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院外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重磅榜单揭晓:三年蝉联“TOP10”!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冬至大如年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广汽集团,宣布大消息! ·  昨天  
中国基金报  ·  002743,宣布重组复牌!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刚刚!这国宣布,降息25个基点!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院外

走向新宣言?|阿多诺与霍克海默1956年的对谈|07|论争的批判

院外  · 公众号  ·  · 2023-12-05 11:42

正文

EXTITUTE|星丛共通体|读/译/写/画/讲
文|阿多诺×霍克海默/译|Rodney LIVINGSTONE
译|PLUS/责编|星丛+

1956 年正值冷战高峰期,赫鲁晓夫在苏共的二十大上公开承认并批判了斯大林时代的罪行。时隔不久,就有了马克斯·霍克海默和西奥多·W·阿多诺这一系列的对话,由阿多诺的妻子格雷特尔记录。
与通常人们所认为的不同,一向更偏重于审美理论的阿多诺,在对话中表现得更为激进。他表示要按照所谓严格意义上的列宁主义路线去重写《共产党宣言》。而这也正是这一系列对话以“走向新宣言?”为标题的原因。此后几年内,阿多诺确实开始了对德国社民党纲领的批判,但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一工作。
相较而言,历来政治敏感度更高些的霍克海默却显得略为保守。他并没有反对阿多诺的设想,只是指出这样一份呼吁“重建社会主义政党”的宣言“不可能出现在俄国,如果出现在美国和德国,又毫无价值”尽管霍克海默仍将俄国革命的错误归咎于西方,并反对任何形式的改良主义,但他总体的观点是:“我们对人类的期望,只是一个或多或少破旧的美国体制”。
不过,霍克海默认为有必要说明的是“为什么一个人可以是共产主义者,却还是要鄙视俄国人”。按照他的看法:“理论可以说是人类的工具之一。”因此,他们的任务应当是努力延续马克思主义,哪怕只是作为 "理论"。
有论者把这次对话描述为一场哲学的即兴表演,两位思想家在其中自由地、时不时疯狂地即兴表演,在争论、警句和旁白的急剧变化中,讨论着他们的核心主题——理论与实践、劳动与闲暇、统治与自由——这其中的政治性在他们的其他著作中是很少见的。
两位重要的思想家终生保持着相当密切的合作关系,他们最出名的单篇文章都是合著的。这种情况在历史上并不多见,不妨可以这么说:十九世纪有马克思和恩格斯,二十世纪有霍克海默和阿多诺。
不过,相差两年出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算是同时代的人,他们的友谊一朝建立起之后,互相间的合作就从未停止过。而阿多诺要比霍克海默小8岁,他们之间密切的关系出现得要晚得多,而且其中也经历过不少变故:1921年初次见面,1930年代中期还时有摩擦,直到1938年起在美国流亡期间才开始和睦相处。
法兰克福社会研究所的总体轨迹众所周知,“批判理论”最初是霍克海默用来代替马克思主义的称谓。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批判理论”却将自己限制在哲学、社会学和美学的领域;表面上来看,完全脱离了政治。但私下里却并非如此。
1917 年俄国十月革命和 1918-19 年德国革命与内战之后的崩溃已深深地影响了批判理论家们对其历史时刻的政治可能性的看法。而二战之后,他们仍旧对马克思主义计划以及理论如何延续等问题深表关切。
在已推送的第六节中,阿多诺认为在宣言中绝不能提供一个肯定的乌托邦图景。但是必须补充一点,就是相信事情最终会好起来的。换言之,就是在否定的图景中展现乌托邦。而霍克海默更希望推动事情向前发展,使得那个乌托邦和当前现实之间的关系更加清晰,必须明确所使用的衡量标准,必须明确区分对不同国家的态度。
本次推送的是这系列对话中的第七节(共10节),院外将陆续推送对话的其他部分。
阿多诺×霍克海默
Theodor Wiesengrund ADORNO×Max HORKHEIMER
走向新宣言|07论争的批判1956年3月
本文1500字以内|接上期
H(HORKHEIMER)
有一个主题我希望有一天能够解决:论争[argument]的本质。人们总是可以对任何事情说三道四。这也与理论和实践的问题有关。
A(ADORNO)
放弃论争的思维——海德格尔——转而成为纯粹的非理性主义 [irrationalism]。
H:
只有在论争的背后有实践意义的情况下,人们才能进行论争。
A:
如果它背后有明确的牵引力。康德。
H:
你可以把《纯粹理性批判》一直讨论下去,直到什么都不剩。
A:
它的实质在于它的论点。论据是短暂的,它们会随之消失。
人们当然可以给智识下定义。这个概念包含了相当不同的事物的混合。一方面是脱离相关主题进行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是对主题的把握而产生的洞察力。
这两方面是相互联系的,但通常的智识概念只是指第一个方面,然而第二个方面才是最重要的,却被贴上了“直觉”[intuition]之类的标签。
应该说,正统的智识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条件,而直觉只是一种突然被激活的经验,绝不是非理性的。
应该有一种智识的现象学[phenomenology of intelligence],在这种现象学中,智识将作为第三种组成部分出现,它也会出现在其他两种组成部分中,只不过是以一种扭曲的形式出现。
H:
你的意思是,当我们说话时,背后总是隐藏着某种目标,也就是我们经验和痛苦的总和。想要孤立地对待智识,有一种难以形容的天真。
A:
但是,确实存在着一种类似于 "智性美德"[dianoetic virtue]的东西——为了某种事物本身而献身于它,并使它得到正义。【10】
H:
实践隐含在正义之中。
A: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理论与实践的分离是一种欺骗。把这两者分开来实际上就是意识形态。
H:
什么叫做伸张正义?我们需要找到一种表述方式,以便表达某种事物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助产士。
A:
这也隐含在黑格尔关于概念的自我运动[self-movement]的理念中。
【10】亚里士多德区分了伦理和智性的美德,类似于实践理性相对于思辨理性。
H:
事物并不需要善。而我们,如果我们想帮助事物,我们心中确实有一些善的对象,并把事物看作是需要帮助的。
A:
事物需要的是概念。概念确实应该是事物善的方面。
H:
这对我来说太抽象了。这就像一个人在黑暗中摸索前行,却不知道还有一盏灯。
A:
哲学的存在是为了救赎你在动物的外观中所看到的东西。
如果你觉得某种理念应该为一个实际的目的服务,它就会滑入辩证法。另一方面,如果你的所思所想成功地实现了对事物的正义[justice],那么,你真地就不能反过来断言它。
思想的真实性标志在于它否定自身利益的直接存在。真正的思想并不是希望坚持自己正当性的思想。
H:
当你说话时,你总是在为自己说话。当你为一项事业辩护时,你也是在为自己辩护。为某一特定的事业辩护,未必是件坏事。
你会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了威胁。每个人都会感受到,如果一个人被消灭,就会产生非正义。为他人辩护,也就是为自己辩护。
A:
对论争的不信任正是激发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底层原因。它的邪恶之处在于,取消论争意味着他们的写作最终会陷入同义反复[tautology]和无稽之谈[nonsense]。
论争的形式是“是的,但是......。”
H:
但是是的,但是......”仍然是为了让物自身的某些东西变得可见。
A:
“辩护”[advocacy]有些不好——论争意味着将思维规则应用于所讨论的事项。
你真正的意思是说,如果你发现自己处于不得不解释为什么某件事不好的境地,你就已经迷失了。
或者,你最终会像梅菲斯特那样说:“蔑视理性,鄙视学习。”然后你就会发现存在的原始力量。
H:
美国是论争的国度。
A:
论争始终是资产阶级的。
H:
把思考与正确的实践结合起来,是我们被诅咒的责任[cursed duty]。

