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德邦证券研究
德邦证券投研成果及营销平台。第一时间洞悉行业资讯,深度探寻投资脉搏,竭力打造国内一流、独具特色的卖方研究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Linux就该这么学  ·  微信新功能升级:可一次性删除所有“单向好友” ·  18 小时前  
中科院物理所  ·  当天上的垃圾越来越多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德邦证券研究

【德邦·投研新声】固定收益2025年投资策略:水到渠成,股债双牛(20241121)

德邦证券研究  · 公众号  ·  · 2024-11-21 07:00

正文

特别提示: 《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于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 通过微信订阅号发布的本图文消息仅面向德邦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请勿对本图文消息进行任何形式的转发。 因本资料暂时无法设置访问限制,若您并非德邦证券客户中的专业投资者,为保证服务质量、控制投资风险,还请取消关注,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我们对由此给您造成的不便表示诚挚歉意,非常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

点击收听 VOICE OF RESEARCH


HOT

今日重点内容推荐


吕品 固定收益首席分析师

S0120524050005

【德邦固收】 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固定收益2025年投资策略

核心观点:


基本面:内外分化,温和复苏


房地产:“量”有改善契机,企稳动能关键或在“价”的止跌回升。 预计政策带动下地产销售增速中枢整体有望向上修复,但地产投资增速短期较难逆转,2025年全年增速或仍经历磨底。从政策端出发,房地产市场企稳到达拐点需经历“量”→“价”、二手房→新房的传导过程。按照领先关系,传导至新房企稳至少需要到明年一季度末。


消费端:财富效应主导,价格水平或表现温和回升。 地产周期→消费周期传导,经历替代效应向财富效应的转变。因此,在财富效应主导的关系中,房价能否企稳或成为消费能否开启上行周期的关键因素。此外,价格端修复有赖于政策加码催化,目前来看政策仍有加力空间:1998年开启三年国企改革脱困去产能、定向发行2700亿元特别国债补充银行资本金、1998-2002年央行累计下调1年期存款基准利率和贷款基准利率369BP和333BP。


出口:外需不确定性高,或为明年边际拖累项。 近年来出口结构逐渐调整,我国对美出口占比小幅下降,对东盟地区出口占比提升,出口结构逐渐调整。预计2025年造成出口不确定因素之一或来自于特朗普上任后贸易环境的变化。若本轮加增关税导致对美出口商品总额减少30%,约占2023年中国全年GDP 0.9个百分点,同时出口结构调整和政策刺激有望对冲部分风险。


社融:政府债加码托底,实体融资需求等待企稳。 今年以来社融增速整体下行,多数月份实际增速表现不及预期,政府端支撑特征较强。预计明年社融增速全年中枢企稳,政府债融资仍是主要支撑,股票融资有望回暖。整体来看,2025年社融增速整体有望回升,高点或在年中。当前M1同比增速跌幅已出现收窄,有望在年末或明年年初进入磨底期,能否企稳转正或依赖微观主体活力回升。


政策:化债是核心,支持性货币政策延续


明年财政是重点发力方向,或将在三个层面重点发力: 一是化债,通过增加地方债限额的形式,以显性债务置换隐性债务,规模在3年6万亿左右,今年或开启发行2万亿;二是补充大行资本金以改善银行资本金不足问题,参考1998年情形,预计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形式,不计入赤字,规模可能在1万亿左右。三是扩大内需支持地产与“两重”建设。预算内主要靠提高赤字和增加专项债额度,预算外继续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预计明年赤字规模4-5万亿左右(赤字率3.5%),专项债额度提升至5万亿(其中2万亿用于化债),特别国债继续发行,其中1万亿用于资本金补充。总结来看,明年中央和地方广义财政新增总融资可能较今年或有明显提升。 但另外也要关注,一方面财政是否面临项目少、资金闲置问题;另一方面化债和建设的积极性可能存在此消彼长。


