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摇滚客
80万都市青年的精神食粮。每晚10点,用摇滚的态度,成全你所有的不甘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女神汇  ·  医院人均空耳人...哈哈哈评论笑发财! ·  5 天前  
湖北经视  ·  突然宣布:他将退赛!冲上热搜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摇滚客

看过他作品的人,没有不说他牛的,洞悉人性,他是高手

摇滚客  · 公众号  ·  · 2021-03-23 21:04

正文


点击上图马上逛书店 👆


中国文学史上有这么一个人, 翻开他作品的那一刻,便使我们这一生的困惑,都有了答案。


这个人,便是 鲁迅



莫言说:“倘若我能写出《阿Q正传》,我宁愿我所有的作品都不要了”。

同是诺奖得主的大江健三郎说:“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向鲁迅先生靠近,哪怕只能靠近一点点”。

而巴金说: “他的作品伟大,他的人格比作品还要伟大。


即便是世界范围内,也很少有作家,能像鲁迅一样,获得同行如此一致的高度评价。


△2009年1月 大江健三郎在鲁迅博物馆 许金龙摄


而在自己的祖 国,没读过他作品的人,在质疑他的光环, 读过他的作品的人,则叹息人们对他的轻视。

知乎上有个问题: 鲁迅在国内的评价为什么这么高,他是不是被高估了?


知名作家张佳玮的回答, 我深有共鸣。



上学的时候,我也很反感鲁迅。 直到——


工作几年后,回到出生的小镇,看到儿时的玩伴,有的初中毕业就被家里安排嫁了人,有的外出钻了矿,有的重复父辈的人生做了砖瓦工。 再打招呼时 ,竟发现彼此都不知道该说点什么好。


这时候再想起鲁迅和闰土,想起 闰土 恭敬地对鲁迅叫出那一声“老爷” 想起鲁迅看到闰土的孩子,甚至看到了闰土孩子的未来。


那一刻,才惊觉 这个曾被自己嗤之以鼻的男人, 早已在100年前,就把我们读懂、看透。


正如郁达夫对鲁迅的评价: “当我们见到局部时,他见到的却是全面。当我们热衷去掌握现实时,他已把握了古今与未来。


庆幸不少人 在社会上 滚打几年后, 重新拿起了他的作品,发现了他的 深邃、超前:



每个成年人,都应该再读一次鲁迅。即便过去了1 00年,鲁迅的一字一句,仍在上演。那些至今纠缠我们的问题,鲁迅也早已在他的作品里给出了回答。


如果你也想重新拜读一下鲁迅,推荐 鲁迅博物馆推出的这套《鲁迅文集》 不仅可以作为鲁迅代表,更是 值得放在家中收藏、品读一辈子的。


添加果酱圆圆(WX:guojiangxx520)享优惠价购买



全套6册 包含:30篇小说,59篇散文自述,106首诗歌,323篇杂文, 381封书信, 带你了解一个真实的鲁迅。



内容详实,专业, 由研究鲁迅30多年,现任鲁迅博物馆馆长的黄乔生精心编选。 纸质、排版也非常舒服,完全不用担心看久了眼睛会吃力。



装帧也是超有设计感,气质出众,摆在书架也是超显品味。


现在购买还超级划算, 全套原价399元, 限时特惠价:全套只要99元 低至2.5 ,实打实的全网之低!


添加果酱圆圆(WX:guojiangxx520)享优惠价购买




人们爱他毒舌

也爱他热诚、温厚的慈悲


1929年鲁迅在北京对群众讲演


都知道鲁迅的毒舌,多是抨击封建礼教。


可是, 100 年后的今天,他的毒舌,依旧不过时。

讲愤怒: “勇者愤怒,抽刃向更强者;怯者愤怒,却抽刃向更弱者。"——《华盖集·杂感》


讲对错: “从来如此,便对么?”——《狂人日记》


讲育儿: “中国的孩子,只要生,不管他好不好,只要多,不管他才不才,生他们的人,不负教他的责任。小的时候,不把他当人,大了以后也做不了人。”——《随感录廿五》

那些你曾涌在心头,却无法说明的复杂情绪,他只用 寥寥数语,便一语中的,直击要害, 让你忍不住投去敬畏的目光。


而他让我们敬畏的,还不只是犀利、冷峻的笔锋,还有作为父亲的温厚、慈悲。

精心给儿子起名“ 海婴 ”, 寓意上海的孩子。 但又怕儿子不喜欢,转身告诉妻子和友人: “如果孩子长大,不喜欢这个名字,可以改”。


有同行吐槽鲁迅太宠溺儿子,鲁迅也毫不客气地回怼:“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和儿子周海婴


鲁迅病逝时,海婴只有7岁,他给儿子留了一封遗言,信里有这样一句话:


