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群学书院
群学书院由南京大学学者举办。秉承百年学府悠远文脉,依托全球领域智库资源,定期举办各类专业课程、沙龙、研讨、参访。传播多元文化,共铸人生理想,为创造健康社会不断前行。总部地址:南京中山陵永慕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金色旋风  ·  一单就赚了4000,收了钱后啥也不用干了! ·  2 天前  
金色旋风  ·  一单就赚了4000,收了钱后啥也不用干了! ·  2 天前  
新华三弄  ·  20240922《新闻联播》没有关键内容,联 ... ·  4 天前  
天玑-无极领域  ·  汉中,四线城市,大部分人的工资是3000元, ... ·  4 天前  
大橘创业说  ·  留给普通人的最后一扇门,快要关闭了 ·  5 天前  
大橘创业说  ·  留给普通人的最后一扇门,快要关闭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群学书院

百年颐和,万国风华:在最美秋日走进民国历史文化深处

群学书院  · 公众号  · 自媒体  · 2024-09-24 08:15

正文



云天收夏色,

木叶动秋声。


秋风一吹,城市万物都有了迷人的颜色。又是一年南京城最浪漫的时令,满城梧桐细雨,锦上金陵如画。这片刻的美,在百年历史的颐和路上,更显出韵味。纷繁的近现代建筑,摇曳着斑驳的梧桐树影,酝酿着初秋的诗意。


来源: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秋天的颐和路,迎来它颜值的高光时刻。暖黄的矮墙、乌青色的斜坡屋檐、遍布整条街道的高大树木,阳光穿梭其间,光影洒在路面上、墙壁上、匆匆而过的车身上,这里的每一幕,都像是正在上演一部优雅的电影。


来源:南京小资生活(点击图片查看原文)


南京秋天的最佳打开方式就是行走。在“观看”与“被观看”的过程中,与城市空间里无限丰富的肌理发生对话。

建筑,是城市肌理中极具表现力的语言之一。从建筑的角度了解南京,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便毫无疑问成为了必选之地。

2024年金秋,群学书院重启暂停数年的“南京城市文化行走”系列活动。9月28日下午15:00群学书院联袂江苏凤凰科技出版社一道,邀请您以citywalk的方式,走进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的小小一角,开启“南京近代优秀建筑与历史街区系列行走”的序幕,欢迎参加~



识别以下二维码
联系客服咨询报名




最美秋日,走进城市历史深处



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


△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鸟瞰。来源:南京发布、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位于南京市鼓楼区,以宁海路环岛为中心,放射形分布的宁海路、颐和路、牯岭路、莫干路、江苏路、北京西路区域,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按照《首都计划》实施的最大住宅示范区,自1933年陆续建成287处独立式花园住宅,目前保存较为完好的民国建筑超过200处院落,分布在以颐和路为中轴线的13个片区内。


△ 1937年左右的颐和路街区(来源:南京老照片,点击图片即可查看原文)


△ 今日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鸟瞰。来源:南京发布、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作为首批中国历史文化街区之一,颐和路街区是中国城市中拥有民国公馆最多的地区之一,也是南京民国建筑特色景点之一、南京重要近代建筑群,被誉为“民国建筑博物馆”。


来源:现代快报


作家薛冰在《漂泊在故乡》中如此描述:

建造公馆的那一代人,那是经常会在史籍中碰到、甚至连教科书也无法绕开的人物。

以我当时的民国史知识,已知道颐和路住过汪精卫、顾祝同、阎锡山、邹鲁、褚民谊、王耀武;江苏路住过薛岳、陈布雷、熊斌;宁海路住过马歇尔、马鸿逵、黄仁霖、黄伯度;牯岭路住过胡琏、马超俊、蒋梦麟、张镇;琅玡路住过杭立武、周至柔、白云梯、陈昌祖;宁夏路住过于右任、孙连仲、谷正鼎;赤壁路住过钮永建、朱家骅、余青松;珞珈路住过汤恩伯、马星野;灵隐路住过甘乃光、叶溯中;普陀路住过蒋纬国、陈诚;莫干路住过范汉杰;西康路住过冷欣、梁寒操、刘健群、田培林;天竺路住过胡小石、吴经熊、郑烈等。

流行的宣传语道“一条颐和路,半部民国史”,可谓并不夸张。我很希望弄清他们的故居是哪一幢建筑......

退而求其次,我只能漫步于街路,遥观其建筑。

那一带的路网设计也有意思,走不多远就有一个环交广场,多条道路相交,而且道路的名称都是小风景名胜地,宽度差不多,路旁的公馆院墙又一律粉成了乳黄色,稍不留意就会转错了道,斜岔出去越走越远......

△ 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示意图。来源: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


在游人的眼中,颐和路历史文化街区是一幅流动的风情画,每一处都是风景,每一幢建筑都诉说着过往的故事;在历史学家眼中,颐和路是一部鲜活的历史档案,记录着近代南京的变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而在摄影师的眼中,颐和路则是一组永不褪色的照片,每一个角度都是时光的定格,每一道光影都是岁月的痕迹……



活动时间

2024年9月28日(周六)
15:00

行程安排

颐和路数字展示馆——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二片区黄仁霖旧居/瑞士公使馆、刘嘉树故居、吴光杰故居、薛岳公馆、熊斌公馆、陈布雷公馆、李子敬故居——江苏路——宁海路转盘(谭道平公馆、李书田公馆)——颐和路公馆区第十一片区(孙育才旧居、季抱素旧居、陈祖培李尤龙夫妇旧居、吴钦烈旧居、刘楚材公馆

