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办公室主任
服务全中国公务人员、文职人员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基金报  ·  国家金融监管总局批复:同意筹建! ·  13 小时前  
中国基金报  ·  OpenAI,放大招!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超2万亿巨头,最新曝光! ·  2 天前  
中国基金报  ·  黄金、白银股逆市大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办公室主任

关于“新质生产力”,如何写出“血肉丰满”的高质量文稿?这篇文章让你“事半功倍”!

办公室主任  · 公众号  ·  · 2024-03-05 13:28

正文

最近,很多文友向我咨询,如何写“新质生产力”的相关文稿,在此,统一为文各位文友解答一下。

“新质生产力”是在2023年9月首次提出的概念,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国式现代化等重点任务密切 关联。 可以说学习、研究、落实 “新质生产力”相关要求, 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的重要工作。

但是, “新质生产力”具有 内涵丰富,专业性较强的特点,且这个概念提出时间较短,相关的文章素材也比较少,因此,一些文友,特别是基层的文友,感觉起草相关文稿没有思路和方向。

想要写好这类文章,最关键的要素,还是要坚持“素材为王”的文稿写作理念。因此,我通过各类搜索引擎和知网等载体,收集了相关的文章,这里提供给各位文友参考。

一、 “新质生产力”的理论素材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外延。只有在根源上了解和掌握了最基础、最根本的知识点,写出的文章才能实现“根深叶茂”。

这就需要收集一些理论性比较强的文章。这些文章往往具有论文性质,是专家学者、智囊智库的最新研究成果,有的甚至是各级课题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理念先进、出处明确、思维严谨、语言规范等特点, 可以作为起草文章的 理念、 背景、现状、意义等部分的参考素材。

这里推荐:

金碚的《论“新质生产力”的国家方略政策取向》;
尹西明等人的《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盛朝迅的《新质生产力的形成条件与培育路径》;
王飞等人的《新质生产力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内在逻辑与实现路径》;
张震宇等人的《新质生产力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与现实路径》;
王国成等人的《新质生产力与基本经济模态转换》;
周文等人的《新质生产力与中国式现代化》;
高煜的《新质生产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方向》;
杨开忠等人的《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

之后,还要找几篇新质生产力关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哲学、辩证法的文章,以便增加起草文章的高度和深度。

这里推荐:

王大树的《新质生产力: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最新成果》;

韩喜平的《新质生产力的政治经济学逻辑》。

二、 “新质生产力”的解读素材

学习参考上面的理论文章,主要解决的是起草文章的底层逻辑问题。但这类文章往往注重理论性,与我们日常的实际工作关联性度并不高,因此,我们还要找一些党政机关的政研人员撰写的关于新质生产力的文章。 这些文章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可以解决文章过于注重理论而产生的内容过“空”的问题。
这里推荐:

经济思想研究中心的《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和发展重点》;

陈斌开的《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及要求》;

石建勋的《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

田鹏颖的《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要求》;

季建林的《以新质生产力推进南通经济高质量发展》;

林万龙的《以新质生产力引领农业强国建设》。

三、“新质生产力”的评论素材

有了以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和解读文章,基本上就可以形成一篇比较有质量的文章了。但依此起草的文章,最大的缺点就是过于宏观或中观,换而言之,就是内容缺乏针对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因此,我们还要参考一些评论员文章。这些文章往往针对 “新质生产力”的 一个 层面或角度,进行解读,具有“微观性”,可以极大程度增强起草文章的“实用性”。

这里推荐:

《求是》杂志评论员的《深刻认识和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新华社评论员的《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金观平的《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

南京日报评论员的《干好“应该做、必须做、可以做好的事”》《认清南京使命担当,激发新优势》《打造优势产业集群,培育新动能》《“四链”深度融合,营造新生态》《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聚焦产业强市建设“头版头条”》。

、“新质生产力”的成型素材

通过以上关于“新质生产力”的理论、解读和评论文章,基本上就可以起草出高质量的文稿了。

但对于一些新手文友,如何将这些素材形成“血肉丰满”的文章,还是有一定难度。需要参考成型文章的结构布局和表述方式。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