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
格总在人间
的第778篇原创
注:
最近公众号的推送机制有改变,需要将公众号设为“星标”才能收到推送了,大家可以“星标”一下这个号,谢谢。
前几天我拿普通人的“不可能三角”这个话题,拍了一个视频,点赞的人挺多,看来大家很认同啊哈哈。
我每天都会推送一个短视频,讲一些对大家有启发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
同学们先看视频,看完了记得点击关注。
视频里我说。
之所以会有这个不可能三角存在,是因为资源永远有限,既然资源有限,那么按照公平的原则大家就该排队,你要想越过排队,就得成为一个凌驾于规则之上的“不普通的人”。
这句话已经道出了普通人破局的关键。
就是你得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才行,既是普通人,又想得到不排队的好处,只有骗子画的大饼可以满足你。
那么啥叫不普通呢?就各有各的门道了。
要么你读书很行,学历非常高,因为现在学历贬值太厉害,一般的高学历已经没啥用了。
不是读书没用,是读一点书没用,得读很多很多的书才有用。
要么,你得在某一个领域有非常深入的造诣,清楚这个领域那些外行根本不了解也不知道怎么操作的细节。
而且这领域本身还得处于高速成长,至少是没有衰落的阶段,这样你的造诣才有用武之地,才能帮你的客户或者你的老板去创造更大价值。
30年前的倒买倒卖,20年前的医疗,房产,10年前的淘宝电商,5年前的短视频,直播,就属于这些。
再要么,家族背后有别人无法企及的资源。
你某个亲戚一句话就顶别人寒窗十年,所谓我三代打拼凭什么被你一代超越。
再再要么,你是中专生姜萍。
说起最近很火的姜萍,很多人第一反应都是“天才”,中专生逆袭考到全球数学竞赛第12名,完美契合了我们对“扫地僧”的想象。
在我看来,这是一种偏见。
姜萍当然有数学天赋,但不是每一个有数学天赋的人,都会像她那样把所有课余时间都投入数学里,纯英文的教材看不懂,硬是用翻译软件一点点啃出来。
就像姜萍的老师王闰秋说的。
“其实大家天赋未必差很多,但是一个人一直在玩,一个人一直在学习,渐渐就拉开了差距。”
这跟天才有啥关系?
没关系。
不要感叹姜萍天才
,不要拿没有天赋来为你的
平庸找借口,那句话咋
说的呢
,
大多数人
的努力程度轮不到拼天赋。
你也是天才,你擅长的领域不是数学,但一定是点什么,问题是你舍得放弃娱乐,用最苦逼的方式去钻研你有兴趣的领域么?
没有,没有你就注定是个普通人。
所以,不管哪个方向你想破圈,必须做到不普通。
不普通才可能突破那个“不可能三角”,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再来讲讲职场,职场上怎么做到不普通?
之前看到有个案例,有人在群里聊起他们公司领导不给涨工资,不给加绩效,还要他去负责公司现在新设的一个岗位,给的资源有限,要的成果还特别离谱,群里一帮人跟着一起骂。
什么叫普通人,这就是。
面对这样的局面绝大部分人想到的一定是自己吃亏了,公司领导都是吃人的资本家,全世界都对不起自己。
只有极少数人会先克制情绪,认真研究这个岗位会不会是一个机会。
注意,我并没说这一定是个机会,但是如果你连研究,连评判的想法都没有,那万一它真是个机会呢,你也只有和它失之交臂了。
而且只要你研究就一定有收获,为什么?
比如,假设是机会,行,牢牢抓住机会搏一把,3年就能完成正常情况下5年甚至10年的升职加薪。
要知道任何一个组织的存量价值都有限,存量坐满了上一次血拼之后的利益群体,你想要跨越就得在增量下注。
可惜普通人的眼睛永远盯着谁都可以看到的存量,只有不普通人的人会看到增量,且愿意投身增量。
又假设,如果这不是一个机会呢?
没关系,这又成了一个特别好的时机,可以在实践中去验证你对机会的判断是不是符合现实。
因为你的判断也可能是错的。
于是,是机会,增加长板。
不是机会,补齐短板。
补齐短板可能在这会儿没用,但在未来就可能用上,我真是见过太多发迹后因为短板最后陨落的生意人。
你看,从成长的动态的角度去看一件事,你的眼光会变得不再普通,你的选择也会变得不再普通。
很遗憾,绝大多数人不会这样。
对他们来说只有现成的,碗里的,热气腾腾的才是食物才是好处,而未来的,田里的,还只是种子的他们看不到。
命运之神在空中看着他们暗暗摇头。
反过来,当有一天你因为把握住这个众人都不看好的机会,终于拿到结果,所有人又会羡慕你说你是被命运选中的人。
真是被命运选中么?当然不是,明明是你自己选的。
曾经普通的人做了一个不普通的判断,在判断之上投入精力时间,于是有了不普通的结果,成就了不普通的自己,就是这样。
反观很多人的心思是下面这样。
一个机会,有人开始搞,他说不好搞;
人家坚持搞,他说利润少;
等人家已经搞大,他哀叹现在入局太迟了;
最后人家开赚钱,他说还不是因为他搞得早。
所以说关于普通人逆袭,普通人破局,我特别不能接受类似这样的提问:我是一个普通人,怎么办?
不怎么办,你要做的首先就是做一个不普通的人。
当你成为一个不普通的人,你就知道怎么办了。
而要从普通到不普通,这中间需要你有足够的勇气去尝试那些周围真正的普通人不屑的,畏惧的,无感的机会,就像刚才我提到的案例。
只有这样,你才可以从平凡的机会里挖掘出珍贵的金子来。
这金子既是指你为组织创造的业绩,更是指挖掘过程中逐渐变得不再普通的你自己。
人就是这样,一旦你有过一次从机会中挖掘到金子的机会,就像第一次吃过生肉的小狼:
你就懂得真正的肉是什么滋味了。
周围人对你的曾经的评价,就不攻自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