明年货币政策将是财政重要的配合手段,宽财政离不开宽货币。 参考2015年债务置换元年的货币政策, 2015 年财政部先后下达三批置换债券额度共 3.2 万亿,地方债供给压力显著增加。与此同时,2015 年也是“降准大年”。我们预计,一方面明年或仍有降息,幅度合计可能在20-30BP,以降低实际利率,改善市场价格预期;另一方面,降准和国债买入、买断式逆回购的操作力度可能会增加,以应对明年较高的债券供给。


机构行为:需求仍有增量,但或难比今年


保险规模增加,负债成本下降,债券刚性配置有下限,保险端的配债资金依然稳定;小行买债行情难再现,在长债的参与度可能回归中性,其相对精准的波段操作仍具有参考性;理财面临低波模式弱化与低静态收益压力,或迎低速增长,但流动性管理加强难有大型赎回的负反馈,规模上来说,若权益牛市未必代表理财规模下降;债基面临工具化,规模上波动性较大,且面临股市分流,增量资金可能有限;明年发债压力大,央行买卖国债可能更多侧重于“买”,跟踪大行短债净买入或仍是有效指标。


债市展望:水到渠成,股债双牛


明年基本面温和复苏,预期先行但现实或有时滞,货币宽松周期尚未结束,预计利率呈倒N型走势,10年期国债收益率在1.7%-2.0%区间波动。 上半年在降息推动下或接近1.7%,仍可保持一定久期,下半年可能接近基本面验证的时间窗口,利率或反弹至2.0%附近,但也难以大幅偏离政策利率。


30年利率同步下行,区间或在1.85%-2.20%,30-10Y利差难再极致收窄。 今年尤其是上半年30年行情火热,一部分源于债市投资者在杠杆策略收益薄的情况下被迫转向拉久期,另一方面我们认为可能也源于部分商品、权益投资人的参与,导致30-10Y利差极致压缩,最低达到10BP左右。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此类资金可能会逐步退出,那么30-10Y利差可能再难出现过热压缩,或在15BP-20BP区间震荡。


风险提示: 央行超预期收紧货币政策、理财大规模回表引发市场波动、机构行为大幅趋同形成正反馈。


摘自研报:《水到渠成,股债双牛——固定收益2025年投资策略》(点击可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20241120


王华炳 化工首席分析师

S0120524100001

【德邦化工】 宝丰能源(600989.SH):煤制烯烃民企典范,成本领先成长广阔

核心观点:


国内煤制烯烃龙头企业。 公司以煤为原料,辐射传统煤化工与现代煤化工领域,构筑“煤-焦-烯烃”一体化产业链,目前已拥有煤矿权益产能1102万吨/年、焦炭产能700万吨/年、烯烃产能220万吨/年,规模行业领先。2013-2023年,公司通过持续的产能释放穿越周期,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CAGR分别达21.8%和23.9%;毛利率中枢为37%,净利率中枢为22%,盈利能力显著优于同行。


确定性高的化工成长白马:新增产能将稳步释放,成本曲线居行业左侧。


1)成长动能充足:产能进入高速释放期。 公司宁东基地、内蒙基地双线发展,远期布局新疆第三基地。 短期视角看, 2024年为公司的投产大年,2025年为公司的增量大年。公司内蒙一期300万吨烯烃项目稳步推进,预计今年11月起逐步投产,届时公司烯烃总产能将达520万吨/年,约为当前产能的2.4倍,成长动能充沛,届时公司也将成为国内最大的煤制烯烃企业,规模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另外从产能投放和爬坡的节奏来看,内蒙一期量增贡献主要体现在2025年,公司业绩同比有望持续向上。 中长期视角看, 宁东四期规划烯烃产能50万吨/年,已纳入公司2024年财政预算;最新公布的新疆基地规划烯烃产能400万吨/年,远期公司烯烃产能将达970万吨/年,为目前公司产能的4.4倍。


