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箓大斋”作为斋醮的一种,“斋”是指约束身心,“醮”则与“祭”同意。稍具系统的道教斋醮始自六朝的天师道,其结构源于《仪礼》所载的预告、行仪、答谢三段式仪典。
文/观靖
道场是由不同单元的“科仪”组成的,各个科仪之间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道场的类型多种多样。钦安殿,因其神圣的位置与特殊的意义,一直在明、清两代的宫廷道场活动中占据着特殊的位置。清代钦安殿内举办的道场主要包括金箓大斋、拜表、拜斗、唪经等几种。
苏州正一派「先天奏告拔亡玄科」现场及所铺设罡毯 陶金供图
将乾隆时期《钦安殿陈设档》中开列的科仪书单与同时期大光明殿法官娄近垣所编《清微黄箓大斋科仪》进行比较,可以看出,乾隆时期钦安殿内举行的最隆重的道场是为期多日的“金箓大斋”。在宫廷文献中,也往往写作“吉祥好事”、“吉祥道场”。
“金箓大斋”作为斋醮的一种,“斋”是指约束身心,“醮”则与“祭”同意。稍具系统的道教斋醮始自六朝的天师道,它主要分“宿启建斋”、“正斋行道”、“散坛言功”三部分,其结构源于《仪礼》所载的预告、行仪、答谢三段式仪典。
(图)《朝真玉斗》中所见之《窦姥语》
一般来说,“金箓大斋”为时五日,第一日即“宿启建斋”部分。这一天的清晨,高功法官(道功最高的道教法师)率领道众举行“发奏科仪”,召请功曹(天神)将举行“吉祥好事”的公文呈送给三界圣众,令使周知。随后的下午举行“建坛科仪”,先请神将肃清坛墠(祭祀场所。筑土曰坛,除地曰墠),再请三清(道教三清:太清道德天尊,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慧光照彻坛场,寓意“三生万物”,又鸣金钟、振玉磬召阴阳二神,寓意“两仪分判”,随后法官又敕水净坛、设五方结界,以此通过法官与道众的道法作用,构成一座虚拟的“虚皇法坛”。是夜,法师率道众登坛,举行正斋之前的“宿启科仪”,即昼夜开启之意。法官先行化坛(将坛场幻化为仙境的科仪组成部分)、卷巾(奏请降临坛场的神仙听取高功的奏疏的科仪组成部分)等功夫,再奉请“五方真文”安镇坛场。最后入科,宣读词文并送化。至此,一座虚拟的室内“虚皇法坛”业已具备,所有预告工作均已完成。
作为金箓大斋主体的“正斋行道”通常为时三日。每日清旦(清晨)开始,法官率领道众登临法坛,分别举行“早朝科仪”、“午朝科仪”、“晚朝科仪”,即所谓“三朝”或“三时行道”。据《上清灵宝大法》载,玉清天中元始天尊所居之七宝层台,每日寅、午、戌三时鸣大法鼓,此时即诸天上帝天真上朝元始。斋醮中之“三朝”即取意于此。
“散坛言功”是“金箓大斋”的完结部分,在“解坛科仪”中,法官恭起安镇坛场的“五方真文”复还天阙,并为曾经效力的功曹、神将向上天言功、代谢,然后陆续将临坛的神将、祖师、诸天上圣恭送回天。最后在“设醮科仪”中,法官以斋主所奉献的供品款谢神明,并再次祈祷祝福。至此为“金箓大斋”圆满结束。
由《钦安殿陈设档》中所见的“金箓大斋”是一套定型于中古时期的道教仪式体系,明代周思德与清代娄近垣皆师法于此。此外,如果适值重大节庆或特殊场合,往往还要加做“拜表科仪”。
据《国朝宫史》所载:“每遇年节,钦安殿各设道场,拜进表文。”所谓拜表,即高功法官通过“发炉”、“出官”、“冲表步罡”、“飞神谒帝”等道法内秘,向天帝拜进表章,面陈祈福或拔亡之事(编按:拔亡,即“亡斗”。“亡”指亡魂,“斗”指北斗星君,是道教尊神,主管人之生死。道士通过上表奏疏,献茶烧香,燃点斗灯,恭迎斗母神莅临酿坛,达到接引亡魂、升登福地的目的)。法节次中,以“冲表步罡”、“飞神谒帝”最为重要。届时抱厦正中供案前铺设刺绣罡毯一块,罡毯上刺绣有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的图像以及二十八宿、南辰北斗等星图。法官更衣毕,将朝简改换玉圭,以双手端持,从罡毯东北角箕宿开始踏“二十八宿罡”,其步法为沿顺时针顺序踏步,每踏一步即一宿,手并掐一诀,同时脑中存想自己元神“旋步星空之上”,如此围绕罡毯一周至东北角斗宿结束,此后又踏“三台罡”、“五行罡”、“九灵飞步”等罡步,并存想“元神步虚太空,高奔天宫”,最终法官再顺时针旋绕一周面向西北乾位天门立定,三大拜之后,开始进入最为关键的“飞神谒帝”节次。
