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顶尖名校毕业的生物医学博士们,明明白白地把健康和疾病讲给您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三日 ·  18 小时前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  昨天  
庞门正道  ·  我为什么拜神? ·  4 天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2025年线下活动安排表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终于!中国医生有了属于自己的日子!听听肿瘤科医生都怎么过节?

健康不是闹着玩儿  · 公众号  ·  · 2018-08-19 09:45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订阅
顶尖名校博士,讲解靠谱健康知识

健康君说

2017年11月3日,国务院通过了卫计委关于“设立中国医师节”的申请,同意自2018年起,将每年8月19日设为“中国医师节”。

医生,头顶光环的职业,但其实常年照不到光……过节不放假,上班不分昼夜,尤其肿瘤科医生,不是奋战在手术室,就是徘徊在病房,在医路这场没有尽头的跋涉里,是什么样的心声,支撑着他们夜以继日的奋战在抗癌一线?

在医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听听来自全国各地多位肿瘤科医生的心声:

Q: 医师节到了,这是一个不能放假的节日,很不想戳您痛点的问一下,您多久没休过假了?


王怀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我所在的是部队医院,休假政策较好,上次是女儿刚出生陪产假。不过同期科里工作较忙,每天还是会抽时间回科里看看病人的情况。


宿濛

辽宁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别说休假了,先给你们科普一下值夜班吧:“白连夜”,白天一天班,晚上接着夜班,第二天经常又是接续一整个白班,24+8=32小时,相当于4个工作日,我们每星期都会轮一到两个夜班……


万经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上一次休假是27年前,请了2周探亲假复习考研究生。一年365天,门诊、临床、科研、教学连轴转,回家都是一种奢侈。


支撑这份坚持与守望的,是来自于那些罹患癌症的患者们对医生的信任与企盼,来自于他们眼底里那种让人心灵震颤的对生命的渴望。


Q: 肿瘤科永远避免不了一个沉重的话题,当患者命悬一线时,您内心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沈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因人而异。有的患者对治疗相对敏感,那在沟通以后会尽量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有的患者用过很多手段和方案,效果都不好,我的观点则是让患者减轻痛苦为主。


王怀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胸外科主治医师

引用加拿大著名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我想这是我们医界同仁们都印在脑海里、并奉为工作准则的一句话。


谢璐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主治医生

骨肿瘤患者大多都是小朋友,对死亡还处于懵懂状态,我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治疗带给他们的痛苦,并尽我所能让他们获得长期生存。尤其当面对幸存者的坚定面庞时,深深激励着我笃定前行。


陈俊伟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介入血管科主治医师

对于肿瘤患者,我们除了医生的身份外,更多也是患者临终前的陪路人,当他命悬一线时,会觉得是一种解脱,但同时也有更多的失落感。希望未来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这一刻能到来的晚一些。


愿逝者安息,生者如斯。今天还有许多人在长期承受着疾病的痛苦,大家一起努力,早日攻克癌症。


Q: 医海无涯,学无止境,您如何在强大的工作负荷下,保持与时俱进,并不断挑战新的领域?

何云锋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科副主任医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临床问题是一切问题的出发点。我会把工作中的问题和科研结合起来,做点有意义的事来不断激发自己的兴趣!


沈华

江苏省人民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

自身学习结合团队学习,我们科每个月有不同的医生来给大家讲解最新的临床观念、临床指南和研究进展,同时会轮流派人参加省内或全国举办的医学会议,将前沿知识带回来,传递给大家。


谢聪颖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化疗科主任医师

一方面利用出差路上的碎片化时间学习,并坚持每晚阅读文献;另一方面多参加国内外会议,密切关注热点和有争议的议题,同时跟本专业和跨专业的专家多多交流探讨,往往会碰撞出新火花,得到新灵感。


比你优秀的人,往往还比你努力。有这样一群拼命的白衣战士,相信治愈癌症终究不是梦。


Q: 对于晚期癌症患者,随着靶向药物的多样化,免疫抑制剂PD-1已于日前获批用于临床。您如何理解全程管理这个概念?


万经海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

全程管理应包括四个方面:一、早期发现,加强科普宣传教育,开展早筛早诊;二、综合治疗,这是全程管理的关键,要采取科学合理的综合治疗;三、癌症康复,癌症患者作为特殊群体,在治愈或好转后,往往面临着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和压力,我们要关心患者的康复过程,提高生存质量;四、临终关怀,这也是全程管理的最后延伸。

宿濛

辽宁省肿瘤医院消化内科副主任医师

全程管理即初始判定患者预后及预测药物疗效,治疗过程中实时探寻耐药机制,发现早期复发转移的征象,多线治疗失败后又可寻找更多靶点,为患者筛选更多可能有效的药物,基因检测应贯穿癌症治疗的始末。


癌症患者的全程管理正处于探索阶段,需要基因检测等技术及更多的数据支撑,立足全面,铸就精准;希望更多临床医生参与其中。


Q: 您如何看待精准医疗的兴起,以及基因检测等技术对癌症防治的作用?


陈银生

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副主任医师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ZaomeDesign  ·  每日灵感丨二月十三日
18 小时前
创伙伴  ·  欢迎你也加入创伙伴知识星球
昨天
庞门正道  ·  我为什么拜神?
4 天前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  ·  产业互联网大视野2025年线下活动安排表
2 天前
电商零售头条  ·  大地震!中国建设银行正式宣布!
7 年前
互撸漫话  ·  男人最讨厌女人穿什么?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