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V-Tech
每日光伏新闻(http://pv-tech.cn)是英国传媒公司PV-Tech专为大中华地区推出的中文新闻网站,以全球化视野为国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光伏深度报道、国内外市场分析与技术产品信息,并于每个工作日进行更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V-Tech

光伏支架的结构分类与选型方案

PV-Tech  · 公众号  ·  · 2025-01-14 11:17

正文


作者 | 唐聪

投稿 | 通威太阳能


光伏组件设计过程中,应考虑到组件实际应用场景与安装方式,以设计出更加安全、可靠的组件。



光伏支架是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中与组件直接连接的结构,其根据光伏电站建设的具体地理位置、气候及太阳能资源条件,将组件以一定朝向与角度排列并以固定间距进行支撑。


光伏支架作为光伏发电系统重要的组成部分,直接影响着光伏组件的运行安全、破损率及建设投资。设计光伏组件前,有必要了解光伏支架的结构分类与选型方案。


1、光伏支架的结构分类


支撑光伏组件的光伏支架,根据组件的使用场景,可分为屋顶类、地面类和水面类;根据发电系统运行过程中组件角度是否可以调节,可分为固定式、倾角可调式和跟踪式三类;根据支架结构材料的刚柔特性,又可分为刚性支架与柔性支架;而跟踪式支架多为刚性支架,根据跟踪转轴的数量,可分为单轴跟踪支架和双轴跟踪支架。光伏支架结构的分类如图 1.1 所示。


图1.1 光伏支架结构的分类


1.1固定式支架


固定式支架也叫固定倾角支架,支架安装完成后组件倾角和方位都不能调整。固定式支架可使用于屋顶、地面及水面环境。


(1) 屋顶类支架


屋顶类支架一般分为彩钢板屋顶支架、斜屋顶 ( 瓦屋顶 ) 支架和平屋顶支架三类。


彩钢板屋顶组件安装分为两种,一种通过彩钢板夹具或固定件直接将组件安装在彩钢板肋条上,另一种首先在彩钢板上用导轨连接件安装导轨(横梁),再通过组件压块、螺栓垫圈、滑块螺母等在导轨上安装组件,安装方式如 1.2( a) 所示,常用固定 件如图 1.2( b) 所示。


图1.2(a)彩钢板屋顶夹具安装

1.2 b ) 彩钢板屋顶夹具


斜屋顶组件安装示意图如图 1.3(a) 所示,其支架结构主要由屋顶固定挂钩、导轨 ( 横梁 ) 、组件压块、导轨连接件、螺栓垫圈、螺母滑块等组成。图 1.3( b) 所示是斜屋顶支架常用固定件的外形结构。


1.3( a) 斜屋面组件安装

1.3( b) 斜屋顶支架常用固定件的外形结构


上述两种支架皆具有拼装、拆卸速度快,无需焊接,防腐涂层均匀,耐久性好,安装速度快,外形美观等优点。组件距离屋面距离较短,组件不易螺栓安装,因此常采用压块进行安装。


平屋顶支架与地面类支架结构类似,如图 1.4 所示,一般以混凝土基础或混凝土配重块作为支架基础,根据屋顶结构不同可来用独立基础或条形基础形式。基础与支架立柱的连接可通过地脚螺栓预埋件件或直接将立柱嵌入混凝土基础中。平屋顶支架不破坏屋顶面防水层,具有结构灵活,安装便捷、可靠性强的特点。由于平屋顶支架距离屋面距离有限,一般也采用压块安装。


1.4 平屋顶支架案例


(2) 地面类支架


地面类支架分为单立柱支架、双立柱支架和单地柱支架三类。


单立柱支架也就是支架靠单排立柱支撑,每个单元只有单排支架基础。单立柱支架主要由立柱、斜支撑、导轨 ( 横梁 ) 、组件压块、导轨连接件、螺栓垫圈、螺母滑块等组成,立柱采用 C 型钢、 H 型钢或方钢管等材料。单立柱支架可以减少土地施工量,适用于地形地势复杂地区。单立柱支架结构如图 1.5 所示。