▶ 版权归译者所有,译者已授权发布。
文章来源New Left Review|2010
未完待续
▶ 走向新宣言
1. 理论的作用 [3月,1956]
2.  工作, 闲暇时间与自由 I [3月12日,上午]
3.  工作, 闲暇时间与自由 II [3月12日,下午]
4.  人类的理念 [3月13日,上午]
5.  虚假的废除工作 [3月15日,上午]
6.  政治具体性  [3月15日,下午]
7.  论争的批判  [3月24日]
8.  实践的概念 [3月25日,上午]
9.  没有乌托邦主义 [3月25日,下午]
10.  政治的二律背反 [3月30日]
▶ 院外计划不同的板块分进合击:
汇集、映射、交织、对抗,突破各自的界限,
打开已在却仍未被再现的环节,把握更为共通的复杂情势,
循序渐进、由表及里地回应
批判者与建造者的联合这一目标。
理论与实践的分离|阿多诺与马尔库塞的1969年
“有些时候,理论需要靠实践往前推一把。但当前客观上并不存在这样的情况,我们面对的是贫瘠而野蛮的实践主义,它与理论没有丝毫关系。”这样看来,阿多诺和马尔库塞对1960年代新左派的预估,以解放的意图预见到了政治实践和理论将会持续面临的问题。在1969年马尔库塞和阿多诺关于新左派的分歧发生的几十年后,今天所谓的差异正是资本主义自那时以来的发展方式。然而今天虽然某些方面与1960年代类似,但是如何超越强制劳动的社会这一可能性的问题已迫在眉睫。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必要重新回看当年阿多诺对马克思“异化”这一原初概念的恢复,以此反驳马尔库塞后期对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的怀疑。这一回看仍旧是有意义的,具有批判性的。因为今天资本主义的问题并不是像马尔库塞和其他新左派人士所认为的那样消费过剩,而是持续强迫的劳动使社会陷入困顿。
马尔库塞试图从理论上发掘出新左派的潜力,尽管这种潜力黯淡不清,而阿多诺则把批判性的方法放在首位,认为缺乏理论上的自觉,缺乏政治上的实践,1969年前的新左派很难走出危机。
▶ 合集2017/18 - 2021/23
院外自从2017年4月试运行到2018年4月正式运行以来,推送千余次原创文章,形成五个稳定的板块,分别是:BAU学社、星丛共通体、回声·EG、批评·家、BLOOM绽。
作为激励师生共同研习的方法,各板块的定位不同,形式与进路亦有分担:BAU学社探根究底,以“重访包豪斯”遴择同道中人,整饬包豪斯人的文献材料,主持系列丛书的出版,由此推扩到“世纪先锋派”;星丛共通体回溯源起,以译介瓦尔堡、塔夫里和法兰克福学派等人的文本为重心,毗连上世纪的艺术、建筑与视觉文化研究,置于批判理论的讲读中砺炼;回声·EG形与势俱备,从“美学与政治”这一矛盾情境出发,以批评式导读与导读式写作,次第引入空间政治、媒介政治、生命政治,共构审美论域;批评·家教学相长,深入个例以梳理历史的特定脉络,转换视角以突破既定的叙述框架,持续组织线上的文本庭审以及线下的共读活动;BLOOM绽言与行贯通,以“都市状况”为核心议题,以展示与策动为支撑,辩证地介入建筑、城市、艺术、技术相互联结的当下语境。

