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南哪助手
由一个叫浮芸的人创建,南哪民间非营利性公众号(原“NJ*助手”),为大家提供各种有价值的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闻株洲  ·  陈恢清到天元智能科学研究院调研 ·  15 小时前  
湖南日报  ·  什么神仙工厂?造颗小卫星用时不到3天! ·  昨天  
湖南建设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新年开门红 湖南建投中标一系列重点项目 ·  昨天  
湖南日报  ·  “娃哈哈”商标转让了?宗馥莉任新职 ·  2 天前  
长沙家长说  ·  改名换新!四大名校又一初中部官宣 ·  2 天前  
长沙家长说  ·  改名换新!四大名校又一初中部官宣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南哪助手

我在南大做普通人013丨一个法学院普通学生的自述

南哪助手  · 公众号  ·  · 2024-11-20 17:20

正文

“于是就这样普通但又被治愈着、热烈地生活下去。”


本文作者:小Y

图片、标题均作者提供。




我常常说自己是个“法盲”。


这里当然不是如乔布斯“Stay hungry, stay foolish”那般崇高的境界,而仅仅表示自己在浩如烟海且从未涉足过的法律世界面前的茫然无措、怅然若失。那股从小学到高中对知识不说游刃有余,但至少不会无所适从的劲儿似乎消失了,面对法学大家有时诘屈聱牙、有时晦涩难懂的表述,面对体系庞杂且多“意思自治”的私法,面对无从下手的读书报告案例分析以及复习容量巨大的期末周,当然会产生无助感。


当然,压力也来自于同龄人。我曾戏称,一学期写出20万字读书报告的同学可以出书了,震惊之余,敬佩之余,是否会有无形的压力如芒在背亦或是达摩克利斯之剑高悬于头顶呢?模拟法庭辩论口若悬河、侃侃而谈、娓娓道来的同学,是否又会让在公众面前说话都会脸红的自己暗暗汗颜?


在这里,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话:

“我们将其他高校的暑期班、模拟法庭比赛、社会实践等内容纳入到了推免政策中,学分绩不再是保研的唯一指标。”

“我们将南大学生和北大学生放在一个班里做了一个实验,最终第一第二是北大学生,第三是南大学生。”


在这里,有时会经历这样的时刻:

上课时,身边想起“啪啪”键盘敲击的声音,而自己与ppt面面相觑,不知道该记些什么。

感慨同学学工、学习、竞赛三手抓,自己的生活却“平淡如水”。

……


但是这又有什么错呢?学院没错,同学没错,自己当然也没错。


大学,确确实实是一个接纳自己的普通的过程。当那一场盛大的高考落幕,盛夏不再,周遭的观众渐渐退场,自己不再如众星捧月般站在舞台的中心,走出了坚实无比的、由老师与家长搭建而成的庇护所,走向了半个社会,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被推搡着向前。


你会发现自己真的是千千万万大学生中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一个。或许不爱说话,或许不喜社交,或许时常焦虑,偶尔还会产生“我到底是怎么考上南京大学”的疑问。


然而当你拖着疲惫的身躯从教学楼走出,骑上共享单车,戴上耳机,偶然抬头,与翩跹着、滚烫的、霞光四溢的晚霞撞个满怀时,突然就有一种前所未有的舒畅、释然跃上心头。



你也会突然发现,那些事情,好像也没什么大不了。自己还是自己,自己正在努力地适应着这可爱的生活。


“六月的百合花让我活着,死去的鱼让我活着,被雨淋湿的狗崽,和那天的晚霞让我活着。”


于是就这样普通但又被治愈着、热烈地生活下去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