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观察时事政治,揭开官场密码,帮你分析时事热点和新闻背后的故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干部拒绝提拔受处分,悖离法理不近情理不讲道理

吐槽青年:曹林的时政观察  · 公众号  ·  · 2019-07-20 13:15

正文

摘要: 提拔你是看重你,你竟然“拒绝”? 有些领导便觉得“面子”挂不住,就怒了,愤而处分。 真不要把这当成“面子”问题,而应该反思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提拔任用上存在的问题,多关心和了解干部,多改进制度安排从而把更适合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 没有这种反思,情绪化的处分,不合情理的问责,既伤了基层干部人心,也掩盖了真问题。



吐槽青年出品 曹林 |文


千军万马考公务员,梦想升官的人如过江之鲫,一个升官机会摆在面前,竟有人拒绝,让人觉得无法理解。更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两位女干部竟因为拒绝提拔受到了处分,被扣了个很重的帽子,跟组织讨价还价,损害组织威信,被公开严肃处理。云南绥江县纪委一篇题为《我县二名干部跟组织讨价还价被严肃处理》引发很大争议。新闻后的评论多是网民一脸懵逼的“这是什么操作、我竟然看不懂”“我不拒绝、放着我来”。


其实没什么好看不懂的,这就是多元的现代社会。人各有志,在事业、家庭与健康的关系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排序,有人把事业看得很重,有人把家庭排在第一位,有人觉得没什么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一个刚生完孩子处于哺乳期的女人,看看怀里嗷嗷待哺的孩子,可能没什么比得上孩子和家庭,而过了这个阶段,事业可能又成为她的第一选项。云南绥江这两位不接受提拔的女干部可能就属于这种情况,一个去年刚生完二胎休完产假,另一个是身体原因,新岗位在基层,离家远、任务重、加班多,我觉得这些理由从常情常理角度都可理解,并非“借口个人家庭、身体等原因跟组织讨价还价”。


出现这种“尴尬”,如果非要问责,应该问责相关的组织人事部门,而不是处分不接受提拔的干部。这种处分不合法理、不近情理、也不太讲道理。

我查了一下新修订的《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对组织人事部门选人的要求是:组织(人事)部门应当深化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坚持知事识人,把功夫下在平时,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了解干部。根据日常了解情况,对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综合分析研判,为党委(党组)选人用人提供依据和参考。——把一个刚生完二胎、休完产假、可能还处于哺乳期的女干部推荐到基层任务重、加班多的岗位,这样真的合适吗?这样推荐任用,把当事女干部置于事业与家庭、孩子与工作、组织与家人的两难困境中,甚至逼得当事人不得不“拒绝”组织,说明什么?说明人事部门平时对干部关心得很不够,不知事识人,没有全方位、多角度、近距离了解干部,想当然做出这样的选拔任用。


对干部缺乏了解,不关心干部的日常生活,推荐了没有任职意愿、也不具备任职条件(刚生完二胎家庭离不开)的人,所以我觉得组织人事部门的责任更大一些。这种任用,既置当事干部于困境之中,也置组织于困境之中。

媒体报道说,其中一个女干部去年生了二胎,如今刚休完产假。一般给孩子喂奶需要长约10个月至1年左右,现在又鼓励母乳喂养,从时间上说,可能还处于哺乳期。根据妇女权益保障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条例相关规定,用人单位变更处于哺乳期的女职工的工作岗位时,应征得其本人同意。《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九条也规定: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当地组织人事部门在任用干部时,有没有对女干部多些关心?在选拔到基层任务重、加班多的岗位时,有没有认真征求本人意见?


确实,相关处分和问责条例也规定,拒不执行党组织的分配、调动、交流等决定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或者撤销党内职务处分。在特殊时期或者紧急状况下,拒不执行党组织决定的,给予留党察看或者开除党籍处分。――但这个规定的前提是,任职决定要合理合规。对干部生活缺乏了解和关心,又不是特殊时期或紧急状况,不是“除了这人没其他更适合、必须她去做这个工作”,并没有紧急性和必要性,这种情况下让一个刚生完二胎、休完产假的女同志去那种岗位,决定本身不妥当。


这不是“舍小家为大家”,和平时期,非紧急状况,没有必要把一个干部逼到“你是要小家还是要大家”的艰难境地。小家大家、集体个人本就不是对立的,干部也是人,一个女干部,平常工作非常称职,各种考核都是数一数二,生完二胎休完产假,家庭和孩子都离不开,提拔任职的岗位又不是“非她不可”,组织人事部门如果真关心干部的话,应该考虑到这种情况。这时候两地分居,不顾两个孩子,心思全扑到基层工作上,只会滋长家庭矛盾。一个工作做得很好的干部,觉得既有的条件下自己在更高的岗位做不好,不占着那种高位置,把这种高位让给能做好的人,这难道不是一种对工作负责任的态度吗?


这种情况下完全可以竞争上岗,而不是赶人上架。干部选拔任用条例规定,根据工作需要和实际情况,可以把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作为产生人选的一种方式。领导职位出现空缺且本地区本部门没有合适人选的,特别是需要补充紧缺专业人才或者配备结构需要干部的,可以通过公开选拔产生人选。竞争上岗多好,让有意愿、有追求、有抱负、有条件的人来干,不比强人所难更好?所以,出现拒绝提拔这种让组织尴尬的情况,不是干部“无担当”的问题,而是人事部门选人的制度设计问题。


提拔你是看重你,你竟然“拒绝”?有些领导便觉得“面子”挂不住,就怒了,愤而处分。真不要把这当成“面子”问题,而应该反思组织人事部门在人才提拔任用上存在的问题,多关心和了解干部,多改进制度安排从而把更适合的人选到合适的岗位。没有这种反思,情绪化的处分,不合情理的问责,既伤了基层干部人心,也掩盖了真问题。





我的三次公开课,详细讲了评论如何去论证,如何找抓手,如何让观点有说服力,而不是陷入“嘴笨”或“嘴贱”的话语囚笼中,欢迎关注。


第一次评论公开课:评论的基本写作技巧。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可以听第一节评论课。


第二次评论课:评论的论点和角度。 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可以听第二节评论课。


第三次评论课:评论的结构和论证。扫描下面的二维码进入直播室可以听第三节评论课。


吐槽青年近期热门文章


高级黑低级红的十种表现及防范应对策略

翟天临人设算个屁,我只在乎招考公平的人设

不要让基层公务员白了头又寒了心

面对人血馒头你才明白,新媒体需要向传统转型

关于性侵,几种不要碧莲的逻辑

西安,一座官员宜居的城市

新华社记者不听社长的,只听事实的

为什么说是高铁害了座霸那货

批评个厕所都给媒体颜色看,舆论监督弱化惯出的臭毛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