2)成本优势显著:烯烃成本曲线最左侧。1)煤制工艺VS其他工艺: 烯烃生产主要包括油制烯烃、煤制烯烃、轻烃裂解制烯烃等三种工艺路线,其中以油制路线为主,2023年国内乙烯/丙烯油制产能占比分别约70%/50%,这使得烯烃价格与原油价格存在正相关性。据测算,对于PDH装置而言,65-80美元/桶为其盈亏平衡点所处的价格区间;对于煤制装置而言,一般当油价高于60美元/桶时,煤制烯烃具备成本优势。近年国际油价除2020年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出现大幅下跌外,持续稳定在60美元/桶以上,煤制烯烃优势彰显。 2)宝丰煤制VS其他煤制: 在同样的煤制烯烃路线下,公司也展现出更强的成本优势,与中国神华相比,2023年单吨烯烃约节省成本1490元/吨,其中原料成本、人工成本、折旧成本、其他成本分别节省357、383、439、312元/吨。 3)当前成本VS未来成本: 公司低成本具备可持续性,且优势有望再扩大。内蒙基地方面,在建的内蒙一期采用最先进的DMTO三代技术,醇烯比较宁东二厂降低约8%,以原煤价格750元/吨测算,预计节省原料成本224元/吨;同时原料运输距离缩短,预计节省运费成本351元/吨;项目单吨投资额更低,预计节省折旧成本298元/吨。综上,内蒙基地烯烃单位成本有望较宁东节省约873元。新疆基地方面,受益于新疆地区丰富且低价的煤炭矿产资源,公司烯烃原料成本有望再降低。


对未来烯烃价格的判断:油价相关性走弱,重心趋向供需面变化


1)烯烃价格与油价的相关性有所走弱。 据我们测算,在2019-2021和2023-2024Q3两阶段,PE价格和brent油价相关性分别为0.80和0.58,PP价格和brent油价相关性分别为0.73和0.59,均呈现出相关性走低的态势。进入2022年来,烯烃进入产能快速扩产周期,煤制烯烃、PDH等其他工艺的产能的增加拉低了油价与烯烃价格之间的关联性,在宏观需求走弱的背景下,烯烃价格对油价敏感性走弱,而对供需面的关联性走强。


2)全球投产浪潮退坡,格局毋需过度悲观。 全球来看,2020-2023年是全球烯烃产能的高速扩张期,乙烯/丙烯产能CAGR分别为+5.5%/+8.0%;当下全球烯烃投产高峰已过,预计2024-2026年乙烯/丙烯产能CAGR分别为+3.5%/+3.7%,增速显著放缓。国内来看,PE与PP供需格局存在分化。虽然供给端二者均处于投产高峰期,但由于目前国内PE仍有33%的进口替代空间,而PP已基本实现国产替代,使得PE的供需格局好于PP。据测算,2024-2026年我国PE的供需差(总供给-总需求)为-11/-7/+62万吨;PP的供需差为+43/+46/+560万吨,格局趋于宽松,后续关注出口拉动。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油价大幅波动等。


摘自研报:《宝丰能源(600989.SH):煤制烯烃民企典范,成本领先成长广阔》(点击可阅读原文)

发布时间:20241119


NEW

其他研究报告一览

【德邦宏观】广义财政支出加速,政策逐步见效
【德邦宏观】本周看什么?退税政策,外资流入改善
【德邦海外市场】资金再平衡
【德邦固收】地方债供给来临,大行融出边际回落
【德邦食饮】社零增速好于预期,估值低位建议布局
【德邦美妆和商贸零售】双十一总结:美妆赛道国货领先,宠食赛道高景气度
【德邦医药】TCE赛道火热出海频频,盘点临床重点品种
【德邦汽车】极氪、领克合并,比亚迪泰国工厂达成1万台下线里程碑
【德邦电新】硅片价格结构性上涨, M10电池片需求短期回升
【德邦计算机】围绕自主可控的新质生产力再创新
【德邦化工】UCO出口退税取消,SAF迎来发展新机遇
【德邦有色】铝:退税政策变动,内外价差要缩到多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