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昨天公告,19年12月单月寿险及健康险业务个人新单原保险保费收入
181亿
,
同比增长47.8%
,却引发市场哗然。
去年平安保险的业务承压已经是众所周知,年初淡化了开门红,1月整体保费增速8.04%,中国人寿则凭年金险顺利实现开门红,1月整体保费增速23.7%,两者的增速差达到
15个百分点
。
年初增速差距其中自然有基数的影响,国寿2018年初是负增长,平安则是两位数增长,然而单看平安2019年每个月份的个人新单保费单月增速,也是相当触目惊心的。(下图不含12月份)
前三季度平安的
新业务价值增速
只有
4.5%
,和上半年持平,低于中报时公司给出的指引
7.3%
。
新业务价值 = 销售人数 x 人均新单保费收入 x 新业务价值率
(新业务价值是新保单未来税后会计利润的折现)
三季报平安寿险代理人数量124.5万人,较年初
下降12.1%
,对于寻求新业务价值增长而言,是个相当不利的因素。
维持新业务价值正增长,说明留存人员的人均产能有所提高,这是一个汰弱留强、偏财富型销售(低margin)过渡到偏保障型销售(高margin)的结果体现。
那么平安12月寿险个人新单保费超过180亿,创下历年除1月外的最高纪录,又是什么故事?
一般对保险公司来说,10月开始就算是蓄势阶段,为了即将到来的开门红做足铺垫和热身,到了年初才是使劲浑身解术完成全年度大半目标的时候。
所以大家可能预期,12月个人新单至多百亿左右,同比增速和11月的负增长幅度相当,现在一下子多出了70-80亿,可能中报指引的新业务价值增速目标7%能够达成,但自然会更让人担忧提前透支,2020年是否又会迎来“开门黑”。
平安也不是不打开门红了,不过看它2020年为开门红准备的产品:
财富金瑞20
和
金瑞人生20
,都是2019年基础上的升级版,也都是财富型的产品,显然不是平安目前主打的保障型。
所以我认为对平安2020年初的表现继续降低预期,应该是很合理的想法。
考虑到前三个季度平安
新业务价值率
仍然分别有
5.9、5.7、5.3个百分点
的同比增加,叠加
留存业务的有效价值和剩余边际释放
,还有
银行业务也向好
,那么拍个脑袋,平安2019年报的内含价值应该仍能实现
20%
的同比增长,半年环比增长接近
9%
,也就是约
1.21万亿
。
内含价值 = 净资产 + 有效业务价值
(有效业务价值是现存有效保单未来税后会计利润的折现)
那么对我个人来说,参考平安近2年多的估值表现,要求
1.2倍
以内的PEV
,对应19年度1.21万亿的内含价值,市值大概要在目前的基础上至少跌去7%,这是很粗糙的概算。
有不同看法,欢迎后台留言给我交流。
本文是公号重启第7篇,还望乡亲父老们点个在看
您的在看,是新周期一小步,却是本号的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