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由清华大学与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联合共建,成立于2018年,中心主任为施一公教授,执行主任为王宏伟教授。作为北京市构建高质量发展新范式的新型研发机构,中心致力于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从0到1基础科学难题突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

喜报 | 中心7位教授入选爱思唯尔2024 “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25-03-26 17:41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星标 ,再也不怕错过更新!方法见文末动图。



获奖资讯

爱思唯尔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


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 (Elsevier) 重磅发布2024 “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s) 榜单。这一榜单基于Scopus学者档案,采用多种指标,系统性地呈现了中国学者在学科领域的科研贡献与创新价值。该榜单不仅是衡量机构学术影响力的关键标尺之一, 爱思唯尔更是致力于深度整合中国科研人才分布与机构学科优势,精准映射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关键技术领域的核心竞争力,为学科建设与人才战略提供数据驱动的决策支持,揭示高质量研究的选题方向与方法论创新。


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上榜共计6388人,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覆盖教育部10个学科领域、83个一级学科。中心 施一公 时松海 颜宁 王新泉 李海涛 祁海 俞立 7位教授入选榜单。




施一公 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主任


1989年获清华大学学士学位,1995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分子生物物理博士学位,随后在美国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进行博士后研究;1998至2008年历任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Warner-Lambert/Parke-Davis讲席教授。2008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工作,曾任清华大学副校长、生命科学与医学研究院院长。2018年至今,担任西湖大学讲席教授、校长,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主任。施一公领导的实验室主要运用结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的手段研究细胞调亡的分子机制、重要膜蛋白以及细胞内生物大分子机器的结构与功能。解析了真核信使RNA剪接过程中所有关键步骤的复合物结构,阐明了前体信使RNA剪接的工作机理,将人类对“中心法则”的理解大幅向前推进。曾获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谈家桢生命科学终身成就奖、瑞典皇家科学院2014年度爱明诺夫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章、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陈嘉庚生命科学奖等荣誉。2013年5月入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EMBO) 外籍成员,2013年先后当选为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


时松海 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


时松海,2019年全职加入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现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IDG/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院长、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哺乳动物大脑发育和功能研究,早期工作揭示了神经突触可塑性的核心机制,为深入理解学习记忆原理提供了根本性实验依据,并发现了细胞极性蛋白与营养因子信号通路共同调控神经元轴突形成,开辟了神经元极化机制的研究。近期研究跨越神经发育与环路功能领域,定量阐明了单个大脑神经干细胞高度有序进行增殖、神经元发生和胶质细胞发生的内在程序,揭示了调控大脑神经干细胞分裂分化的核心机制,发现了大脑神经细胞发育谱系依赖性的精准神经环路组装和运行的一系列机制,提示了调控大脑发育与功能的新的基本原理——“神经元出生在一起,连接在一起,工作在一起”,为理解正常或病理情况下大脑发育组装与功能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曾获Science年度十大突破和Science全球生命科学青年科学家特等奖、美国布拉瓦尼克青年科学家奖、美国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学者、北京市高校卓越青年科学家、新基石研究员、北京学者等荣誉和资助。


颜宁 教授


中国科学院院士
清华大学讲席教授
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
深圳湾实验室主任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


颜宁,深圳医学科学院创始院长,深圳湾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讲席教授,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长期从事跨膜运输蛋白的结构与机理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人源葡萄糖转运蛋白、真核生物电压门控钠离子通道和钙离子通道等一系列具有重要生理与病理意义跨膜蛋白的原子分辨率结构,为理解相关疾病的致病机理及药物开发提供了分子基础。目前主要致力于针对疼痛的发病机理研究与药物研发。


