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和一位女性好友聊天时,她跟我感慨自己没什么兴趣爱好,从小到大最喜欢就是各类名牌。
我这位好友,人美学历高,北京户口、英国硕士,工作顺利、爱情美满,是众人眼中歆羡的对象。可她却苦恼,每次别人问起她的爱好,都无从回答。朋友们谈起各自的收集癖,她也只有衣服鞋包、口红指甲油。
现在大都倡导“消费升级”新时代,姑娘们觉得这样没什么不好。自己挣钱自己花,把自己收拾得漂漂亮亮出去,很是值得骄傲。可我的朋友暗自摇头,“有时真觉得空虚”。
是啊,再闪亮的名牌装点的不过是外表,内在的虚无如何轻易填充?物质能让我们生活质量有所提升,但仍无法满足生活的全部。
2008年,一本《藏地白皮书》悄然流传,成为文艺青年心中的“爱情圣经”。两位作者名不见经传,却一时间被推崇作情侣典范。
21岁的傅真与25岁的毛铭基相遇时,她是将赴英伦留学的大四女生,他是沉默内敛的香港男生。“非典”时期,他们在西藏邂逅,不约而同地揣着一本《藏地牛皮书》。
年轻的爱情简单又执着,充满着强韧的力量。虽然各自未来通往不同方向,但他们克服重重阻碍,最终在伦敦结为夫妻。
随后,“惊觉迷失在世俗标准与别人世界里”的傅真,决心用一场间隔年寻找自我。她与毛铭基毅然辞掉令人羡慕的工作,从英国飞往墨西哥,由北至南游历拉美数十个国家。
一路上,她亲历目睹诸多贫穷与不公。但那里的人们仍以最大的乐观和热情投入生活,从容地尽其性命之理;他们并不因此生出戾气,照样心平气和,鼓盆而歌。
过去她对生活也有诸多不满,回来后却满是谦卑和感恩。她终于真正意识到自己是何等幸运——曾经拥有那份并不喜欢的工作是种幸运,抛下它周游列国也是幸运,能够得到父母理解是一种幸运,漫长旅途上有爱人相伴更是幸运。
在山水自然间、在拉美民族的生命智慧里,傅真最终寻得内心的平静,也建立起重新步入世俗生活的精神力量。
作家刘瑜这样评价他们:“人人都说自己想周游世界,但傅真和铭基竟真的这么做了,而且是放弃了金光闪闪的工作。与其说他们更浪漫,不如说他们更勇敢。当人生逐渐沦为依靠惯性运转的机器时,他们选择了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重新爱上生活。”
傅真的人生,概而言之,就像她的第二本书名——《最好金龟换酒》。“金龟换酒”典故出自李白诗文:当年贺知章请李白吃饭,忘带钱包,就将随身金龟送给酒楼换酒喝。
这在现代人眼中显然是极不划算的生意,可焉知贺知章不快意?而人生的充盈快乐恰是千金买不来的。
难怪连“中国时尚女王”苏红都感慨:“任何女人的优雅和美丽,不在于美貌,而来自于自信。一种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对自己的认可和接纳,以及对自己所属文化的热爱。”她甚至希望将每年的10月28日申请为“优雅日”,让国人至少在这一天关注优雅,开始真正优雅时尚的生活。
苏红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艺术系,曾经师从于丹。在学术和艺术并重的环境中,她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雅、中道和圆融之美感受至深。
这位国内第一批时尚传媒行业的开拓者,也是首位将“明星红毯形象”概念引入国内的领路者。但纵使徜徉时尚圈多年,苏红仍不减对于艺术深沉的热爱。“艺术是精神领域的享受,是高于时尚的表象的状态,艺术是最高的奢侈品。”
诚然,生活时常让我们步入盲点,无意识中已被世俗捆绑。众人追崇的东西一定是你想要的吗?名牌奢侈品就能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在苏红看来,媒体塑造出“包”的神话,让人们把生活局限在了“买买买”上。“买买买”成了缓解压力、逃避生活和展示自我的唯一方式。越来越多的女人,用品牌奢侈品构建出一个虚幻王国,囿于其中做着公主、女王。却不知,一切不过是海市蜃楼,掩藏着无数危机,顷刻即可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