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72周年的纪念日。
各大媒体都发文在给海军庆生,自然不能少了胖兵。
不过,胖兵今天的庆生方式,不想走盘点,回顾海军大事件和成就的“老套”。而是想从一个从小就喜欢军舰,关心中国海军发展的军迷的角度,来给大家讲述、回顾下胖兵自己在对中国海军发展20余年的关注中,那个从初识到熟悉的过程,还有那些印象深刻的记忆。
也许,还能和很多同样关注海军发展的粉丝产生共鸣,下面,就让胖兵一一道来。
▲2018年“南海大阅兵”特写镜头
(图源:央视网)
不知大家还记不记得,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了解,关注中国海军的,也许是一本杂志,一段新闻,或一部电影?
反正胖兵对中国海军的关注,是从1990年代央视《军事天地》栏目推出的一期海军科普节目的VCD开始的。
记得这期节目讲的内容是:舰和艇区别、认识护卫舰,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母…而讲解人正是局座,主持人也是当时央视七套非常有名的张莉。记得这期节目的录制还是在一艘舰艇上,可惜这张光盘没能保存下来,节目截图更无从寻找,所以就找了这张图替代下:
▲某期《军事天地》栏目的
嘉宾张召忠和主持人张莉
(开播时间1991~2004年)
节目中最让胖兵印象最深的,除了局座讲的“排水量500吨以上称为舰,500吨一下称为艇”的这个概念外,就是在介绍驱逐舰时,出现的051型导弹驱逐舰画面了,尤其是舰艏那座双联130毫米舰炮的特写镜头,感觉特别威武霸气。
▲051型驱逐舰舰艏的
76式双联130毫米舰炮
而也正是051,让胖兵对中国海军的战舰形成了最初的认知:前后两座主炮,三组上层建筑,中间穿插两座三联装反舰导弹发射装置…胖兵就是通过这些特征记住了它。
▲051型导弹驱逐舰
106“西安”舰旧照
可以说,作为我国自行生产的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既是我国海军舰艇发展史上的奠基石,也是试金石。虽然整体性能一直落后于西方先进水平,服役时间跨度也长达49年,但它却见证了海军主力战舰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全过程。
并且,051也陆续推出过5个主要改进型,从雷达到武器,从设计到舰员生活条件,都逐步进行着升级,这不仅积累了大量经验,也为新一代舰艇的研制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无数个“首次”。
▲可称为051型驱逐舰“完全体”的珠海舰,不论是设计布局,还是雷达武器,都进行了全面升级,而一直服役到去年的它,也是最后一艘退出现役的051型
尤其是首舰“济南”舰,在加装直升机起降平台,机库后,成为了我国第一艘可搭载直升机作战的战舰。这不仅使反潜能力得到飞跃性提升,也标志着我国海军舰艇作战思路开始向西方先进水平靠近,更使我国掌握了舰载直升机从停放、维护、保养到昼夜起降的各项关键技术。
而机库、起降平台、助降系统,引导灯这些关键系统,也成为了后续新一代驱护舰的标配。甚至可以说,济南舰的这一改装,也成为了我国航母舰载机发展的奠基石。
▲1987年
加装直升机其起降甲板和机库后的“济南”舰
而说起051,胖兵经常还会想起电影《太行山上》中,朱德总司令在视察黄崖洞兵工厂时的一段讲话,他说:我们不仅要造枪,造炮,将来还要自己造坦克,造飞机,造军舰哪!
▲电影《太行山上》朱德总司令讲话片段
而他也看到了这一天。1974年8月19日,朱总司令在时任海军司令肖劲光的陪同下,视察了当时称为“223舰”的051型首舰等4艘舰艇,还观看了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的下潜和上浮演示。而在观看“长征一号”演示时。朱德还问身旁的肖劲光问到:“这也全都是我们自己造的吗?”肖劲光则有力的回答:“没有一个零件是进口的!”
