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罗天昊国与城
交流国家、城市与区域竞争战略,社会与经济改革事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8099999街头巷尾  ·  微信牵手DeepSeek?有人趁虚而入,这种 ... ·  昨天  
8099999街头巷尾  ·  微信牵手DeepSeek?有人趁虚而入,这种 ... ·  昨天  
手游那点事  ·  全年收入804亿,国内“第2”的游戏大厂如何 ... ·  3 天前  
家有好大事  ·  母亲的损失,为何妹妹来补偿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罗天昊国与城

经济制度定沉浮:一个律师眼中的珠三角城市竞争

罗天昊国与城  · 公众号  ·  · 2019-01-29 00:00

正文

卢彦铮 广东君厚 律师 事务所 律师 已获作者授权

珠三角是全国最先实行改革开放的地区。

要是没有撤市并区,现在的百强县根本没别人什么事。番禺、南海和顺德都曾经在 1990 年代初期位列全国百强县之列。

随着 1993 年宏观调控的到来,曾经担任上海市市长的朱前总理,用他的上海经验改造了整个中国的经济制度。也包括改革了广东。

上海经验能否玩转广东?

朱时代的利弊,在广东体现的淋漓尽致。

(1) 分税制的宫外孕——

广东土地财政不灵,意外成就激烈的产业竞争

1980 年代,为了提高地方发展经济积极性,采用中央和地方约定地方每年上交国家的税收应增长多少百分点,剩下的收入归地方的制度。这一套叫做财政大包干的制度当然也是可以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的,但是容易在地方和中央之间,地方和上级之间引起争吵。地方实际增长得比约定得更快,中央有点不高兴;地方实际增长得比约定慢一些,地方有点不高兴。在讨论增长的百分比应该约定为多少时,很难达成一致,达成一致后也容易发生变化和不履行。

1994 年朱领导的分税制改革正式确定了按不变比例在中央和地方之间对增值税进行分成的制度。这一简化后更加稳定的合约最大限度减少了中央与地方利益的不一致。此外,增值税这一主要税种由中央税收部门负责征收;土地出让金归地方支配。这一稳定的合约和预期下,地方更加集中注意力招商引资,发展经济,提升地方收入;与此同时,相应的中央收入也会增加。税收分成合同长年不会变化引发全国各地方立足长远地出谋划策各出奇招发展经济。但是此时,距离广东开始领跑中国经济已经十多年时间,珠三角的未开发土地不如包括长三角的其他地方那么多,所以这一制度的巨大威力虽然在珠三角地区没有其他地方那么明显,但是仍然是值得探讨和关注的。

最终结果,广东成为中国最不依赖土地财政的地区,也是产业竞争最激烈的地区。

土地出让金,广深都不在中国前五。国家土地财政飙升最厉害的时期,广东却预先把土地搞去发展产业,不跟着大家一起胡搞。比较类似的是浙江。搞产业去了 ,江苏其次。

广东与浙江,是中国民间经济和产业经济最发达,最真实的地区。 由此而来。

经济制度决定产业成败。

(2) 珠三角城市点评

深圳

在整个珠三角,占据了最佳区位的无疑是深圳,从前店后厂的模式来理解,香港就是店,深圳就是厂。但是深圳与后来的上海模式还不一样 ,深圳未必热衷于把集体土地使用权征收后再统一规划和出让,而是允许集体直接把土地出让。缺点就是规划比较差,但是很可能是深圳领导层的先见之明,深圳的集体土地比广州规划得稍好。 深圳的整体城市规划也不错。

打压房价,抑制权贵,保持平民城市,青年城市的底色。

东莞

1985 年东莞才由东莞县改为县级市, 1988 年改为地级市,并是 当下全国仅有的 5 个不设区的地级市之一, 总面积 2465 平方公里。东莞并不是特区,但是由于东莞的地理位置和东莞人民的努力,东莞成为珠三角净流入仅次于深圳的城市,高于广州。 深莞穗三市人口净流入分别为 786 万、 625 万和 534 万。论比例,东莞最高,对全天下人,尤其是外地人,外东莞胸最大,气量最高。

随着深圳市土地开发的饱和和日益转向完全的城市化和服务经济,东莞市的工业地位开始上升。但是 2017 年苏州的工业总产值是 3.57 万亿,东莞为 1.41 万亿,苏州为东莞的 2.5 倍,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苏州市除了市区外,还有张家港、太仓、昆山、常熟和吴江五个地级市,总面积为 8488.42 平方公里。深圳和香港在珠三角的区位相当于长三角的上海。而苏州相当于东莞。上海的土地远大于深圳和香港,苏州远大于东莞,这也就 意味着长三角还有很大开发潜力,同时当下开发程度稍逊于珠三角。

