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在成都举行,十余位网络视听头部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内容创生 视听无界”和“生态共融 协同创新”两大主题,共话网络视听新未来。
主题一:
内容创生
视听无界
对于这个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
做了开题演讲,给出了他的三点观察:第一,虽然
AI可以基于用户兴趣图谱生成个性化内容框架,但最终打动人心的人文内核、审美细节、价值观表达,仍需要人类创作者赋予灵魂
,
未来的优质内容,必将是
“理性与感性”“效率与温度”的共生体
;
第二,
内容的无界,本质是用户体验
不再受限于形式,而是来源于
沉浸一场跨媒介的感官盛宴
,
视听的无界,不仅是媒介形式的突破,更是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创新
;
第三,
“共生态”与“新基建”
可穿越
行业周期波动
,
突破增长瓶颈
。
【大咖金句】
· 胡正荣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技术的演进从未像今天这般迅猛,内容的形态从未像今天这般多元,受众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般丰盈。从
“万物互联”到“AI生成”,从“视听独白”到“生态交响”,我们既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更是构建未来的创造者。
·
宋起柱
/
中国
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把好内容通过网络传达
到
人民群众当中
,
通过
台网协同,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提升精品内容的跨屏跨网汇聚交换的能力,促进优质节目直达基层。
·
樊路远
/
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
面对内容和技术创新
,
我们坚信求新就是求好,出奇就会出色,有趣才能有戏
,
用心创作每一部精品才是我们对每一个用户的尊重。网络视听平台作为贯通行业上下游的生产枢纽,有意愿,有能力,也更能持之以恒地为影视工业化建设加大投入,让技术、艺术降本增效,为内容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为观众打造更极致的视听体验。
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周期当中,先进技术已经成为最具活性的
“破壁”力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因技术而生,也因技术而兴
,
面向未来,必须要坚持技术引领。因此,加快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形势,正是谋划系统性变革的关键所在。
网络视听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已经跃升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呈现出许多特点:一是内容生产质效提升,内容创作更加注重类型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精品成为行业的共识
;
二是行业格局变革重塑,短视频、微短剧对长视频的时间争夺越发激烈,长视频营收增长面临挑战;
三是视听技术加速迭代
,
成为培育网络视听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
孙忠怀
/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
网络视听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朝着多元共生的方向发展
,
但好的内容才会有好的未来。
对于平台来讲,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体项目的成功率,而不是过度地押注超级爆款,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平台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
首先
要
回归内容,好的内容不能靠堆量取胜,而是要靠精品化、精细化的运作方式,让优质的作品真正脱颖而出
;
同时要
尊重艺术
和
艺术家,让创作者能够真正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是被市场流量、短期利益所绑架。其次是拥抱科技,新技术的跃升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手段
,
推动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
让科技为内容创作赋能
。
·
谢广才
/
中文在线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
短剧的发展是网络文学视频化的核心表达
。
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在于叙事方式的转变,我们应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
从文化的角度
、
中西方文化
差异的角度进行译剧本地化,从人性共鸣的角度进行商业片的输出。
主题二:生态共融
协同创新
针对这个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做了开题演讲,他认为应提倡科技与与人文主义的双向奔赴,为科技立新,为智能立命,为算法赋情感,为程序寻美感,这样网络视听的未来才可实现
创新被鼓励、试错有包容、宣发控尺度、IP拓产业,进而共同构建一个网屏友好型社会,不断鼓励网络视听行业的创新。
【大咖金句】
综艺,要做
“恒星”,不做“流星”。流星是多巴胺,是无思考的笑声;而恒星是内啡肽,是我们努力理解节目之后的获得感。
·
鲍林强
/
华数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华数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
广电行业如何创新发展,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
AI是我们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传统行业的“老树”嫁接AI的“新枝”,可以开出“新花”。今年将继续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和数字资产建设投入,对于华数来讲,对于广电网络来讲,拥抱AI不是一道选择题,是一道必答题。
·
杨远熙
/
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 内容安全委员会主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
AIGC时代。在推动中国数字建设的时代命题下,国内AI产业的崛起正在演发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不仅仅是内容生产工具的变革,也是用户服务与交互体验的变革,甚至是传统领域各个产业模式的迭代。AI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变革,将延伸内容创造力的边界,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商业潜力。
·
曾
卫民
/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算力即国力,是我们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中国电信依托息壤构建了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有机连接和调度各方算力。天翼云用云技术赋能网络视听行业创新。
·
赵 磊
/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科技创新是发展广电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技术可赋能主题文化,将内容变成了主题产品;新技术可构建极致的视觉呈现,让国宝级画作开口说话,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带给观众更极致的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