1.5 单立柱支架结构


双立柱支架为前后立柱形式,主要由前立柱、后立柱、斜支撑、导轨 ( 横梁 ) 、后支撑、组件压块、导轨连接件、螺栓垫圈、螺母滑块等组成,立柱根据方阵大小采用 C 型钢、 H 型钢、方钢管、圆钢管等材料制作,其它部件根据需要采用 C 型钢、铝合金、不锈钢等材料。双立柱支架受力均匀、加工制作简单,适用于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双立柱支架结构如图 1.6 所示。


1.6 双立柱支架结构


单地柱支架就是指一个方阵单元支架只有一个立柱的支架形式。由于整个方阵只有一个立柱,单套支架上可以布置的光伏组件数量有限,一般有 8 块、 12 块、 16 块等。单地柱支架主要由立柱、纵梁、导轨 ( 横梁 ) 、组件压块、导轨连接件、螺栓垫圈、螺母滑块等组成,立柱可采用钢管、预制水泥管等,纵梁、横梁由于悬挑较多,一般采用方钢管,导轨采用 C 型钢或铝合金。这种支架适用于地下水位较高和地面植被较丰富的地区。单地柱支架结构如图 1.7 所示。


1.7 单地柱支架案例


一般地面类支架具有一定的离地高度,既可选择压块“从上往下”安装,也可选择螺栓“从下往上”安装,因此可从安装可靠性、人工与材料经济性等方面选择组件合适的安装方式。


(3) 水面类支架


随着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的不断推进,充分利用海面、湖泊、河流等水面资源安装分布式光伏电站,实施渔光互补等新的光伏农业形式,是解决光伏发电受限于土地资源的又一途径。水面类支架一般有立柱式(图 1.8) 和漂浮(图 1.9) 两种,漂浮式支架由浮筒和支架两部分造成,浮筒采用高强度材料制作并进行连体设计,稳定性好,抗冲击能力强,可有效的防止各种水流和大风造成光伏组件的损坏。支架一般采用不锈钢、铝合金等抗腐蚀能力强的材料制作。组件安装在水面类光伏支架上时,也应着重考虑组件及组件与支架连接结构的抗腐蚀能力。


1.8 水面立柱式支架

1.9 水面漂浮式支架


1.2.倾角可调式支架


倾角可调式支架结构与固定式支架类似,比固定式支架多了一个调节机构,使支架的倾角可以通过手动进行调节,可调节机构有分档式和连续可调式,分档式一般设为 2 3 档,一年按季节调整 2 3 次;连续可调式则可以根据需要经常调整。为了便于倾角调整,单个支架上安装的组件不宜太多,通常安装的组件数量要正好构成一个或两个组串。倾角可调式支架有推拉杆式、圆弧式、千斤顶式和液压杆式。倾角可调式支架如图 1.10 所示。


1.10 倾角可调式支架


1.3.跟踪式支架


光伏方阵采用固定式支架安装时,光伏方阵不能随着太阳位置变化而移动,无法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为提高光伏系统的发电效率和光伏方阵的有效发电量,跟踪式支架在国内外光伏发电系统中逐步得到了认可和推广应用。


自动跟踪支架可以使光伏组件始终保持与太阳光线垂直,消除固定电站的余弦损失,使光伏组件接受到更多的光能量,从而提高发电量。跟踪支架分为单轴式跟踪和双轴式跟踪,其共同点是使光伏方阵表面法线依照太阳的运动规律做相应的运动,使太阳光的入射角减小。通过自动跟踪,一方面可以提高太阳辐射能的利用率,使发电系统转换效率提高;另一方面在获取相同的发电量时可以减少光伏组件的使用量,使系统的建造成本降低。 同等条件下,采用自动跟踪支架的发电量要比用固定式支架的发电量提高 10% 30%( 单轴跟踪 ) 25% 40%( 双轴跟踪 ) 这是经过多次工程验证得出的结论,也是被光伏业界普遍认可的数据。


1.3.1.跟踪式支架的分类和适用范围


跟踪支架一般分为单轴跟踪支架和双轴跟踪支架两大类,其中,单轴跟踪支架又分为水平单轴和斜单轴跟踪,水平单轴跟踪适用于小于 30 °的低纬度地区,斜单轴跟踪适用 30 °以上的中、高纬度地区;双轴跟踪适用于任何纬度地区和聚光光伏系统。


