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西班牙快时尚品牌ZARA作为“便靓正”的代表,在中国一直广受欢迎。最近却因为一则彩妆广告,被扣上“辱华”罪名,卷入舆论风波。
ZARA备受争议的彩妆广告
此番ZARA被喷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在标榜“专为亚洲女性打造”的广告中,中国模特脸上有雀斑。
于是出现两种对立的声音,有人说:
“丑出天际,就不能用点遮瑕吗”
“这是在丑化亚洲人”
也有一些网友表示:
“走出去看看他国审美再评价吧”
“比那些美图秀秀磨皮脸不知要高级几万倍”
在双方争执不下时,ZARA出来官方回应了:
“两国审美不同,没有刻意丑化,照片没有PS”
ZARA官方回应本次事件
ZARA表示在以往的广告中,都是采用写实的拍摄手法,还原模特真实皮肤状态,没有进行磨皮处理。
事件的所有评论里,有一条成功引起蝉主注意:
确实大海捞针,确实辛苦,毕竟有人可能不知道:
事件女主李静雯并非无名之辈,而是目前世界排名Top50的模特
蝉到底是ZARA辱华,还是这届网友审美太差?主聊聊自己的看法。
西方人的雀斑美学
在西方主流审美中,
适量的雀斑是可爱、时尚的象征,透露着少年感与率真自然,
因此不会刻意遮盖它。也就是说,带点雀斑的李静雯,在ZARA看来根本不丑。
著名雀斑美少女赫敏
雀斑甚至在西方社会收到追捧。被认为是上帝赐予的福祉,有的人天生没有雀斑,还会专门去找纹身师纹一个
“半永久雀斑”。
适当的雀斑确实能起到修饰五官的作用,有辨识度,还仙里仙气的。
“半永久雀斑”Before & After
一些怕疼又爱美的欧美女孩则会使用这种雀斑贴,贴出自然的雀斑。
去年“雀斑妆”也火到国内,直男们表示看不懂,网红们还忙着磨皮,文艺女神倪妮在演绎胶片与雀斑。
娱乐圈向来也少不了天生丽质的雀斑美人,比如舒淇和汤唯。这年头,勇于
不美颜不磨皮,素颜出镜,暴露缺点,还不掉粉
的女明星,一只手数得过来。她俩也一直比较低调,自然不作妖,比较圈粉。
雀斑不止让文艺女明星加分,在一些男孩子脸上也,
很萌啊。
比如《神奇动物在哪里》的男主,被影迷们亲切地称为“小雀斑”。
讲真,雀斑不丑啊。在追求个性、特质、辨识度的模特圈,雀斑、牙缝,这些都是加分项。
你们应该还记得“16岁爆红,18岁当爹,
不笑美得惊心动魄,笑起来丑得一逼
”的Lucky Blue Smith,现在看也是可爱的。
危机四伏的中国式审美
雀斑、牙缝、个人缺陷不是病,美得千篇一律、毫无特点才是病。
又不得不提
“网红套餐”。
精致的妆容,一字眉,无辜的眼妆,樱桃小嘴,看起来我见犹怜,就是磨皮磨到鼻梁都没了。
好看吗?好看。
但谁是谁?傻傻分不清楚。
这或许就是:
“好姐妹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
但求同脸同鼻同医生。”
你以为网红脸征服的只是生活大多数的普通人?
那就大错特错了,来看看相继征服了王思聪、郭富城、林更新、罗志祥的网红标配:
所以,
网红套餐不能少,人人都是天王嫂?
越来越多的中国女孩将整容视为改写命运的捷径,实为中国社会之悲哀。
网红脸盛行的本质,是在迎合这个社会里男性的审美,犹如
“楚王好细腰,宫廷多饿死。”
如此审美是社会的倒退,真是危机四伏,细思极恐。
中国式审美历来如此吗?并不。
微博上经常涌现的回忆杀:以王祖贤、林青霞、朱茵、张敏、邱淑贞等为代表的90年代港星,在那个没有PS和滤镜,没有整容和医美的年代,每个人都美得各有千秋。
仔细看你会发现:她们的长相并不符合完美的定义,王祖贤偏硬朗,林青霞脸略肉。但
不完美并不阻碍她们成为惊鸿一瞥的时代女神。
蝉主不禁想起,章子怡之前为倍耐力年历 (Pirelli Calendar)拍摄的艺术大片。裸脸出镜的国际章,表现出不加修饰的自然之美,一时成为舆论焦点。
高清镜头记录下这个最朴实、最动人的瞬间,她遍布满脸的斑痕和细纹的脸展现在我们面前。
女性的美从来就不是来自华服或浓妆艳抹,也并非来自任何男性与社会的认可。真正的美来自
坦率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对自己诚实。
章子怡这样的脸,即便在岁月的无情烙印之下,也显得格外生动,美得高级而有力量。
中国网民易碎的玻璃心
写到这,蝉主已经可以想象一些人又会怼“外国的月亮就更圆吗?”“西式审美就比你抨击的中国式审美要好吗?”
观点不同,可以。
恶意曲解,不行。
在刚刚过去的中国农历春节,华裔影星吴彦祖用猪照拜年引发争议。理由类似:因为配图的猪太丑,
刺痛部分中国网友的玻璃心,认为他辱华。
网友不满猪的旁边写着“Happy Chinese New Year”,
让猪和Chinese(中国人)沾边。
更有好事者称,发现google打“ugly pig(丑猪)”,第一张图就是这个,因此认为吴彦祖是
恶意搜图。
经广大网友鉴定,最后此图被定义为辱华....
看完这些,蝉主只想说:
玻璃心网友最擅长做阅读理解,可能当年高考语文都是满分吧。
鲁迅在《纪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写道:
“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下劣凶残到这地步。”
“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但接着就有流言,说她们是受人利用的。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我懂得衰亡民族之所以默无声息的缘由了。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这段话读书时没少背,搁在今天也适用。显然,有人还沉溺在D&G辱华的余怨里。心中有歧视,看什么都是歧视。
“我们的丑陋,来自我们不知道自己丑陋。”作家柏杨在《丑陋的中国人》一书里以“恨铁不成钢”
的态度,批判中国人的
“脏、乱、吵”、“窝里斗”、“不能团结”、“死不认错”,
指出中国传统文化有一种滤过性疾病使我们的子孙感染,到今天也不能痊愈。
不谈这本书里某些观点是否偏激,但“乱、吵”、“窝里斗”、“不团结”是真。
在为同胞抗争之前,请先尊重自己的同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