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抗疫方分析
2020年2月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发出通知,题为《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中推荐使用中药协定方的通知》,通知强调:“确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药”。通知中所附的药方是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组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推荐通用方。而且强调,必须由具有中药处方资质的执业医师对症后处方。(此处似乎应该是“对证”,而不是“对症”,中医是讲辨“证”论治的。“证”是“症”的总结与提升,中医用方用药不能只对“症”,而当对“证”。)
仝院士的抗疫方、治法、加减法及注意事项如下:(以下原文抄录自上述通知)
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15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通络,避秽化浊,健脾除湿。
加减法:
①恶寒发热、背痛、体痛者,加桂枝9-30g;恶寒重、无汗、体温39度以上,重用麻黄9-15g,加芦根30-120g,生石膏30-90g,知母15-30g;往来寒热加柴胡15-30g,黄芩15-30g;乏力明显加黄芪15-30g、人参6-9g(若无人参,党参9-30g)。
②咽痛加桔梗9g,连翘15g;干咳重加百部15-30g,蝉蜕9g,藏青果9g,苏子9g;喘憋加炙紫苑15-30g,炙冬花15-30g,炙杷叶15-30g,葶苈子加至30g;咳血加仙鹤草30g,紫草15g,三七粉3g(冲服)。
③痰多色黄或咳痰不畅,加瓜蒌仁30g,黄芩15g,鱼腥草30g,连翘30g,板蓝根30g。
④纳呆重,加莱菔子9-15g,陈皮15g;呕恶重,加半夏9-15g,黄连3g,苏叶9g,生姜加至30g。
⑤腹泻,加黄连6-9g,生姜加至30g,重用云苓至60-90g。
⑥便秘,加枳实10-15g,生大黄6-15g。
⑦舌红或干,加莲子心6g,麦冬30-90g。
⑧舌绛红加生地30g,赤芍15-30g。
⑨四肢逆冷、汗多、气促,或神昏,舌淡暗或紫暗,脉细数,加人参9-15g,淡附片9-30g,山萸肉30-90g,干姜15-30g,桃仁9-15g,三七3-9g。
服法:日1剂,水煎服,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
1.此方为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病人疑似者推荐的通用方。适用于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者。应用时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物候条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此方仅供职业中医师参考。应用时必须由具有中药处方资质的执业医师对症后处方,在职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方,医生对处方病人一定要登记并随访。
2.老年体弱多病,乏力明显患者应及早加用温阳补气之药。高龄或有心脏病者,注意麻黄用量或不用。
3.重症患者,传变迅速,需根据病情及辨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分析:
一则,此方组成较杂,包括以下几个处方的加减化裁。麻杏石甘汤、达原饮、神术散、四加减正气散等等。既有经方,也有时方;既有寒凉药,也有辛温药;既重化湿,亦重健脾;既解表,亦解毒。
二则,从方中诸药用量来看,茯苓独重,达45克。次之为白术30克,兼有苍术15克。此三药皆入脾,皆有温脾升脾化湿之功,说明此方的治疗重点在于扶脾化湿,以对应湿邪偏重的疫病特点。
三则,方中首列麻杏石甘汤,说明疫病存在着表证,需要解表。又用达原饮,说明还存在着邪伏膜原的病机,膜原非表非里,属于半表半里。两方合用,说明疫病既有表证,也有半表半里证。在表里可用辛温散邪,在半表半里者,可用疏利,透达膜原,分消内外,通里和表。
四则,虽然有发热,但方中的清热解毒药并不重,只有贯众一味,说明热毒不是重点,湿滞才是重点。仝小林曾经在2020年1月26日早晨对健康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强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减少不必要输液。寒湿者,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邪很重,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
