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胃管洗胃实在太难受
一般人都没法招架
近日一名11个月大的女宝宝
就遭受了这样的大罪
而这事儿,还得怪到她爸爸头上
(网络图片)
喂了宝宝小半瓶美林
相当于推荐剂量的10倍
事情发生在1月30日凌晨。当事患儿婷婷(化名)发烧到39℃,爸爸王先生抱着她到宁波北仑区人民医院看儿科急诊。
接诊的王辉杰医生认为婷婷病情不重,吃点退烧药,多喝水多休息,几天就能好转,于是开了一瓶美林。美林适用于儿童普通感冒或流行感冒引起的发热,是儿科的常用药,也是许多家庭的必备药。
根据婷婷的体重,王医生告诉王先生,
一次喝2.5毫升,一天3次
。王先生付完款去取药时,药师也把用法和用量写在标签上,然后贴在了药瓶上。
但王先生没听清楚也没看仔细。
看完病已经半夜2点了。由于当时王先生的妻子正好手术住在同一家医院,他便抱着女儿到了病房,
给女儿喂下了25毫升也就是10倍推荐剂量的美林。
拿起药瓶一看吓坏了
所幸送医及时没有酿成大祸
“当时我还在想,宝宝真是乖,一两分钟就把药全吃了,吃奶都没这么快。”王先生回忆,当时医生开的药是60毫升一瓶的规格,喂完药,看着药瓶,自己心里突然咯噔一下,一下就去了小半瓶了?这一瓶岂不只能喝两次,医生怎么不多开两瓶?
拿起药瓶一看,王先生吓坏了,上面的标签赫然写着,一次2.5毫升!
王先生急了,抱起女儿就往急诊儿科跑。医护人员一听,也急了,当即决定催吐。怎么催?大家围着宝宝,又是喂水又是喂奶,盼着宝宝会呛水呛奶,同时把药物一起吐出来。但宝宝偏偏很淡定。
再耽误下去,药物被大量吸收,会刺激消化道,还会影响肝肾功能,到时就麻烦了。
医生当机立断,插胃管洗胃,先通过胃管往胃里注水,再通过胃管把胃里的液体吸出来,如此反复多次,直到吸上来的液体变得清澈透明。出来。
整个过程持续了约半小时,宝宝起先哭得撕心裂肺,到后来要哭又哭不出来,憋得满脸通红一身大汗,医护人员也很是不忍,更别提王先生了,到后来自己也掉了眼泪,“心疼死了,懊悔死了。”他说。
所幸,不久,宝宝恢复了平静。经观察,
由于送医及时,处理到位,药物并没有吸收多少,宝宝的生命体征都很正常。
婷婷的遭遇不是个例。北仑区人民医院儿科葛华君医生表示,类似的事情每年都能碰上几例。
不是家长弄错了药的剂量
就是没有收好药
孩子好奇心重,什么都会往嘴里塞
让他印象最深的是几个月前接诊的一名3岁男孩乐乐。
送院时,孩子都吐血了。
后来才知道,当时也是因为发烧,医生开了美林。回家后,本该由家长倒好药,喂孩子吃下,结果家长有事出门了,留下乐乐和奶奶在家,奶奶又走开洗衣服去了,
乐乐自己把一整瓶美林全喝了
。过一会儿还很自豪地告诉奶奶,我很乖,吃完药了。
奶奶一看药瓶都见底了,吓得不轻,立刻抱着乐乐上医院。送院途中,乐乐就吐了一口血。
经诊断,是药物刺激导致的消化道出血,需要住院治疗。折腾了差不多一周才康复。
葛华君医生说——
儿童用药一般都注重口感,很多都是采用糖浆、糖衣片之类的形式,
孩子们很容易当作零食误吃。
此外,还有家长没收好,
自己在吃的避孕药、降压药等药物,
孩子好奇心重就往嘴里塞,
结果就发生了危险。
医生提醒
家长给孩子喂药时,一定要一再确定剂量,不要主观臆断。
平时,药物或置于高处,或锁到抽屉、柜子里,不要贪图方便随手一放,以免被孩子误食,造成悲剧。
有幼儿的家庭如果要对付蟑螂老鼠,最好采用绿色环保的方式,不要轻易使用蟑螂药、老鼠药。
一旦发现儿童误食药物,大人要冷静下来搞清孩子服下的药物是什么,服了多长时间,这对于治疗处理很有帮助。
首先要判断孩子是否误食药物,应多留意孩子的异常表现,仔细观察有无以下四种情况:
1.孩子是否呕吐或表现出昏昏欲睡;
2.孩子嘴上或嘴里是否有异物残留;
3.舌头和嘴上是否有灼伤的痕迹;
4.嘴里是否有异味。
倘若发现时孩子服药的时间不长(约4—6小时之内),可以先在家里立即采用催吐方法。催吐主要让孩子把存留在胃内尚未消化吸收的药物吐出来。
催吐方法:用一根筷子或手指,轻轻触碰孩子的喉咙后部(咽后壁处),刺激后会有恶心感并引起呕吐;吐后喝些开水再催吐。反覆几次,尽量将误食的药物清空。
若是孩子服入的药量过大或时间过长时,甚至已经有出现中毒症状时,家长必须立即送他们到医院急诊治疗,并准备好装有误食药品的瓶子及呕吐物,立即携至医院以供鉴定。
在照顾小孩上,半点马虎不得
希望各位家长能够吸取教训啊
- END -
欢迎大家扫描文末的二维码
添加帮主的私人微信
一起学习科学育儿知识
分享孩子们的快乐童年
综合来源 | 华西都市报 温州晚报全媒体 看温州app
编辑 | 帮主
如有侵权,请来函告知,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