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比2015年3月和2016年6月拍摄的图像,发现在裂缝附近,一个约4米宽的岩石移动了15米。
腾讯太空讯 据国外媒体报道,本周发布的一项最新的研究报告总结了67P卫星两年来表面的变化,包括不断增多的裂缝,崩塌的悬崖,翻滚的岩石,以及不断移动的物质,都是由罗塞塔探测器观测到的。大多数围绕太阳运转的彗星轨道都高度倾斜,使得它们大多数时候都处于极度冰冷的外太阳系中。当彗星靠近内太阳系,阳光会加热彗星表面上的冰。当温度足够高时,冰会迅速升华。这个过程会导致彗星表面发生巨大的变化。
罗塞塔探测器历时两年围绕67P彗星运转,处于刚好能观测到表面特征的位置,并以亚米级尺度监视着。伯尔尼大学的Mohamed Ramy El-Maarry博士表示,在彗星穿越内太阳系时对其持续观测,不仅能使我们更了解当彗星靠近太阳时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还能了解这些变化发生的速度。这些变化既不是独特的转变现象,也不是需要长时间的变化过程,但与不同的地质活动有关:当地的风化和侵蚀作用,冰的升华,以及由于彗星旋转而产生的机械应力。
彗星各地都会发生风化现象,只要固体由于日夜或季节性的冷热交替作用而变得脆弱,导致它们出现裂缝。加上由于地下冰不断受热导致气体溢出,最终会引起悬崖壁突然崩塌,这些现象在彗星的诸多地方均有发生。不过,在2014年发现的一个长达500米的裂缝,横跨整个Anuket区域,则被认为是由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造成的。这个裂缝在2014年12月又延长了30米。这是由于彗星在靠近近日点时旋转速率不断增加而导致的。而且,2016年6月拍到的一张图像表示,发现了一个新的长约150-300米的裂缝,与原先的裂缝平行。
通过对比2015年3月和2016年6月拍摄的图像,发现在裂缝附近,一个约4米宽的岩石移动了15米,目前尚不确定岩石的移动与裂缝增长之间有无联系,还是由于不同的过程产生的。位于Khonsu地区一个更大的岩石,约98英尺宽,重12800吨,更是移动了140米。科学家们认为,这块巨石是在靠近近日点时移动的,因为他们在巨石原先的位置观测到了数起爆发现象。巨石移动可能是由于其中的一两个过程所导致的:要么是巨石原先所在之处的物质被侵蚀,而导致其滚下坡,要么就是一次威力巨大的爆发直接把巨石移到了现在的位置。
研究还发现了一些小范围的变化,没有什么巨大的改变导致彗星的整体形态发生显著变化。过去几十年基于地面的探测发现在每次靠近近日点时都会发生类似的现象,因此科学家们认为罗塞塔发现的地貌是经过了多个不同的轨道周期形成的。El-Maarry博士表示,有可能在早期靠近近日点的轨道中变化更为剧烈,因为彗星上那时有更多易挥发的物质。
世纪彗星
·END·
打造中国领先的太空资讯站
搜索公众账号“ 腾讯太空 ”或“ qqtaikong ”获取最新资讯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腾讯太空首页(space.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