就肆无忌惮地申请仅退款,有人则是利用多个ID大量拍货后退款,利用运费险和寄回去的快递费之间的差额赚钱。


这些行为也早已被报道过很多次了。


原本用来维护广大消费者权益的服务,却被这些人用来白嫖甚至谋利,这种行为不仅伤害了商家,同样也伤害了大部分遵守规则的消费者。


因为一旦这种现象太多,平台和商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只会把这些服务取消,到时候,踏踏实实在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反而失去了权益的保障。


可以说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了。


良好的购物环境需要各方一起守护
在退货77次的案件中,法院最终决定不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这个裁决不仅保护了商家的合法权利,也向公众清晰传达了一个信息:权力不应该被滥用,诚信是交易的基石。
从社会层面看,这起案例提醒我们,虽然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