“鲁迅的儿子”这个名号太响亮,也太沉重,逼不得已让你背上,但别怕,你不仅是我的儿子,更是周海婴。


尽管自己是蜚声海外 文坛泰斗,但对自己的儿子,他唯一 希望,却是希望 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这份父爱的温厚不能不令人动容。


1956年为鲁迅移灵。鲁迅棺材左边从前往后依次是 茅盾、许广平(鲁迅夫人)、宋庆龄等;右边依次是巴金、周扬、张春桥等。



在所有用中文写作的小说家里

他的文笔,依旧是顶好的


1933年2月17日,鲁迅、萧伯纳、蔡元培在上海合影


很多人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但是就短篇小说的领域来说,鲁迅要比他同时代的其他作家,高出好几个段位。


拿我们很熟悉的 《故乡 举例:阔别多年后,鲁迅重回故乡,见到了儿时的亲昵玩伴——闰土。


对于两人这次重逢的第一次见面,鲁迅是这么写的:

我这时很兴奋,但不知道怎么说才好,只是说:

“啊!闰土哥,——你来了?”

我接着便有许多话,想要连珠一般涌出:角鸡,跳鱼儿,贝壳,猹……

但又总觉得 被什么挡着似的。

单在脑里面回旋,吐不出口外去。

他站住了, 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 ;动着嘴唇,却没有做声。

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 “老爷! ……”

“兴奋、挡着、回旋、吐不出、站住了、欢喜和凄凉、动着、终于、分明”, 仅这几十个字所蕴含的情感张力,就足以让人内心翻江倒海,久不能平息。


再来看《孔乙己》,鲁迅上来先讲鲁镇酒店的格局:穿短衣的,是做工的人,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穿长衫的,大抵阔绰点,要酒要菜,可以进店里坐喝。而孔乙己呢,是 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仅一句话,便让孔乙己格格不入的社会身份突显了出来。


等到孔乙己的腿被打断后,鲁迅描写孔乙己进入酒馆的方式,更是一绝。


“我温了酒,端出去,放在门槛上。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然后高潮来了,“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读到“见他满手是泥”,你还一脸狐疑,等到后半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你可是瞬间头皮发麻,不得不佩服鲁迅的高明了。


鲁迅在书房


作家余华则分享过这样一件事,自己上学时因为厌恶学校里对于鲁迅的刻板教学,一直不怎么读他的作品,但几十岁后, 当他重新以一个作家的身份认真阅读时,他惊呆了:

当天晚上,我开始在灯下阅读这些我最熟悉,也最陌生的作品。

读的第一篇小说就是 《狂人日记》 ——我已经完全忘记了里面的内容。

小说开篇写到那个狂人感觉整个世界失常时,用了这样一句话:

‘要不,赵家的狗为何看了我一眼。’

我吓了一跳,心想,这个鲁迅有点厉害,他只用一句话就让一个人物精神失常了。

此后的一个多月里,余华沉浸在鲁迅的作品,如痴如醉。


后来在一篇文章里,对于鲁迅的语言,余华这样写道: “他的叙述在抵达现实时是如此的迅猛,就像子弹穿越了身体,而不是留在了身体里。”


用一位读者的话来说:给别人的作品打五星是一种褒奖和肯定, 给鲁迅先生的作品打五星,是因为满分只有五星。


鲁迅生平不苟言笑,这是鲁迅照片中唯一大笑的镜头。沙飞摄于1936年10月8日。十一天后,鲁迅逝世。


添加果酱圆圆(WX:guojiangxx520)享优惠价购买




每个中国家庭的书架上

都应该有一套《鲁迅文集》

读懂鲁迅,人生敞亮


想要读懂鲁迅的作品,不能不了解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1 9 33年5月1日,鲁迅在上海,身上穿着伴侣许广平为他编织的毛衣

13岁,祖父入狱,15岁,父亲病逝,连上学的学费都交不起。家道衰落他看尽亲邻颜色,独自异国求学,却屡遭欺凌诬蔑,孤独而凄冷的青年时期, 写信成为他唯一的寄托。


这其中的故事,心路历程都散见在他的散文和书信里。


鲁迅博物馆出的这套书, 非常贴心的按照时间顺序排序, 让我们能够清晰得了解鲁迅辉煌而坎坷的一生。


其中,381封私人书信里, 每一篇都真实记录了鲁迅的生活细节 ,成为了解鲁迅生平不可错过的重要文献。


而所有 那些 你知道的杂文,小说,也全部单独收录成册, 让你一次性看得过瘾!



除了内容 本身的权威, 详实,这个版本的装帧, 真的是 我的 最爱。


封面设计,大胆前卫, 每一册的封面,都是一个抽象化的鲁迅形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