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广电时评
《广电时评》杂志官方公众号,权威声音、专业评论、行业风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广电时评

看行业趋势,听大咖洞见:视听大会主论坛要点

广电时评  · 公众号  · 时评  · 2025-03-29 18:1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3月27日下午,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主论坛在成都举行,十余位网络视听头部企业负责人和专家学者齐聚,围绕“内容创生 视听无界”和“生态共融 协同创新”两大主题,共话网络视听新未来。




主题一: 内容创生 视听无界


对于这个主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胡正荣 做了开题演讲,给出了他的三点观察:第一,虽然 AI可以基于用户兴趣图谱生成个性化内容框架,但最终打动人心的人文内核、审美细节、价值观表达,仍需要人类创作者赋予灵魂 未来的优质内容,必将是 “理性与感性”“效率与温度”的共生体 第二, 内容的无界,本质是用户体验 不再受限于形式,而是来源于 沉浸一场跨媒介的感官盛宴 视听的无界,不仅是媒介形式的突破,更是文化价值的传承与创新 第三, “共生态”与“新基建” 可穿越 行业周期波动 突破增长瓶颈


【大咖金句】


· 胡正荣 / 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技术的演进从未像今天这般迅猛,内容的形态从未像今天这般多元,受众的需求从未像今天这般丰盈。从 “万物互联”到“AI生成”,从“视听独白”到“生态交响”,我们既是这场变革的见证者,更是构建未来的创造者。


· 宋起柱 / 中国 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把好内容通过网络传达 人民群众当中 通过 台网协同,整合各类资源,提供提升精品内容的跨屏跨网汇聚交换的能力,促进优质节目直达基层。


· 樊路远 / 阿里大文娱集团董事长兼CEO

面对内容和技术创新 我们坚信求新就是求好,出奇就会出色,有趣才能有戏 用心创作每一部精品才是我们对每一个用户的尊重。网络视听平台作为贯通行业上下游的生产枢纽,有意愿,有能力,也更能持之以恒地为影视工业化建设加大投入,让技术、艺术降本增效,为内容创造更多的可能性,为观众打造更极致的视听体验。


· 葛  莱 / 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党委书记、台长
我们正处在新一轮的技术变革周期当中,先进技术已经成为最具活性的 “破壁”力量。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因技术而生,也因技术而兴 面向未来,必须要坚持技术引领。因此,加快适应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形势,正是谋划系统性变革的关键所在。



· 沈文海 / 中国移动咪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

网络视听作为文化传播的核心载体,已经跃升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呈现出许多特点:一是内容生产质效提升,内容创作更加注重类型化、特色化、品牌化,打造精品成为行业的共识 二是行业格局变革重塑,短视频、微短剧对长视频的时间争夺越发激烈,长视频营收增长面临挑战; 三是视听技术加速迭代 成为培育网络视听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


· 孙忠怀 /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

网络视听行业正在经历结构性转型,朝着多元共生的方向发展 但好的内容才会有好的未来。 对于平台来讲,更重要的是提升整体项目的成功率,而不是过度地押注超级爆款,只有这样才可以确保平台的商业模式是可持续发展的。


首先 回归内容,好的内容不能靠堆量取胜,而是要靠精品化、精细化的运作方式,让优质的作品真正脱颖而出 同时要 尊重艺术 艺术家,让创作者能够真正专注于内容本身,而不是被市场流量、短期利益所绑架。其次是拥抱科技,新技术的跃升是推动行业进步的重要手段 推动行业在技术创新上取得突破 让科技为内容创作赋能


· 谢广才 / 中文在线集团董事、常务副总裁

短剧的发展是网络文学视频化的核心表达 文化走出去的核心在于叙事方式的转变,我们应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 从文化的角度 中西方文化 差异的角度进行译剧本地化,从人性共鸣的角度进行商业片的输出。


主题二:生态共融 协同创新


针对这个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冷凇做了开题演讲,他认为应提倡科技与与人文主义的双向奔赴,为科技立新,为智能立命,为算法赋情感,为程序寻美感,这样网络视听的未来才可实现 创新被鼓励、试错有包容、宣发控尺度、IP拓产业,进而共同构建一个网屏友好型社会,不断鼓励网络视听行业的创新。


【大咖金句】


· 冷  凇 / 中国社会科学院视听研究室主任
综艺,要做 “恒星”,不做“流星”。流星是多巴胺,是无思考的笑声;而恒星是内啡肽,是我们努力理解节目之后的获得感。


· 鲍林强 / 华数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华数传媒党委书记、董事长
广电行业如何创新发展,是一个很现实的话题。 AI是我们转型的重要技术支撑,传统行业的“老树”嫁接AI的“新枝”,可以开出“新花”。今年将继续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和数字资产建设投入,对于华数来讲,对于广电网络来讲,拥抱AI不是一道选择题,是一道必答题。


· 杨远熙 / 快手科技联合创始人 内容安全委员会主席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正在带领我们来到一个全新的 AIGC时代。在推动中国数字建设的时代命题下,国内AI产业的崛起正在演发一场更深层次的变革,不仅仅是内容生产工具的变革,也是用户服务与交互体验的变革,甚至是传统领域各个产业模式的迭代。AI将带来巨大的生产力变革,将延伸内容创造力的边界,有着巨大的应用空间和商业潜力。


· 卫民 / 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算力即国力,是我们数字经济时代的新质生产力。中国电信依托息壤构建了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有机连接和调度各方算力。天翼云用云技术赋能网络视听行业创新。


· 赵  磊 / 浙江广播电视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科技创新是发展广电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新技术可赋能主题文化,将内容变成了主题产品;新技术可构建极致的视觉呈现,让国宝级画作开口说话,让文物活起来、潮起来,带给观众更极致的观感。



>> 2024年电视行业用户满意度首次跃升至85分

丨关注

>> 秘鲁“中国时段”暨“中国视听作品展播月”在利马启动

丨国际

>> 22个重点项目发布|中华文化广播电视传播工程

丨通知

>> 《国风超有戏》等51个节目入选

丨推优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历史震惊你  ·  没有人替你买单(一个真实故事)
8 年前
金融先生MrFinance  ·  你也许在哪儿见过他
8 年前
视觉志  ·  这是朋友圈里点赞最高的照片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