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1
:
高厚比20.98以及计算高度、墙厚是如何计算的?
A:
从TIP信息中可以得到,整片墙的横墙间距为18米,刚性方案,根据《砌规》表5.1.3可得到墙体的计算高度H0为5000mm;墙体原厚度为220mm,两边各加厚25mm,由于程序默认施加在窗间墙范围,整片墙加权平均后墙体厚度为238.33mm。
整片墙体高厚比计算如下:
图2 《砌规》表5.1.3
图3 《砌规》第6.1.1条
Q2:
整片墙的允许高厚比是如何计算的?
A:
当砌体结构砂浆强度等级小于M2.5时,使用88版本《砌规》表5.1.1中数据,内插得到:
[β]=20.53
结合图1中TIP信息给出的允许高厚比的修正系数,得到:
设计师可能疑问为什么与构件信息中给出的允许高厚比17.25有一些误差,这是由于门窗洞口修正系数及构造柱提高系数小数位数造成的,精确数值如下:
门窗洞口修正系数:
允许高厚比:
与构件信息中给出的允许高厚比17.25一致。
图4 89系列砌规表5.1.1
图5 《砌规》第6.1.2条
图6 《砌规》第6.1.4条
Q3:
柱间墙高厚比及允许高厚比是如何计算的?
A:
最新版本程序给出了柱间墙的验算结果,以柱间墙1为例,介绍其高厚比及允许高厚比的计算过程。
图7 构件信息中有关窗间墙的计算结果信息
图8 《砌规》第6.1.2条第3款
根据《砌规》表5.1.3,
s=3600mm
根据《砌规》6.1.1条,高厚比计算:
允许高厚比计算过程:
与构件信息中给出的各项结果一致。
Q4:
当为钢筋网水泥砂浆面层加固时,原砌体与加固面层形成了“带面层的组合砌体构件”,程序是否考虑了砌规表6.1.1注2的规定,即“带有混凝土或砂浆面层的组合砖砌体构件的允许高厚比,可按表中数值提高20%,但不得大于28”。
图 《砌规》表6.1.1第2款
A:
首先可以明确的是,程序在计算允许高厚比时没有考虑此条的提高作用。
程序这么处理的原因,主要是考虑到加固所形成的钢筋网砂浆面层“组合砌体构件”与《砌规》规定的组合砖砌体构件还是有一定区别的,至少前者在构造要求方面达不到后者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砌筑砂浆强度等级的要求
组合砖砌体的砌筑砂浆的强度等级不宜低于M7.5,但加固时既有建筑的砂浆强度一般低于此要求。以本工程为例,检测报告中砂浆强度等级仅为M1.4远低于构造要求。
(2)面层厚度的要求
组合砖砌体的砂浆面层厚度需要采用30mm~45mm。以本工程为例,单侧加固厚度为25mm不满足厚度要求。
(3)纵向受力钢筋的要求以及箍筋的要求
组合砖砌体的纵向受力钢筋有强度及配筋率的相关要求;箍筋有直径及间距方面的要求。需要加固的既有建筑在加固设计相关规范的规定中一般达不到以上构造要求。
图 《砌规》第8.2.6条
PKPM常见问题技术周刊持续解答用户软件使用问题,您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主要关注什么产品,有哪些问题要跟我们交流呢?
投票选出您期望下期技术周刊交流的方向!
您在软件使用过程中的遇到任何问题,也欢迎咨询我们的智能问答小助手,可以直接在【结构先声】公众号后台进行咨询哦~
供稿丨
赵彦波
审稿丨
张欣、刘孝国、周迎
编辑丨
王蕊
责编丨
张跃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