长三角政府运营土地的空间还很大。同时, 2007 年以后,苏州、重庆和天津等强势政府领导下的地方,工业和 GDP 增速远远快于东莞。东莞之所以设为地级市,是通过在东莞市和广东省之间取消中间环节,保证其自主权,但是其下不设区,而是镇,一方面限制了东莞市的规划权,另一方面 镇的数量较多,影响了公共资源的配置。其上层建筑滞后于经济发展 ,难怪民间会有东莞并入未来深圳直辖市的传言。

未来可适度并镇。

广州

广州市越秀和荔湾等都是老城区。白云区由于处于北郊,天河区位于东郊,土地资源较为充沛,发展较快。 1990 年代末,大学集中的五山一带仍有郊区的感觉。现在天河区已经完全变成主市区。黄埔区和增城区由于位于天河更东,土地更多,更有潜力。其中增城以一个县的角度考虑,其区位仅次于东莞。黄埔区因为有广州港和土地,设有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番禺区和南沙区是广州的出海口,因为对远洋巨轮的偏好,广州港的重心已经逐渐移往南沙。广州港的吞吐量由于传统优势仍然是南方第一大港。广州白云机场是全国第三大机场。深圳港和深圳机场暂时还未能超过广州港和白云机场。

此外,作为交通枢纽,广州南站是全国日车次数最多的高铁站。从陆路交通区位上看,广州的位置相当于长三角的杭州或南京,深港和珠澳分居珠江口两个突出部位,广州处于喇叭张开的地方,广州很自然成为陆路前往深港和珠澳的必经之地。随着属于沿海铁路组成部分的厦深铁路的通车,深圳从铁路末端也变成了交通枢纽,在前往江西、福建两个方向上,深圳占据着优势。目前广州仍然占据着通往两湖、桂林和贵州、广西南宁以及茂湛四个方向上的优势,但是 深圳试图通过修建深南客运专线,武深高速公路等绕开广州。强化深圳对西对北的交通枢纽地位。广州本地的个人主义传统使得其在战略问题上的思考远远逊色于深圳,完全察觉不到危险的到来

建议:阻击深圳对北方和西方的辐射。隔断深圳产业和市场辐射力。

佛山

佛山在珠三角的区位类似于江苏无锡。与无锡不同的是,佛山市区的东部已经和广州连为一体。与无锡相同的是,佛山并不直接靠海,但是因为靠近沿海大城市,有着发达的个人资本主义传统和创业精神。就像无锡诞生了解放前最大的资本家族荣氏家族一样,佛山顺德在清朝末年就有广泛的私人投资开工厂的现象,并且在 80 90 年代成为全国民营经济最发达的县之一,产生了很多著名民营企业如碧桂园和家用电器知名品牌如美的。

无锡托管的县级市江阴已经连续多年位于全国百强县首位,而佛山所管的顺德却对受制于经济还不如自己的(佛山)禅城区颇有不满。

由于某些原因,长三角的地级市尚未发展到压制其下县级市的地步,县级市的积极性有充分的发挥。 个人认为佛山由于和南海太近,已经不可能各自独立为地级市或县级市,只能作为并列的区。但是顺德似乎应该尊重其独立性, 与番禺隶属于广州不同, 禅城和南海联手形成的佛山主城区难以形成对顺德压倒性优势。 与东莞原来就是一个县不同,佛山地级市是好几个区的组合,而且佛山几个主要的区实力相当, 就像一个公司缺少股份占 50% 以上的控股股东,内部矛盾和疑窦丛生。 还不如把佛山直接合并给广州,这样广州就成为大股东。广州作为大股东对于顺德这样有实力的小弟,不会缺乏包容性。由于佛山相当于若干个县的组合,所以佛山的 GDP 总量要高于由单个县演变而来的东莞。不像江苏,外向型的苏州和私人资本主义发达的无锡相比,苏州的面积大一些, GDP 高一些。

中山

中山曾经和顺德、南海、东莞并称广东四小虎。

1988 年,中山与东莞一起成为地级市,从而没有参加 1990 年代的全国百强县的竞争。中山的人口净流入次于深圳、东莞、广州和佛山,居珠三角第五位。人口净流入竟然刚好与距离香港和深圳的距离成反比。但是港珠澳大桥和深中大桥的修建可能会稍微改变这种态势。不管是香港和深圳都注意到了珠江口西岸的相对薄弱。港珠澳大桥连接了香港和珠海、澳门,使得珠海成为香港更近的腹地,珠海相对于深圳、东莞,其地位得到加强。但是早就强大到可以自立门户的深圳通过修建连接深中大桥使得自己在珠江口西岸的中山相连,从而既绕开了广州,也无需依赖香港。

深圳海纳百川的移民城市优势在此处似乎压倒了拥有众多高校的广州,因为我们看到的是广州无所作为。中山市的人口净流入不及佛山的一半,略多于东莞的四分之一。中山与深圳、香港隔着珠江口,距离广州有一定距离,尚不足以与广州城区相连,而其南面的珠海本身的规划土地都没有开发完毕,不存在辐射和带动中山的可能。因此 中山市面临着自立则不足以成为超级大城市,抱大腿暂时离大腿还比较远的尴尬。 虽然深中大桥可以视为抱深圳的大腿,也确实可以提高中山的房价和地价。

