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
Taka
~
最近有一个非常强烈的感受,「写作」、「说话」这些事看起来人人都会,但想要说得好,让别人觉得有用、有趣,却是一件很费脑子的事情,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练习。
正好这几天在追《脱口秀大会》第二季,看了几期发现,作为一种几乎没有外界辅助、
主要依靠个人语言能力
的表演形式,脱口秀里面的很多表达技巧,对我们日常的沟通交流也很有帮助。
所以今天, Taka 就以《脱口秀大会》里几个选手的表演为例,给大家介绍2个常用的表达技巧,希望对你们有用。
「
找到你的观点
」
第一期里,选手思文的表演,获得了几位领笑员的高度评价。
她说的是典型的
观点派
段子,上一期的冠军庞博这样评价她的表演:每一段都用一个强烈的观点吸引观众,再用一个很强的梗把它接住。
于谦更是对思文的找观点的能力赞不绝口,说她的段子「妙语连珠」,创作思维非常独特。
「观点」
有多重要呢?
打个比方,我们大多数时间说的话,就像是
散落在地上的一颗颗小珠子
,因为很分散,说过之后很快就被忘记了。
而观点,就是一根可以把这些话串起来的主线。有了这根主线,如果你组合得好,你的语言就会变成一条
闪闪发光的项链
,让人过目不忘。
观点不够精彩,语言再华丽,也不会给听你说话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你在准备一个演讲、写作、或者是一个会议发言的时候,首先应该做的,就是找到你的观点。
那么,具体应该怎么找到那个足够有力的观点呢?
一、了解你的观众
我们说话、写作,是给别人听、别人看的。
在挖掘观点的时候,首先应该问自己这个问题:
我想给对方传递的具体思想是什么?
他们能从中获得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需要尽可能多地掌握观众的信息:
掌握的信息越多,你就越容易找到那个能让大多数人都感兴趣的话题。
拿思文来说,因为对观众足够了解,选了「两性」、「婚姻」这类大多数人都会感兴趣的话题,上场前就知道自己的段子可能会说到很多女生的心坎里,很有底气。
二、挖掘你的第一手经验
理解了观众的需求,你要做的第二件事情是:
找到那个能够真的激发起你表达欲的事情。
作为一个独立的已婚女性,思文很自然地就把「存在感」这个话题集中在了「经济独立」这一个点上。
李诞评价她:
做喜剧的话,女孩子是比较吃亏的,尤其是思文这种不靠扮丑来搞笑,她是非常强势,靠经济独立来搞笑的。
因为有扎实的生活素材,把这么一个严肃的话题讲得金句频出,说到跟老公相处的日常,也能让大家觉得非常有趣。
《演讲的力量》这本书里有这么一段话:
选一个生长在你内心深处的主题,这是最重要的。讲你了解的东西,有亲身体验的东西,
而不是你自认为很有新意的随意的主题
。
当你准备跟别人讲一件事的时候,请先确认这件事能够真正打动你,只有这样,你才有可能去打动别人。
有的同学可能会觉得,像我这个平凡普通的人,真的没有什么好分享的事情啊!
但 Taka 想说,只要善于挖掘,你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会有独一无二的特点。你觉得自己普通,
只是因为不懂得挖掘自己的有趣而已
。
不妨问问自己下面几个问题:
说不定就会发现很多值得讲的素材。
三、用一句话概括你的观点
如果你不能很清晰地把你想到的事情表述出来,说明你还没有想明白这件事。
如果你不能用一句话概括你要讲的内容
,
说明你根本不知道你要说什么
。
思文的表演,虽然有非常多的金句、场景、对白,但这些都是为了说明一句话:
女人要想有存在感,归根结底就是要经济独立,要有钱。
如果你还不能用一句话、或者一个词概括你想要表达的内容,方法只有一个,继续提炼,继续想:
我最想表达的核心观点是什么?
不断地精简、提炼,直到这句话出现为止。
「
跟观众建立联系
」
交流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种跟别人建立联系、赢得他人信任和喜欢的过程。
面对一个陌生人,听他说话,人们会有一种本能的戒备。
在只有短短几分钟的脱口秀舞台上,怎么快速解除观众的戒备,是表演者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作为第一期的「爆梗王」,张博洋的方法是:
展示自己的脆弱
。
第一期的话题是「存在感」,他一上来,就把「存在感」引到了「挫败感」上。
说自己不够红,「在路上偶尔也会被人认出来,但很少被人尊重」。
生动地再现了一下自己跟「粉丝」合影的尴尬场景。
就是这样的自我袒露,一下子就让大家对这个「怂中带刚」的小伙子产生了兴趣,迅速拉近了跟观众的距离。
接下来,继续拿自己开涮:
生来一张素人脸,没有时尚属性。
说自己穿上潮牌衣服,「我好看了一点,但衣服却难看了很多」。
自嘲自己在金钱上的纠结,特别生动地描述了在奢侈品店试衣服的尴尬:
「我觉得很合适,他知道我觉得很合适,我知道他知道我觉得很合适,但我得硬着头皮说:
嗯~好像不太合适。
」
接着讲理想和现实的差距:
「我对宇宙如此渺小,我对公司却如此重要。
」
没有一个梗掉地上,完全把观众带入了自己的情境中。
在我们的日常表达中,「袒露脆弱」也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
举个例子,一个很内向的人去演讲,站在台上,很容易会感到紧张、说不出话。
这个时候,
不妨跟观众坦诚自己的弱点
:我这个人特别内向,第一次登上这么大的舞台,感觉有点紧张,请大家给我一点时间。
大多数情况下,观众不仅不会嘲笑你,反而会给你加油打气。因为知道你很内向,他们也会
适当降低一些预期
,更用心地去听你讲的内容。
不过,「袒露脆弱」其实是需要很强的功力的,如果只是为了自嘲而自嘲,很容易适得其反,并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那么,
怎么把握这个「自嘲」的界限呢?
Taka 觉得,在决定袒露你的脆弱之前,可以问问自己这两个问题:
1.
这个展示脆弱的结果,
是我能接受的吗?
会不会让自己不舒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