▶ 星丛共通体

专题|辩证能量瓦尔堡的图像研究与历史想象
主持|郑小千
瓦尔堡并非研究的目的,他更像是通往问题核心的途径。抛却时髦的风尚,我们今日所面临的历史危机,与世纪之交的德国也就是瓦尔堡深度焦虑的文化根源有着怎样的关系?
专题|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
主持|周诗岩
选择“美学先锋派”理论之争关键节点上的历史性文本,穿透“avant-garde”在二十世纪以来艺术领域的使用、引发的主要问题与争论焦点,爆破出“先锋派”运动的思想张力。
译介|瓦尔堡
主持|郑小千  周诗岩  
当瓦尔堡的思想以显学之势再度进入人们的视野时,也被轻巧地引向了另一极:跳过批判性思考,沉湎于文学化的修辞,瓦尔堡所处的思辨传统,特别是关于历史救赎的问题却鲜少被提及。
译介|阿多诺
主持|姜山 × 保罗·本雅明
法兰克福学派是社会批判理论的一顶皇冠,而阿多诺或许就是这顶皇冠上最大、最耀眼的明珠。作为批判理论系列的子系列之一,译介阿多诺的经典文本是一门可以不停演练的功课。
译介|塔夫里
主持|王家浩
作为"威尼斯学派”这一群体中的核心人物,塔夫里是一位反对实操式批评的建筑批评人、为建筑史祛魅的建筑历史学家、以阶级斗争作基底搅动批判理论的建筑理论家。

译介|朗西埃
主持|马浩栋 × 赵子龙
所有智力皆为平等:智力在其各种展现中都是同样的,假设让人们去努力检验,提出一条准则来指导智力的使用,我们在思考、言说和行动时必须假定所有人共有同一种能力。
▶ 联络院外
投稿至合集,
合作新选题,
请于公众号后台留言:
[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