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孩在找男朋友时,总喜欢把“安全感”作为第一考虑因素。
实际上,这些女孩很大一部分都难以获得幸福。
为什么呢?
因为无论多么可靠的恋人,最终都会选择离开。
对于这些女孩来说,分手就是一种解脱。
她们心
里
会这样想:
“他走了真好,这样我就不用天天担心他会离开了!”
在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里。
安全与归属的需要是最基本的人类需要,如果这个需要不能得到满足,那人是不会有其他类型的需要的。
但我渐渐发现,对“安全感”过于依赖的人,是得不到真正的安全的。
因为真正威胁我们的事物,往往是那些不可预测而看不见的东西。经济学家把它叫做“黑天鹅”。
正如塔勒布所说的那样:
“我们一直有个可怕的错觉,就是认为波动性、随机性、不确定性是一桩坏事,于是想方设法要去消除它们,但正是这些我们想消除它们的举动,让我们更容易遭到黑天鹅的攻击。”
是的,我们越是对安全感过分偏执,就会越是难以看到潜在的威胁。
从今天开始,大家必须得保持一种态度。
对个人的努力结果要保持乐观,而对环境的变化要保持悲观。
这是充分利用“恐惧”,这种大家向来喜欢抛弃的负能量情绪,所衍生出来的战术。
我个人起名“最后的名将”。
即你必须提高你对目前自身生存环境的危险觉知,然后把相当一部分精力,用去完成一个风险极大的挑战。
比如,雯老师是云南一所名校的心理老师。
她教学能力很强,又得领导赏识。
但她每天都要花一个小时去画画,她一直告诉我,她以后要当个画家。
她画画这段时间,孩子是丈夫领着的,为此爆发过多次家庭冲突。
其实,我多少有点不理解这么做的理由。
她属于本科大学事业编制教师岗。
铁饭碗中的铁饭碗。
发展好本职工作,教育好孩子就行,何必当什么画家,天方夜谭。
她有一天告诉我,万一学校不要她怎么办?
听到这句话,我真心觉得是个笑话。
“学校还能怎么对你,难道发配你去支教吗?”
没过多久,学校还真出事了。
学校突然某天规定,没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原则上不许上课了,必须转为行政。
老师们一片哀嚎,而雯老师缓缓的停职去国外读博了。
原来她早就在自学英语,顺便为一个公众号画插图,月薪还比原来工资高。
我觉得我错了,其实我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因为“发配支教”啊!
雯老师的生活策略,用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的话说叫“杠铃策略”。
我们确实要把大部分精力用在维持生活的琐碎活动中,但我们也必须用一部分精力去培养一些,现在看起来可能用不到的技能。
因为这些技能,肯定有一天会用到。
什么时候呢?
当生活背叛你的时候。
放下了安全感的人,是会相信这种时候一定会到来的。
有一个问题,大家可能一直耿耿于怀。
蜀汉为什么最后被司马家灭了?
不同的历史学家有不同的观点,比如“扶不起的阿斗”。
其实“扶不起的阿斗”不是一个天赋才华的问题,而是一个环境生存策略导致的悲剧。
真实原因是:
整个蜀汉帝国的安全感,实在太强了。
我们都知道,蜀汉后期最大的困境就是“蜀中无人才,廖化当先锋”。
这话虽然夸张,但的确蜀国二代的人才,包括刘禅,表现都不怎么出色。
归其原因就是,诸葛亮和刘备,给整个蜀汉后代的安全感太强了。
刘备和诸葛亮,以及五虎将,本身就是刀光剑影里拼杀出来的,能力无疑是卓越的。
但刘备和诸葛亮所贯彻的“仁义”治国方略,对于人才培养,是有很大不利因素的。
首先,蜀国对于犯错误的人,是极具包容力的。
麋竺的弟弟麋芳在关羽攻打襄樊时举城投降,导致吕蒙白衣渡江。
于是荆州被夺,关羽被杀,整个蜀汉从此走下坡路。
刘备毫不犹豫选择原谅。
夷陵战败后,镇北将军黄权带兵投降曹军。
消息传到刘备那,刘备还觉得是自己对不起黄权,还重用黄权后人。
李严由于自身运粮问题,谎报东吴入侵,导致诸葛亮北伐关键时候失败。
诸葛亮回来却只是贬了他官,还重用了李严儿子。
以上错误,要是发生在曹魏,那绝对是要“夷三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