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见」从中国石油获悉,7月12日,
中国石油首个咸水层CCS(
二氧化碳
捕集与封存)试注项目
在南方油田福山探区金凤7x井场正式启动。这代表着中国石油在南方地区低碳产业布局和转型发展驶向快车道。
咸水层CCS是实现二氧化碳规模埋存的有效途径。研究表明,咸水层封存潜力巨大,对实现碳减排具有重大意义。中国石油南方油田持续攻关咸水层CCS技术,在海南省“揭榜挂帅”重点研发专项和中国石油“基础前瞻”科技专项的支持下,取得了阶段性进展。该项目可为国内咸水层CCS方案编制标准和规范制定、咸水层CCS封存技术和商业模式探索提供第一手资料,同时也为中国石油和海南省参与国内及国际碳排放权交易拓展新的应用场景。
中国石油透露,南方油田布局CCUS(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关技术已10余年,不仅打通了CCUS全产业链流程
,而且实现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内部收益率达到13%以上。
这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数据,但是尚不知晓中石油如何将收益率提高到13%以上。
一直以来,CCUS因成本高昂,难以大规模推广。
尽管中国CCUS技术发展迅速,但当前阶段仍面临应用成本高昂、有效商业模式欠缺、激励和监管措施不
足、源汇匹配困难等多方面挑战,距离大规模商业化运行仍有一段距离。
《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年度报告(2023)》显示,目前,中国CCUS示范项目的CO2捕集源涵盖电力、油气、化工、水泥、钢铁等多个行业。当
前CCUS技术示范成本仍然偏高,但与国外相比仍具有一定成本优势,并在“干中学”过程中逐年下降。
中国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领域的一体化驱油示范项目捕集成本相对较低,捕集一吨CO2为105元—250元。电力、水泥仍是国内捕集成本较高的行业,每吨CO2的捕集成本分别为200元—600元、305元—730元,但整体均低于国外捕集成本。
当前CCUS技术与其他减排技术竞争优势尚不明显,预计短期发展阻力较大。在煤电、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开展CCUS工程应用的边际减排成本仍高于使用陆上风电、光伏、水电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当前的负排放技术边际减排成本显著高于其他减排技术,有待进一步研发示范和建立有效商业模式以推动成本下降。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