科研成果获得国内外广泛认可,于2005年获得Science/AAAS和GE Healthcare “青年科学家奖”(北美地区);2012年获得美国HHMI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中国优秀青年女科学家奖”;2014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2015年获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奖;2018年获亚洲及大洋洲生物化学家和分子生物学家联盟(FAOBMB)“卓越研究奖”;2019年获得以色列魏斯曼研究所颁发的国际“女科学家奖”;2020年获得女科学家组织颁发的佛罗伦斯•萨宾杰出研究奖;2021年获得国际生物物理协会颁发的Anatrace膜蛋白研究奖。2019年当选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202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2023年当选欧洲分子生物学组织 (EMBO) 外籍成员 (会士, Associate Member) 和中国科学院院士。




王新泉 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本科就读于复旦大学,后于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2000-2003 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担任助理研究员,随后在美国斯坦福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 年全职回到清华大学,现任清华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担任中国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学会理事和蛋白质专业分会副主任委员。研究兴趣为病毒侵染及宿主免疫反应过程中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关系。研究方法主要包括蛋白质晶体学、冷冻电镜等生物物理方法,并结合生物化学和相关功能研究技术。自2013年以来,重点开展高致病性冠状病毒细胞侵染及中和抗体作用机制的结构生物学研究,针对SARS-CoV、MERS-CoV及新型冠状病毒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获得的奖励包括教育部 2010 年度新世纪人才计划、第十二届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励及2014年度药明康德生命化学研究奖。



李海涛 教授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副主任


分子肿瘤学全国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长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长江特聘教授。研究兴趣为肿瘤发生的表观遗传机制。主要通过结构与生化手段,结合其它细胞生物学、化学生物学、多组学技术,研究表观遗传调控过程中的分子识别与催化事件,揭示相关生理病理功能,并探究“表观-代谢-信号”复杂的调控网络。开发出基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成像 (SPRi) 技术的高通量分子互作表征平台。在包括Nature、Cell在内的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或综述百余篇,引用万余次。连续两年入选爱思唯尔 (Elsevier) “中国高被引学者” (Highly Cited Chinese Researcher) 榜单 (生物学学科)



祁海 教授


清华大学医学院常务副院长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


祁海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2003年获得美国得克萨斯州加尔韦斯顿医学院博士学位,之后在美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传染病与变态反应病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09年归国任教于清华大学,现为清华大学医学院长聘教授,院长,博士生导师。曾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 “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是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国际学者。曾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一等奖(2019)以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9)。曾获美国免疫学会研究者奖(2018),树兰医学奖(2017),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2016),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15)等奖项。祁海教授长期专注体液免疫应答调节机制的研究,探究T-B细胞互作的定性及定量特点如何参与细胞命运决定,生发中心及滤泡组织结构的时空动态演化特点及分子调控机制,以上层次调控机制如何协同,既保持有效应答又同时避免自身反应;探究记忆B细胞、长寿浆细胞发育与维持机制及其在改进疫苗设计和评价的应用;探索中枢系统神经回路对免疫应答的调控机制,理解免疫应答两性差异的分子基础;探究小胶质细胞的动态细胞生物学。



俞立教授


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
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


俞立教授,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生物结构前沿研究中心研究员。2000年于北京大学取得博士学位,之后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8年被聘为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任 Cell Research,Protein & Cell,Journal of Cell Biology Elife 等杂志编委。主要致力于细胞自噬领域的研究,2010年首次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发现自噬性溶酶体再生过程以及其调控机制,并发现了依赖细胞迁移的新细胞现象migracytosis和介导这一过程的新细胞器迁移体 (Migrasome) ,目前主要对相关分子机制和生理功能进行深入研究。俞立于2013年获得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2021年获得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自噬领域研究成果入选2012年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特别提示

微信公众号又双叒叕更改推送机制了,不是星标的订阅号,收到推送内容的时间会有延迟,甚至根本无法收到最新推送! 不想错过FRCBS最新资讯,快来设为 星标 吧!

方法超简单,只需3秒钟!

图片


点击上方卡片

关注我们吧


THE END

图片

我知道你 “在看”

图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