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很多有钱人的子女往往很优秀?
看着下面众多针对这个结论一板一眼分析和回答,而且是大多都是赞成这个结论的回答,我突然觉得这个社会其实充满了各种陷阱,一不留神就会把人陷进去。
一
有人说有钱人的子女肯定会更为优秀,因为他们比普通家庭的子女会有更多的优势:
比如有钱人家的子女见的更多。因为钱可以买来更多的外出游玩的机会,可以买来更多的书籍,可以买来跟更多名人接触的机会,可以买来更多的物质,见的多了,知识面就会更多更深入。
比如有钱人家的子女可以享受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因为有钱可以买更好的学区房,可以上更好的私立学校。
比如有钱人家的子女有更多的高价值的社会实践机会。一般普通家庭的子女毕业后要在职场一步步的摸爬滚打,而有钱人家的子女可以凭借自己家的背景或人脉,就职更好的岗位,得到更多高价值的机会。
比如有钱人家的子女的家庭环境更为优质,因为有钱人家作为父母在市场上的实践结果表明,经验、眼界、思维方式都要比普通人家更为高效,培养出来的孩子在思维和能力上要更为高效。
甚至有不少人可以从自身实践中举出真实的案例来证明这个结论是对的。
但是即使他们说到这种程度,我依然对这个结论嗤之以鼻,因为这些结论的逻辑是建立在认知多、认知范围广就等于更优秀的逻辑上,如果这个逻辑成立,那么为什么社会中大部分的富二代都无法超越富一代?
要知道富二代的掌握认知的环境要比富一代强许多。富二代站在富一代的肩膀上,能接触到的人,能接触到的知识面,可以拥有的老师水平都要比富一代强许多,如果这个认知多就等于更优秀的逻辑成立,那么造成的结果应该是富二代普遍要比富一代更强,但是我们很少见到这样的情况。
我们现实中往往看到的是富二代们很难超越自己的父辈,随着富一代老去,富二代接班,很难再现富一代的辉煌。
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二
说有钱人家的子女往往更为优秀这只是盲人摸象般的见识。
一个盲人在摸象,他摸到了耳朵,觉得像一把扇子,由此就断定大象长的像扇子。
说他对肯定是不行的,因为我们都知道大象根本不像扇子,说他错也不对,因为大象的一部分耳朵就是像扇子。
说有钱人家的子女往往更优秀,也是根据一部分既定的事实来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但是富二代往往比不过富一代的事实告诉我们,决定一个人是否更优秀的主要原因肯定不在认知多少上。
我碰到过一部分人很信这个结论的人。他们坚信自己的不够优秀是因为自己的家里环境普通,自己不够优秀是因为自己的父母普通不能给自己的发展助力,自己的不够优秀是因为没有更好的教育环境。
他们总是喜欢把自己的不够优秀归结到外因,然后就开始认命,开始自己说服自己这辈子就这样了,还要跟周围的人强调和传播自己这样观点,这就是一步步钻进了这个社会中的认知坑,最后自己把自己牢牢套住。
《毛选》中讲过内因和外因的逻辑,内因才是决定优秀不优秀的主要原因,外因只是加速或延迟了这种表现,就好比一颗鸡蛋在外部温度的改变下可以变熟,但是无法把鸡蛋变成石头。
其实一次甚至多次的失败并不可怕,跌倒了还可以爬起来,但是被这种认知坑给陷进去了,被吞噬的可是自己的时间和才华,甚至还有可能是一辈子。
《毛选》通篇其实讲的就是掌握实事求的能力,是通过实践,通过逻辑的归纳与运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