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号:caixin-enjoy
根本轮不到你,我早去了。
职员和工作量的终极矛盾,就是工作与生活之间的矛盾。
减工作量不是客观上的数量减少,而是让你在工作和生活之间达到内心上的愉悦。
在职场混迹这么多年,我自己倒没什么感觉,不过,在别人眼里,暂且算得上经验丰富,所以,经常会有人跟我聊他们的职场困惑。
其中,最多的就是关于工作量的问题。
01
在一次朋友聚会上,有一个入职不到一年的姑娘说她正在考虑换工作,问其原因,说是工作量太多,压榨了她所有的休息时间。
没时间看电影,没时间认识新朋友,甚至没时间跟老朋友见面,不是在加班,就是在加班的路上。
每天在“我爱工作,工作使我快乐”的自我麻痹中度过的。
我问她,你有想过解决办法吗?她说自己有想过跟领导沟通一下这个问题,但是不敢说,会自责是不是自己的工作能力有问题。
02
还有一次,我在咖啡馆等朋友,旁边坐着两个白领模样的男子。由于说话声音过大,我被动地听了他俩聊天的整个过程。
大致情况是下属在跟老板抱怨工作量的问题,工作太多,不能保证工作质量,心情不愉快,想辞职,balabala……
他的老板问:你是想加钱还是加人?下属一脸羞赧地说,我其实不是这个意思。
一句话落地,本来处于主场的下属立刻被西北风刮到了客场。那位老板话锋一转,夸夸其词地说了各种不带任何解决方案的俏皮话。
这两个人的情况很典型,
一个是陷入自我否定不敢沟通,一个是不带目的的抱怨式沟通。
工作量是个相对概念,每个个体的标准也不一样。一旦你觉得它开始影响你的生活,便会把它界定为工作量大。
所以,工作量大不是一个客观上的问题,而是主观上你的生活跟工作之间,有没有达到内心平衡愉悦的状态。
最主要的方法就两个:沟通与自我调节。
不管是自我调节后再沟通,还是沟通后进行自我调节,关键在于怎么沟通?
💡
想好你要什么再去谈
工作的最终目的有两个,一是钱,二是面儿。
也就是加薪和工作被认可。你觉得工作量大可能是其中一方没得到满足。
比如,你一个人干了三个人的活儿,是必须加薪才能保证动力,还是必须要有一个团队来完成?
这些在沟通之前就必须先想清楚,然后尽量去实现这个目标。
💡
摆事实,讲道理
你干了多少活,你可能自己清楚,但你的老板未必清楚。
所以,在沟通之前,最好整理自己一周到两周的工作记录,包括耗时多久,沟通范围包括哪些对象,完成目标,加班时间等等。带着这一套资料,很理性地跟老板梳理你手头的活儿。
曾经有个下属来跟我抱怨工作量过大的问题,我问他:你本周完成了什么?每天又是怎样安排工作的呢?他含含混混地说每天有微博要运营,偶尔有突发事件,此外还要管理社区……
认真算下来,他一周的工作量不过一天最多一到两条微博,一周开展一次社区活动。
这位下属眨了眨眼,说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每天都手忙脚乱。
我之后帮他梳理了工作内容,做出日程表,在确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对应的工作。
后来,有天早上,他给我带了杯星巴克上来,穿着笔挺的衬衫,精神很富足的样子。
所以,带着工作记录找老板,是为了透明地交流你手里的工作量,同时也是寻求帮助,让老板可以实质性的帮到你。
💡
提出建议
这个建议围绕你内心想要达成的目标展开。
比如你觉得只有更高的薪水才能让你满足,可以做些准备工作,了解行业内的平均薪资水平。
如果你的确落后大家了,那就大胆的说吧,别怕也别害羞。
有些时候的果敢,会也让老板觉得你超有种,真的。
💡
加班可以,但要有效地加班
对未知的事情提前做准备,是不把自己玩死的重要条件。
你需要想到你沟通之后,可能没有优化你的工作现状,还没机会跳槽。如果这样的话,那就接受它。
我之前看过一个很火的帖子题目叫“如何在三年内超越同龄人?”点进去看,只有明晃晃的两个字“加班”。
虽然是一条恶搞的帖子,不过也有几分真理的。
我并不推荐“只有苦劳没有功劳”的职场人生,的确我见过很多加班疯魔。
有半夜12点还在追着下属要PPT的,有不论夜里2点还是早上6点给他发邮件都秒回的,还有捧着电脑在卡拉OK里完成客户提案的。
加班的目的是为了完成任务是第一,其次是增加工作的附加价值。
投入更多的时间,是为了价值的再创造,职场力量的升级。
其实职场的沟通发生在每时每刻,工作量负荷、加薪、对老板风格不满、对团队成员有意见、以及日常工作沟通等等。
坦白说,沟通顺畅的团队一般都是绩效优异的团队,而那些员工跳槽,老板整天气呼呼的,肯定是HR的头疼部门。
欢迎留言分享。说不定,萨默下一次解答的就是你的难题。
责任编辑 | K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