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祝贺!年终世界第一! ·  2 天前  
环球时报  ·  13人失联!国务院安委会挂牌督办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为什么会被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的武亦姝圈粉?因为你缺样东西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07 18:14

正文

这几天

你肯定被这个姑娘刷屏了↓




她叫武亦姝

为啥火?

腹有诗书气自华

16岁

身高1米80

复旦附中高中生

诗词量2000首


近日,央视播出的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中,武亦姝以开赛以来的最高成绩攻擂成功,成为新一轮擂主。就连上一任擂主都不由赞叹“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她更被网友们称赞“满足了人们对古典才女的全部幻想”。


她的言谈之中尽是对古诗文的喜爱。



但复旦附中语文教研组长黄荣华认为,武亦姝的走红,反衬了古诗文教育的现状,“因为普遍对古诗文缺乏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出现了这种追捧。”


你和她的16岁差距怎么这么大?


看到这个有才情的妹子,也让不少网友感叹:“想想我的十六岁在干嘛啊……”



别说十六岁背上千首古诗文了,可能很多年轻人连上学时候背过的古诗文都快忘记了。不信,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测试。看到下面这张图,你想说的第一句话是什么?↓



白龙马,蹄儿朝西

还是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怎么样?一下子美多了吧。不过,网上也有人提出“学古诗文没有用”。



北京大学教授葛晓音说,很多学生问研究古代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她为此感到沮丧。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来源:网络)


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叶嘉莹也曾多次在接受采访时,批评年轻人对诗词漠视。

“现在的年轻人根本走不进去,‘如遇宝藏空手回’,守着这么好的家当,什么都继承不了,这是他们非常悲哀的地方,盲目地追求物质上的享受,还不惜为了短暂的享乐而做出为非作歹的事,真的是堕落。”


为什么现代有些年轻人对中国古诗文的重视比较少呢?


应试教育:为了考试而学


我国目前的应试教育,使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更注重于标准答案。很多人也认为应试教育对于自己学习古诗文有所“阻碍”,只认真学习课本上规定的、要考的,背完了就“转战”其他内容,没有“闲心”再去深究或自学别的古诗文了。



黄荣华老师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达了对当下古诗文教育情况的担忧,很多中小学语文老师正在做的是“考什么就教什么”,“用最小的投入,获得最高的产出、最高的分数”,让语文教学落入“工具理性”的陷阱。


英语PK语文,英语胜


在现如今的社会中,语文和英语哪一个更受重视?答案无疑是英语,很多家长也更是把英语的学习看得更重要。幼儿园上双语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报英语培训班,英语的培训班恐怕是在众多培训班中最火爆的一个了。毕业后找工作,有些企业也比较倾向于英语好的应聘者;出国留学火爆的年代,其中更需要英语能力强。



现在就连网上说个段子都有可能混搭着英语。那么,在英语和语文的PK中,语文就相对处于下风。古诗文,懂,也会背,但没有英语更“有用”,这也是一种无奈。


个人兴趣


个人兴趣喜好也是一大因素,有了兴趣就更爱主动钻研,去了解古诗文文化的精髓。黄荣华老师也坦言,武亦姝只是个例,更多的与她个人爱好和积累有关。复旦附中有一套必修的校本教材《中华古诗文阅读》,共六册。黄荣华说,有学生问了他五六次,为什么要背那么多古诗文,也有家长对此产生质疑。


侯尤雯


和武亦姝一样也参加了比赛的上海女孩侯尤雯2岁多就学习唐诗三百首,妈妈说她从小就喜欢听大人讲故事。“如果不是自己喜欢的,哪怕学奥数,心里也会有抵触。”父母还专门请了一位古诗文老师,帮她更深入地研读喜欢的古诗文。


网络用语更受欢迎


网络为人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乐趣的同时,或多或少也让人们与传统的文化逐渐疏远。“屌丝”、“搞事情”、“逼格”……这些好记又搞笑的网络语言,在青少年之间同样流行。这不仅影响青少年语言之美,还让他们的文化底蕴充斥着粗鄙的词语,甚至出现在作文当中。



古诗文被篡改,是误导还是有新意?


古诗文除了在课本上出现,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但有的“古诗文”却变了味,这对于青少年学习古诗文还是有所影响的。


传统文化节目娱乐化


如果你喜欢看《中国诗词大会》这种节目,你一定也听说过某省卫视的《中华好诗词》。其中,某些明星嘉宾们,不知是真不知道,还是为了娱乐效果而乱猜的情况,不得不令观众担心会影响青少年对古诗文等文化的学习。


例如,提问“唐代哪位诗人的作品最多?A白居易,B李白,C杜甫”,某明星虽然说出了答案“白居易”,但理由竟然是白居易名字字数比另两位多。


影视剧“带歪”观众


古诗文是很多影视剧中,或多或少都会涉及到的,尤其是在一些有年代感的戏中更为常见。如果在影视剧中运用或改编时和原句有较大偏差,了解古诗文的人会认为这部剧没有水平,不了解的人学了去,恐怕就要被笑掉大牙了。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2013年香港中学文凭试(相当于内地的高考)及“高级程度会考”各科考试报告发现,考生语文所犯错误令人大感诧异。有人写作时甚至把周星驰电影金句“没有梦想和咸鱼没有分别”当成古语。


恶搞改编诗词


很多人多少都在学生时代听说过,或者也亲自改编过那些“枯燥”的古诗文。比如“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来到烤鸭店。口水流了三千尺,一摸口袋没有钱。”


而且,网上也有很多有趣的段子,或是小学生填写的搞笑的错误答案。这些都对于学习正确的古诗文有所影响。



古诗文究竟有什么用?


或许还是有些人难以理解,现代生活中古诗文究竟有什么用。首先,这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然后则是对个人修养及文化底蕴的培养。在学者、老前辈们看来,古诗文是非常值得现代人花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了解的。


诗词泰斗叶嘉莹先生认为现在的年轻人,不能领会古代诗歌的精髓,导致诗歌的传承十分困难。“其实里面有很深厚的文化蕴藏,着实可惜。”


余秋雨曾说:“我们现在接受的资讯,远远多于我们佩服的孔子、孟子、李白等古人”,之所以没有超过他们,是因为“每个人心底的文化垃圾多了”。


著名剧作家、词作家阎肃在勉励中小学生时说,“诗歌的好处是不分年龄、职业的,腹有诗书气自华,坚持下去,就能提升自己。我希望年轻人不要整天做低头族,不要把读书看做老土的事情。读诗是有好处的,这种好处不是为了就业,也不是为了拿奖,就是升华自己,增添情趣。”



孩子的童年,应该有诗。据说,诗人北岛为孩子选择现代诗,叶嘉莹先生则为孩子选择古诗词,并且亲自朗诵,让孩子在感受中国古诗的意境美之外,也能领略它们的音律美。


一直推崇传统文化的学者于丹,曾呼吁年轻人逆流而上去爱中国古诗文,“就是为了写情书,也要读点古诗文吧。”


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来积累的瑰宝,古诗文教育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学习古诗文不能用“是否有用”来衡量,它带给我们的是潜移默化且根深蒂固的影响。




编辑:郭玮瑾

微信编辑:周文超

参考资料:澎湃新闻网、人民日报海外版、广州日报、中国新闻网、扬子晚报、新华网、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