2020年2月2日,武汉市新冠肺炎防控指挥部医疗救治组发出通知,题为《关于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中医药治疗中推荐使用中药协定方的通知》,通知强调:“确保所有患者服用中药”。通知中所附的药方是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组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疑似病人推荐通用方。而且强调,必须由具有中药处方资质的执业医师对症后处方。(此处似乎应该是“对证”,而不是“对症”,中医是讲辨“证”论治的。“证”是“症”的总结与提升,中医用方用药不能只对“症”,而当对“证”。)
仝院士的抗疫方、治法、加减法及注意事项如下:(以下原文抄录自上述通知)
生麻黄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苈子15g,贯众15g、地龙15g、徐长卿15g,藿香15g,佩兰9g,苍术15g,云苓45g,生白术30g,焦三仙各9g,厚朴15g,焦槟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治法:宣肺透邪,解毒通络,避秽化浊,健脾除湿。
加减法:
①恶寒发热、背痛、体痛者,加桂枝9-30g;恶寒重、无汗、体温39度以上,重用麻黄9-15g,加芦根30-120g,生石膏30-90g,知母15-30g;往来寒热加柴胡15-30g,黄芩15-30g;乏力明显加黄芪15-30g、人参6-9g(若无人参,党参9-30g)。
②咽痛加桔梗9g,连翘15g;干咳重加百部15-30g,蝉蜕9g,藏青果9g,苏子9g;喘憋加炙紫苑15-30g,炙冬花15-30g,炙杷叶15-30g,葶苈子加至30g;咳血加仙鹤草30g,紫草15g,三七粉3g(冲服)。
③痰多色黄或咳痰不畅,加瓜蒌仁30g,黄芩15g,鱼腥草30g,连翘30g,板蓝根30g。
④纳呆重,加莱菔子9-15g,陈皮15g;呕恶重,加半夏9-15g,黄连3g,苏叶9g,生姜加至30g。
⑤腹泻,加黄连6-9g,生姜加至30g,重用云苓至60-90g。
⑥便秘,加枳实10-15g,生大黄6-15g。
⑦舌红或干,加莲子心6g,麦冬30-90g。
⑧舌绛红加生地30g,赤芍15-30g。
⑨四肢逆冷、汗多、气促,或神昏,舌淡暗或紫暗,脉细数,加人参9-15g,淡附片9-30g,山萸肉30-90g,干姜15-30g,桃仁9-15g,三七3-9g。
服法:日1剂,水煎服,日3次,早中晚各一次,饭前服用。
注意事项:
1.此方为仝小林院士与湖北省、武汉市专家讨论后拟定的新冠肺炎病人疑似者推荐的通用方。适用于临床诊断为新冠肺炎疑似者。应用时要结合病人实际情况和当地气候、物候条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辨证施治,随症加减。此方仅供职业中医师参考。应用时必须由具有中药处方资质的执业医师对症后处方,在职业中医师指导下,根据病情变化,随时调整处方,医生对处方病人一定要登记并随访。
2.老年体弱多病,乏力明显患者应及早加用温阳补气之药。高龄或有心脏病者,注意麻黄用量或不用。
3.重症患者,传变迅速,需根据病情及辨证,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分析:
一则,此方组成较杂,包括以下几个处方的加减化裁。麻杏石甘汤、达原饮、神术散、四加减正气散等等。既有经方,也有时方;既有寒凉药,也有辛温药;既重化湿,亦重健脾;既解表,亦解毒。
二则,从方中诸药用量来看,茯苓独重,达45克。次之为白术30克,兼有苍术15克。此三药皆入脾,皆有温脾升脾化湿之功,说明此方的治疗重点在于扶脾化湿,以对应湿邪偏重的疫病特点。
三则,方中首列麻杏石甘汤,说明疫病存在着表证,需要解表。又用达原饮,说明还存在着邪伏膜原的病机,膜原非表非里,属于半表半里。两方合用,说明疫病既有表证,也有半表半里证。在表里可用辛温散邪,在半表半里者,可用疏利,透达膜原,分消内外,通里和表。
四则,虽然有发热,但方中的清热解毒药并不重,只有贯众一味,说明热毒不是重点,湿滞才是重点。仝小林曾经在2020年1月26日早晨对健康报记者电话采访时强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寒湿之疫邪引起,病性上属于阴病,是以伤阳为主线。所以在治法上,一定是针对寒和湿。具体来说,因为寒邪被湿邪所抑遏,治疗寒邪,要温散、透邪,用辛温解表之法。治疗湿邪,要芳香避秽化浊。这是一个大的原则”、“减少不必要输液。寒湿者,舌体偏胖大,有齿痕,厚腻苔,甚至腐苔,反映湿邪很重,此类患者初起阶段尽量采用中医药治疗,减少不必要的输液。湿邪缠绵难愈,过度输液会加重寒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