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的吉先生反映,今年3月初自己绑定银联钱包的六张银行卡发生盗刷,合计13000多元。吉先生向银行方面投诉,银行方面认为集中盗刷是支付平台的问题。反复沟通后,银联方面承诺将启动先行垫付机制。
无独有偶,在吉先生的事件被关注之后,北京的李先生向中国之声反映了同样的问题:自己与银联钱包绑定的卡被盗刷。
吉先生说,自己是在2015年左右为使用银联钱包的优惠,下载app并绑定了十张银行卡,其中3张为借记卡、7张信用卡。3月14号凌晨1点到2点半,吉先生有6张信用卡被盗刷,合计13289元。
我起床之后发现我的手机收到了若干银行的提醒,当时一下就懵了,我脑中的反应就是,有这么多个银行同时在夜间的凌晨的1点到2点之间发生了密集的消费行为,肯定不是某一家银行的事情。我分析了下,肯定是我绑定的某一个钱包里面绑定了这些卡,某个钱包的账户被盗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觉得是银联钱包的问题,就是因为这么多卡全部失窃,而且这些卡刚好是绑在银联钱包里面的。
吉先生第一时间与银联客服取得联系:钱款的去向,大部分是购买了途牛旅游网的旅游产品,另外一些是支付给了中石化的加油储值网站。但银联方面表示,需要吉先生与各发卡行联系。
他们所站在的角度,永远就是说银联是一个第三方的支付平台,是连接客户跟银行的,所有的消费能否刷成功的判断不在银联,而在银行,对于银行来说,他们认为这个是可行的,然后银联钱包也不判断是否是本人。
无奈,吉先生挨个联系银行,先进行挂失处理,同时更换银联钱包的登陆账号及密码,并向警方报案。
他在异地或者是在另外一个新的设备上,登陆我的账号,所以我的这个手机上现在还是不安全的,事实上确实还是不安全的,在我上午给光大银行打电话期间又发生了一笔试图想要进行的交易,但是因为当时我已经申请了挂失,所以这笔交易没有成功。
在吉先生六张银行卡同时被盗刷一事引发关注之后,北京的李先生向投诉平台及中国之声反映,自己也遭遇了几乎完全一样的问题。
去年还是前年的时候,银联那个应该是满100减50,就好多超市购物券什么的,当时就为了用购物券,然后下载的钱包,绑定的信用卡。3月12号早晨,五点到五点半左右吧,当时还在睡觉的时候,后来就收到微信公众号推送的交易短信,一看是北京银行的,消费了8笔,一共是一万三千五百元。
通过查询,李先生的卡在国美在线购买了13500元的购物卡,李先生在跟银行、银联及国美取得联系的同时,向北京警方报案。
针对李先生的情况,银联客服表示:
“我们针对被盗刷的情况,我们肯定会让您联系到商户、警方、发卡银行这三方,但是具体的进度我们这边没办法掌握,您的钱存在发卡银行,你们是通过我们的渠道转接的,这个我们不否认,但是通过我们渠道专家,扣款商户再给您银行发送一个验证的东西,只有银行验证通过了,我们银联才会视作一笔正常的交易来给您做转接。”
目前,购物卡已被国美方面冻结,但国美方面表示,需要李先生出示报案警官证照片,才能退款。
国美客服冻结了,但是国美说让提供报案回执,我就提供过去了,后来又要警官证照片,派出所警官说不能給个人,有那种对公形式,国美公司发函才能給,客服说国美也没这个(机制)也不发函,让我自己去找。
两位消费者都认为,自己从来没有主动泄露过支付密码,在盗刷事件发生后,银联钱包方面的答复,不能让人满意,同时他们质疑银联是否存在风控漏洞。
吉先生说:
“银联钱包的安全性是怎么做安全考量的,你说500以下不发验证,但是多笔900多甚至2000的为什么不发验证?而且使用前肯定要先登陆,不管是异地还是新设备,银联做了什么验证,就认定是本人?”
根据聚投诉方面的信息,银联方面曾向对方回复:“银联钱包已完整校验持卡人的银联钱包用户名、密码、支付密码等只能由用户本人掌握的隐私要素,银联钱包不存在风险漏洞。”
银联钱包一位负责人接受中国之声采访时也表示:
“银联钱包对于异常交易(包括异地登陆、多笔重复交易等)具备相关风控措施,会综合根据交易情况、风控规则、用户体验进行判断和处理 ,银联钱包系统不存在风险漏洞。当然,任何的APP产品都有一个不断优化与版本升级的过程,很多用户会通过各种方式给银联提改善的意见与建议,银联也会持续提升安全防控水平。”
这位负责人说,银联钱包有责任帮助用户协调问题处理及相应的赔付,目前吉先生银行卡被盗刷的先行赔付工作已经完成,李先生的还在处理当中。同时银联将启动相应的调查取证工作,并保留进一步追偿和诉诸司法的权力。
银联已于4月17号完成对吉先生这个盗刷损失的先行赔付。
只要是通过银联钱包平台发起的业务,无论问题出在哪个环节,我们银联钱包都 有义务和责任帮助用户协调问题处理及相应的赔付。
这一点我们责无旁贷,也请广大用户放心。同时,我们也提醒用户保管好用户名、密码 等敏感信息,不要打开陌生网址和短信。银联也将与警方合作,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行为。
记者:周益帆 柴华
微信编辑:付慧敏
来源:中国之声新闻纵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