从交通区位上看,中山类似于杭州湾以南杭州宁宝之间的上虞和余姚,只能算通道,但是构不成枢纽。中山处在广州通往珠海和澳门的通道上,但是并未处在广州通往粤西的必经之路上,所以连接的地方有限。但是其地位可以随着深圳为了加强其交通枢纽地位的胆大包天的计划而受益。

如果不以杭州湾为类比,而以长江下游为类比,中山的位置类似常州,但是作为通道,中山的地位不如常州重要,常州处在京沪铁路只有的主通道上。常州近年被南京和南通等城市反超。由于靠海,中山可以完全可以自力发展经济,暂时不理会其在陆上交通上的不重要。中山民营经济气氛不如顺德,引进外资气氛不如东莞, 珠三角由于早熟,县级竞争的整体气氛不如长三角。中山最好的模仿对象是长江边的江阴、张家港和昆山等。 这些城市并未处在京沪线这样的主通道上,但是他们利用靠近长江航道的优势,没有等待国家优惠政策和交通干线建设的情况下,自力把经济搞起来了。

珠海

珠海由于靠近澳门,形成比较休闲和宜居的氛围。且由于注重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珠海的工业发展不是很充分,但是房产比较受欢迎,形成某种类似厦门的偏重房地产开发和向北方人卖房的经济格局。但是 珠海的人均收入高于厦门,房价低于厦门和广州,因此经济比厦门健康,人民生活比厦门殷实。

惠州

惠州处在广州以东,深圳以北,相对远离珠江口,但是仍然被认为是珠三角城市。惠州的经济总量略高于中山,属于广东珠三角第五城的争夺者。惠州和中山的经济总量只有东莞、佛山一半的量级,但是却仍然超过湛江和茂名和汕头等非珠城市,可见广东省珠三角和非珠三角差距之大。 惠州是广州和深圳通往粤东、江西方向的交通枢纽, 环境优美,有一定历史。是一个十分舒适,房价适中的城市。

江门

还有一座号称经济珠三角倒数第一的城市,拥有小鸟天堂和梁启超故居的城市——江门。江门拥有较多名胜古迹,且是著名的侨乡。江门和中山一样,略微偏离广州通往粤西的交通主干道,处在主干道和大海之间的位置,是珠三角唯一和非珠城市茂名、湛江、汕头 GDP 相当的地方。拥有宁静之美,同时又带点海洋情调,适合居家养老。

这座城市的生活舒适度相对于珠海和厦门这样的城市,是被低估的,原因是名气相对没那么大。

江门是珠三角城市中较少见的出学术人才的城市,可以认为其教育还是不错的。广东除了一线的经济城市外,也有些城市还是有一些文化氛围和传统的,包括江门、潮州、惠州和肇庆。


肇庆

肇庆是珠三角通往西江上游的一个门户城市,也是个旅游城市,被一些人视为珠三角,个人认为不属于珠三角。

3 )广东:又广博,东西又多

可见广东还是全国比较多元化的省份,既作为全国唯一拥有一线城市且拥有两个一线城市的省份,其次还有颇有活力的沿海小城市,再次不缺少有文化氛围的城市,然后还有受到澳门影响的休闲城市,最后还有人均 GDP 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城市。

广东与江苏浙江相比,就是足以参与经济竞争的沿海小城市数量太少,除了有点自由散漫的文化型城市和休闲城市外,全面参与工商业竞争的城市数量太少,作为超级大城市的深圳和广州逐渐有鲸吞一切的气势,东莞和佛山比长三角的县级城市体量大,但是其城市格局距离超级大城市还有很大距离。广州不是南京那样的利他主义省会,但是对于战略问题又略显麻木。中山是唯一和长三角小城竞争格局中城市类似的城市,虽然级别较高(地级市),但是经济总量类似。由于广东早在 80 年代就率先改革,并且形成了小地级市为主的竞争格局,与全国 90 年代以后形成的县与县竞争的格局有所区别。

当然,根据《土地管理法》,广东的土地使用权的出让权也在县一级政府,但是 珠三角以外的县与珠三角的小地级市(不设区的)差距太大,所以县际竞争的格局不如长三角和长江流域明显。 长三角的县级政府利用其特殊地理禀赋,率先启动,一度在人均 GDP 等关键指标上领先上海,与其国有经济成分比上海低有关。但是珠三角的大城市和县级市、小地级市没有这种明显的区别。所以除了东莞和佛山一些区表现也很优秀之外,珠三角并不存在比深圳表现更优秀的县级单位,哪怕一度也是不存在的。但是县级政府 1990 年代后在推动地方发展和实事求是实施上级法律和政策上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作者卢彦铮,先后毕业于武汉大学图书情报学院,武汉大学法学院。现任教于广东某高校,同时为 广东君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