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媒体札记》更名了,
防失联,赶紧扫码加微信,第一时间获推送。
一篇“双十万+”的大火文章,把澳大利亚的山火延烧到国内舆论场上。
上周末,公众号“青年大院”发表题为《没有澳洲这场大火,我都不知道中国33年前这么牛逼!》的文章,将澳大利亚的山火与33年前大兴安岭的火灾相对比,指出大兴安岭的大火28天之后就成功扑灭,而澳洲的火灾自去年9月开始,已经蔓延了4个多月。
且对比救火过程,中国消防官兵装备落后却以命相搏,领导决策英明指挥有方,危难之中尽显大国责任与担当;反观澳大利亚,救火不力,总统在火势正旺之时跑去度假,虚假的“自由民主”外衣下尽是“对难民撒手不管”的冷漠现实。
文章作者“勇博啊”懊悔自己之前“总以为国外的月亮更圆”,而如今的他却意识到“如果有来世,宁做中国熊猫,不做澳洲考拉。中国消防可以保护你。”
此文一出,迅速得到《人民日报》的转发。在同样双十万+的阅读体量下,皆是“为中国消防点赞”“没什么能难倒中国人民”的颂扬之声,浓烈的民族自豪感已溢出屏幕。
一贯活跃的“北美留学生日报”怎可能放弃机会,迅速跟进撰文《澳洲大火烧四个月,而中国山火两天就能扑灭,这背后是多大牺牲》,为当年大兴安岭火灾中行动英勇的消防战士唱响赞歌。
又一次“纵观世界风云”,又一次“风景这边更好”。南半球的一场大火,照亮了祖国的光明。
历史发展中,总是存在着“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总有人要出来不揣冒昧地“煞风景”,“不阴不阳”地唱反调。
某位澳大利亚华人马上发出拷问——《请问你有资格评价澳大利亚山火吗?》,指责上述文章“煽情”“脑残”,“把一场中国的国难唱成脑残的嗨曲”;
度假回来的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不忙着救火,反而在接受ABC电视台采访时“甩锅”中国:“我们可以关闭全国每一个发电设施,但这些削减的碳排放,中国用九天就能追上来了,要明白,这是全球性问题。”
常年战斗在第一线的“观察者网”一语道破其中“诡计”:黑中国就是政治正确,他吃定那些选民的智商。
或许,在支持“青年大院”的人们看来,“境外敌对势力”黑中国是为了“左右民意”,那国内“唱反调”的就是“群众里面有坏人”了。
自周末开始,多篇“反调”文章开始在社交媒体上刷屏。
先是为澳大利亚的火灾成因“洗地”。
文章《山火肆虐,拷问澳洲:官员懒政无能,国民贪生怕死?》指出,澳大利亚的森林里桉树是唯一主角,它比中国的针叶林、阔叶林更加易燃;
以消防为拳头专业的中国人民警察大学专家曾在2018年表示,我国的消防工作并不比国外有优势。
紧接着摆出事实,澳大利亚的火情虽然紧急,但并不像宣传的那么严重。那张被广泛传播的所谓NASA航拍照片,已被证明只是一张3D制作的“假图片”。
可既然如此,澳大利亚的大火为什么又4个月不灭呢?这不是恰恰证明33年前中国消防官兵英勇事迹值得歌颂吗?
“反调”文章继续予以批驳。
雷斯林发文称:1987年5月6日那场大火,最后导致1.7万平方千米的森林化为乌有,烧毁了63万平方米的房屋,各种机械设备达2488台,粮食650万千克。烧毁铁路专用线17千米,公路桥涵673座。受灾居民1万多户,灾民5万余人。
且从1987年6月24日至7月4日,《中国青年报》三篇整版调查性报道《红色的警告》、《黑色的咏叹》和《绿色的悲哀》(史称“三色报道”)已经给大兴安岭大火定了性:
“这是人祸。”
“五个火源都是林业职工违反制度和操作规程造成的。”
当时实地采访报道大兴安岭火灾的《中国青年报》记者叶研也用第一人称视角表示:“我们为公众贡献了完整真实的过程,公众迫切需要这个完整过程的叙述。”
新闻学者方可成进一步丰富了“三色报道”的细节——灾难发生后,时任《中国青年报》国内部副主任杨浪说:
“大家的认识很明确,灾难就是灾难。把灾难奏成凯歌,是灾难之上的灾难。”
方可成同时起底了公众号“青年大院”,它是公众号“今夜90后”的新马甲。
还记得吗,“今夜90后”曾因《在这个从小躺赢到大的女人面前,杨超越真的不算锦鲤……》《那个17岁的上海少年决定跳桥自杀》等刷屏文章涉嫌捏造事实而被封。
但摇身一变之后,“今夜90后”又回来了,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无怪自媒体人猛哥愤怒直言:青年大院的写作团队,真是每个毛孔都坏透了!
就这样,一次以爱国情绪和情感为出发点的公号创作,意外成了一场新闻伦理的大讨论,且双方立场笃定,如同澳洲山火,大有继续蔓延之势。
先不说青年大院的写作团队是不是“坏人”,但至少他们是精明的“商人”,并且做了一笔大“生意”。
在阅读量破千万之后,团队成员曾在朋友圈中“庆功”。充满喜悦的“转发语”与灾难主题的文章相映成趣,“人帅活好”的四字评价更是格外点睛。似乎,文中观点仅代表团队输出,不能代表团队立场。
这种“小灾小歌唱,大灾大胜利”的成文方式为部分新闻工作者所不耻,但一切向“爱国”看齐、没有敌人也要制造敌人蹭“热度”,把“爱国当成了一门流量生意”的操作方式的确很有市场。
某知乎网友由此类推,预言出未来几篇同类爆款:
《要不是美国这场瘟疫,我都不知道非典的时候我们有多牛逼》
《要不是日本地震,我都不知道汶川地震的时候我们有多牛逼》
《要不是韩国女明星抑郁自杀,我都不知道我们女明星有多牛逼》
……
公众号“贰条”直接仿照“青年大院”的原文,写下了一篇蒸汽波味十足的讽刺文章——《如果不是福岛核泄漏,我都不知道前苏联34年前这么厉害!》。
但讽刺归讽刺,归根结底,自媒体还是一门生意。
本着“生意就是生意,别谈人品(just business,nothing personnel)”的理念,一旦阅读量可涨、民意可用、ROI可观、借壳上市可期,马上把套路变成标准,形成方法论,可自用、可卖课,继而上规模量产,汲取最大价值。哪怕日后被骂,也是一个被骂的有钱人。
于是六神磊磊说,当发现愚蠢对自己有利时,他们就恍然大悟地坚持愚蠢了。
令“公知大V”们忧心忡忡的是,这种“有利的愚蠢”还呈现出年轻化的态势。
博主“荐见”评论道:新一代年轻写手崛起,他们如前辈熟练地穿行于煽动传播的巷道,比前辈更敏锐地嗅到挑逗民粹高潮的G点,更准确捕捉和讨好到权力的口味,而为此可以完全无视事实,无视历史,无视常识,无视民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