清 高上玉皇本行集经卷
《钦安殿陈设档》中记载:“花褥一个(其下贴黄签)。道光十九年……征去花褥一个,拜表用。”此花褥即是法官“飞神谒帝法”所用。上言法官步罡结束,有侍职道士将褥子铺于坛上,法官跪下,口念“恭按家传上道,拜进表文,蹑景飞神,万象寥廓。罡风灏灏凛凛乎,万里遥途;道气腾腾坦坦然,九霄之正路……”,随即俯伏于褥上,默运体内真气化为元神,过三关至顶门而出,依凭师密旨存想,飞升上天,于上帝御前拜呈表文,虔诚祈愿,事毕乃从原路返回,自顶门入体内。在“冲表步罡”及“飞神谒帝”两个节次中,需于坛前悬挂《默祷图》,图中所描绘者即是法师行“飞神谒帝法”时所存想之部分景象。
拜斗道场
紫禁城内位育斋现貌
雍正八年,娄近垣因为清世宗礼斗禳病灵应而开始得到信任,并于次年被封为钦安殿住持,当时御花园东北隅的位育斋及宫内多处都建立了斗坛,成为固定的礼斗坛场。钦安殿也成了定期举办礼斗道场的殿堂,《钦安殿留存档》记载:“钦安殿斗坛每月礼斗日期:初一日,月斗;初三日,下降;初九日,下降;十五日,月斗;二十七日,下降;庚辰日,吉祥斗;壬寅曰,吉祥斗。”这里所列之礼斗日期正好可与清宣宗停止钦安殿道场上谕中“向来钦安殿当差之首领太监等……每月又有拜斗之日”之语相呼应,说明彼时钦安殿除了规模较大的斋醮道场外,亦经常由太监道士举行单日的礼斗道场。如此频繁地举行礼斗道场,应是受了清世宗、遺咼宗时期娄近垣的影响。
除去上述三种道场形式之外,最为基本的“唪经道场”自然也是钦安殿内必不可少的道场内容之一。根据《钦安殿陈设档》所记《玉清总极文昌大洞仙经》来看,当年殿内曾经举行过以音乐吟唱为主的“谈经道场”,此外,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升天道场”,专在帝、后驾崩之后举行。“升天道场”的时间长度不定,少则七日,多则可达二十一日,这是民间丧礼所企望不及的规制。
作为钦安殿住持,娄近垣曾专门负责过钦安殿内的道场,为此雍正帝还专门在御花园内为他修建房屋居住。如果将娄近垣《黄箓大斋》所录“斗坛陈设图”与钦安殿的建筑与陈设布局相比,会发现两者十分相似。娄近垣所绘的坛场南北长,东西窄,分为南、北两区,这与增建抱厦后的钦安殿极为相似。图中南北两区之间绘有门三处,亦与钦安殿抱厦与正殿间的三组门对应。以此图作为“钥匙”,结合《钦安殿陈设档》便可对殿内的道场陈设进行解读。
《黄箓大斋》卷所刊“斗坛陈设图”
中央大龛区
炉瓶盒三事
“斗坛陈设图”所绘炉瓶盒三事的摆放位置
清 炉瓶盒三事
钦安殿正中北侧为玄天上帝主神龛,神龛前有朱漆大案一张即主香案,案上曾经安放有匙箸瓶、香盒、香炉、蜡扦、花瓶等物,与“斗坛陈设图”中北侧供桌的标注相吻合。
苏州正一派法师左手拈香并于香炉前行“运香”功夫 陶金供图
其中匙箸瓶、香盒、香炉合称“炉瓶盒三事”,是焚香所必用的工具。在道场开始前,侍职先以香箸将燃烧的炭块夹入香炉,再以香匙于香盒内取香粉添于炉内,香烟便腾然而起。凡遇道场开启或启圣等节次,法官以左手拈取“寸香”与眉齐,默祝之后插于炉中香粉内,此谓之“运香”。
1.本文由腾讯道学编辑整理,图文均来源于刊物《紫禁城》,文/观靖,故宫出版社出版,2015年5月号,总第244期。如喜欢本文欢迎转载,但请务必请注明作者与文章出处。
2.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3.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