带队讲师

王重阳

南京地方史研究者,长期专注于南京历史文化,对南京民国建筑有深入的探究和考证,曾撰写发表《民国南京名医公馆巡礼》《发现衍圣公南京官邸》《三条巷25号的前世今生》《名人荟萃的树德里》《民国南京珠江饭店》《李信寓所应为李方桂公馆》《鲜为人知的南京定湘王庙》《汉府街37号发现民国南京阳羡邑馆旧址》《90多年前的汉阳瓦现身南京》《消失的南京中山文化教育馆》等相关论文。


费用

188 元/人

包含:讲师导览讲解费 设备费 +《南京民国建筑地图》(作者签名本,定价128元)群学书院定制帆布包 群学书院定制打卡口袋本



148 元/人

包含:讲师导览讲解费+设备费+《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作者签名本,定价68元)群学书院定制打卡口袋本

[2024年9月29日下午,《江河行地,海浪无声:我的祖父王赓》新书品读分享会将在南京万象书店举行,王赓孙女、斯坦福大学博士王冬妮与南京大学教授一起解读王赓、陆小曼、徐志摩……那一代人的家族与命运,欢迎参加]


118 元/人

包含:讲师导览讲解费 设备费


报名方式

识别以下二维码

联系客服咨询报名




部分参访地点


颐和路数字展示馆。巨大的数字时钟,脚下的曝气池遗址,锈迹斑斑的老厂房设施……光影中的颐和路数字展示馆,仿佛一键“穿越” 百年。展示馆前身为江苏路生活用水处理中心,也是中国第一座自主设计建造的生活用水处理中心。

来源:博物馆展陈资源星球


宁海路15号黄仁霖旧居/瑞士公使馆。1936年黄仁霖(1901-1983,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国民政府二级上将,曾任新生活运动促进会总干事、东吴大学董事长等职)购地兴建,1948年被瑞士政府租用为公使馆。西方现代风格,设计考究(详见《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第294页)。

来源:鼓楼区志办


宁海路17号刘嘉树公馆刘嘉树(1903-1072,黄埔军校一期生,国民政府陆军中奖)于1946年购置。建筑半圆形的门廊、阳台与雕饰精美的希腊柱颇有特色(详见《南京民国建筑地图》第295页)。

来源:鼓楼区志办


江苏路25号吴光杰旧居。由吴光杰(1886-1970,先后毕业于保定军校、德国柏林工科大学及陆军炮工大学。先后任吴淞陆军军官教导团教育长,黄埔军校编译处处长、训练部总监、军事委员会高级参谋)建造。见证了吴家跌宕起伏的命运和中国近现代的历史变迁。

来源:鼓楼区志办


江苏路23号薛岳公馆。为薛岳(1896-1998),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历任大元帅帅府警卫营营长,第四军副军长,第五军军长,第六军总指挥,第二路军总指挥,贵州省政府主席,第三战区第十九集团军总司令,第九战区司令,广东省政府主席等职)于1935年购地建造,占地795.6平方米,建筑面积773.9平方米。院内有一幢2层西式楼房。坐北朝南,砖木结构,木门窗,水泥方瓦,素粉外墙。

来源:鼓楼区志办


江苏路15号陈布雷公馆。建于1937年5月。占地728平方米。建有砖墙瓦顶、西式楼房1幢2层22间,另建有新式平房2幢2间,旧式平房1进 3间,共计27间。抗战胜利后,由陈布雷租住。1948年11月,陈布雷在此自杀。在蒋介石“御用”的文人中,有国民党 “领袖文胆”“总裁智囊”和“第一支笔”之称的只有陈布雷,他与陈诚并称为蒋介石的“文胆武将”,同时,也是备受争议的人物。

来源:鼓楼区志办


江苏路17号李子敬旧居。原为许祥赓于1934年购地建造。占地面积256.4平方米,建筑面积243平方米。建筑式样为庭院式花园洋房。建有楼房1幢10间,平房2幢8间,共计18间。1947年,时任陆军总司令部总务处少将处长的李子敬(1908-1962)从许手上购得该房产自住。解放后曾由17军2队、华东军区通讯学校和公安局等单位住用。

来源:鼓楼区志办


宁海路 46 号孙育才旧居。

来源:南京安居公众号


宁海路 48 号季抱素旧居。

来源:南京安居公众号


宁海路 52 号吴钦烈旧居。中国炸药工业的开拓者、国防化学工业的奠基人之一吴钦烈(1896-1966)旧居。其主楼为砖木结构,红砖外墙,大坡屋架顶,还有两个老虎窗。

来源:南京安居公众号


THE END







文化名人纪念演讲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文化名家系列讲座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城市文化与人文美学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科学研修班与专题课程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年羹尧之死》《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拉扯大的孩子》 | 《子夜》 |  《读书的料及其文化生产》 | 《骆驼祥子》 | 《朱雀》 | 《死水微澜》| 《通往父亲之路》 | 《南京城市史》(新版) 《被困的治理》 | 《双面人》 《大名道中》 | 《笺事:花笺信札及其他》 《九王夺嫡》 |  《乡土中国》 | 《白鹿原》| 《冯至文存》 | 《在城望乡》 | 《海阔天空》 | 《遗产的旅行》《城堡》 | 《被遗忘的一代:第四代导演影像录》 | 《了不起的盖茨比》 | 《南京城市现代化路径研究》 | 《湖中之云》 | 《社会变革的棱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