▲1974年8月19日,朱总司令在时任海军司令肖劲光(前排左一)的陪同下,视察“223舰”等4艘舰艇,并观看潜艇表演
这张照片,胖兵也会经常翻出来看。虽然无法了解朱总司令当时内心的想法,但光看照片,仿佛也能体会得到…
如果说051型是国产驱逐舰实现从无到有的标志,那么新一代的052型就是迈向现代化的标志。可以说,它也是我国海军战舰开始走向蓝水,并开始具备远海作战能力的起点。
记得第一次看到052,还是偶然在报摊上看到的1999年1月号的《舰船知识》杂志封。当时,胖兵买下这本杂志,也完全是被这艘外形漂亮军舰所吸引,不过当时并不知道它的型号,所以只记住了一个舷号“112”,还有封面上那行醒目的“《舰船知识》创刊20周年”。
▲胖兵收藏的1999年1月《舰船知识》封面图
说到这里,胖兵也忍不住想和大家说说一直珍藏着的这期《舰船知识》,因为他是胖兵购买的第一本军事杂志,而成为军迷,很大程度上也是受到了这本杂志的影响。
并且从这期开始,胖兵一读就是22年。尤其是后来还了解到这是我国国内创办的第一个军事科普杂志,刊名也是由毛主席提写的。所以作为一个《舰船知识》22年的老读者,还是非常自豪的。而翻看下过去的杂志也能发现,《舰船知识》每期的封面图几乎都是中国海军的新型舰艇,几十年下来,这些封面也形成了海军发展历程的一个缩影~
接下来,就要说到被誉为“神州第一舰”的“深圳”舰了。
而能得到这一美誉,不仅是因为它漂亮的外形,隐身化的设计,更是因为他一跃到6000吨的吨位。他也标志着国产驱逐舰开始走向大型化。
尤其让胖兵印象深刻的,是一张“深圳”舰访美期间和美军的“钱瑟勒斯威尔”号巡洋舰并排航行的照片,虽然吨位数据上还相差不少,但从照片上感觉就是一样大的。
▲2003年10月22日,首次访问关岛的中国海军“深圳”号导弹驱逐舰在美军“钱瑟勒斯威尔”号导弹巡洋舰的引导下,驶入阿普拉海军基地(图源:风闻社区)
但是,感觉归感觉。当年的这张照片,难掩的却是巨大的现实差距。
首先从武器上来说,深圳舰没有垂发,防空导弹也只有近程的8联装“海红旗-7”,还只有点防空能力。而舰上的其它武器也不过是一座双联100毫米舰炮,4座四联装的鹰击-82反舰导弹,还有4座双联37毫米防空炮、两座三联324毫米反潜鱼雷发射器。
而这些,却已是国产驱逐舰的舰载武器当时能达到的最高水平了。
并且这一水平的武器系统,除了深圳舰外,也只有两艘052型,还有部分最新的051型(051DT,051G)和053型护卫舰(053H3)能达到。
▲当时,中国海军装备的驱护舰
不论吨位大小,舰载武器都是几乎相同的
而此时,“宙斯盾”系统,四面相控阵雷达,垂直发射系统,“区域防空”概念,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中早已大行其道。
所以在当时,尤其让胖兵感到落后的,就是国产驱护舰的防空能力,不管是3000吨还是6000吨的战舰,都只有海红旗-7,还有很多舰艇都没有…
▲8联装海红旗-7近程防空系统
(图源:风闻社区)
也正是因为这方面的落后,当时从俄罗斯引进的第一批两艘“现代”级上的两座3S-90单臂发射架和SA-N-7中程防空导弹,对我们来说都是宝贝。一个对于现代级不过是自卫级的防空火力,却让我们首次具备了区域防空能力。
▲正在吊装导弹的SA-N-7中程防空系统
(图源:风闻社区)
说实话,当时那种焦急和失望,真是一种“自己都觉得自己落后“的感觉…
但也没过几年,这些焦虑和失望,就被“中华神盾舰”打破了。
酷似“阿利伯克”级的整体设计,四个固定相控阵雷达阵面,前后布置的垂发系统。
胖兵还清楚的记得,当时第一眼看到052C型驱逐舰的照片时,那种激动,兴奋的心情而更多的还是“没想到”。
▲052C型导弹驱逐舰首舰“兰州”舰
(图源:观察者网)
不得不说,052诞生的意义比055都要大的多,因为它标志着国产驱逐舰已经具备了平视“宙斯盾”舰的能力。
而有意思的是,记得“中华神盾舰”服役后的那几年,一张052C型“海口”舰的一张照片,还在网上还出现过被质疑悬挂“日本国旗”的事情,其实这不还只是很多人不认识国际海事信号旗导致的,更多的还是因为当时很多人对052C型的外形还不熟悉,乍一看还以为是一艘美国或日本的“宙斯盾”舰…胖兵记得,当初还有说是“金刚”级驱逐舰的。
▲052C型海口舰被质疑挂“日本国旗”的照片(红圈处)
其实那只海事信号旗中代表着“1”的旗帜
(图源:观察者网)
但这一质疑,也从侧面证明了国产驱逐舰这一步迈的有多大,以至于已经超越了很多人对中国海军战舰的认知和发展预测…
而从052C开始,不仅标志着“中华神盾舰”进入了快速发展期,也进入了一个不断带给我们惊喜的时代~
我们看到,从052C到052D,“神盾”雷达从风冷发展到液冷,垂发系统也从转轮式发展到了箱式,发射方式也从冷发射发展到热发射。舰上的火炮,近防炮,防空,反舰导弹也实现了一步步的跨越式发展…
▲052D型导弹驱逐舰上的垂发系统开启过程
(图源:央视网)
而再到055的诞生,更标志着我们实现了对“宙斯盾”战舰的超越。
而055的亮点,也远不止万吨级的排水量和112个垂发。
就说双波段雷达,中压直流全电推进系统,大口径舰炮,大口径垂发,还有包括两种射程超过500公里的超音速反舰导弹在内的6种导弹。哪个不令对手羡慕?
请他们看看,那支1980年代在他们眼中装备着“世界上保存的最好的古董”的海军,如今成了什么样子。
▲055型万吨大驱首舰“南昌”舰
也许,要总结中国海军如今取得了多大成就,并不用细看最新的装备性能如何,而是应该去看那些曾经的主力舰艇,如今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比如,曾经的4艘“航母杀手”,不仅曾经的SA-N-7中程防空导弹已经拆除,换为垂发系统,而最标志行的“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都已换为国产的鹰击-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