水平单轴跟踪就是让支架围绕一根水平方同的轴跟踪太阳进行旋转,通过跟踪太阳高度角来提高太阳光线在光伏组件面板的垂且分量,提高发电量,具体应用如图 1.11 所示。


1.11 单轴跟踪支架


斜单轴跟踪就是让支架围绕一根南北方向倾斜的轴跟踪太阳进行旋转,通过转轴的倾斜角补偿纬度角,然后在转轴方向跟踪太阳高度角,以更好的增大光伏发电量,具体应用如图 1.12 所示。


1.12 斜单轴跟踪支架


双轴自动跟踪系统可以使支架同时沿两个独立的轴进行旋转,一个轴可以使支架沿方位角方向自由旋转,另一个轴可以使支架沿倾角方向自由旋转,使光伏方阵平面始终与太阳光线保持垂直,以获得最大的发电量。组件绕立柱方向与横梁方向两个方向的单根立柱跟踪系统称为 T 型双轴跟踪支架(图 1.13) ,绕横梁与组件转动轴两个方向的多根立柱跟踪系统称为全维型双轴跟踪支架 ( 1.14) 。由于跟踪支架工作时组件一直在转动,同时也存在“风致共振”现象,压块安装长久运行可能会出现松动,因此组件匹配跟踪支架安装多使用螺栓安装。


1.13 双轴跟踪支架( T 型)

1.14 双轴跟踪支架(全维型)


1.3.2自动跟踪系统的工作原理与技术


1) 光控跟踪技术。


光控太阳能跟踪技术纯粹利用太阳光线制导,这种跟踪技术一般通过温度适应性能强,工作较为可靠的晶体硅光敏器件和砷化镓光敏器件作为传感器件实现信号采集。


光控太阳能跟踪的工作原理有以下两种,一种是受光面平行法,依靠阴影遮挡使布置在方阵上的若干个光敏元件出现电压或电流的差异为电路提供信号,这种方法探测太阳光线范围广,性能稳定,工作可靠;另外一种方法是利用暗合投影的原理,当太阳出现偏离时,激发传感器件输出差异信号进行工作,这种传感方法的显著优点是跟踪精度高,缺点是探知太阳光线偏离位置的角度范围太有限,无法实现大角度搜索跟踪。光控太阳能主控制电路最好选用数字电路,因为模拟电路的待机损耗太大,且故障率较高。光控太阳能跟踪技术的缺点是完全依赖太阳光,一旦出现阴雨天,系统就无法实现跟踪,而一旦天气忽阴忽晴,系统会忽跟忽停或者直接放弃跟踪。


2) 时控跟踪技术。


时控太阳能跟踪技术就是利用数字化单片机时间控制电路,定时跟踪,这种跟踪方法技术可靠,性能稳定,跟踪精度可达 0.5 °,其优点是不受阴雨天影响,跟踪可靠、性能稳定,缺点是没有光控跟踪方法的跟踪精度高。


3)光控和时控复合跟踪技术。


光控和时控复合跟踪技术是针对天气忽阴忽晴变化莫测的特点研发的。当上半天阴天时、纯光控太阳能跟踪系统就会出现上半天不跟踪的现象。当下半天晴天时,对于探测范围较广的太阳能跟踪探测器,系统可以实现跟踪,但由于太阳能跟踪传动系数比较大,所以跟踪到位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这段时间内太阳能无法收集利用。而对于探测范围较窄的太阳能跟踪器,由于其根本探测不到,所以无法跟踪。这样,尽管下半天有太阳,但系统无法采集利用。


光控和时控复合跟踪技术的跟踪方式:当天空有太阳时,系统会自动转入光控跟踪,跟踪精度不大于0.1°;当天空阴天时,跟踪系统自动转入时控跟踪,跟踪精度不大于0.5°。这样,天气在由阴转晴的瞬间,跟踪控制系统仅仅在0.5°~0.1°的跟踪精度范围内调整。这就大大缩短了系统跟踪到位的所需时间,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太阳能的采集利用率。光控和时控复合跟踪系统是比较理想的跟踪方式,值得推广。


4)跟踪系统用电动机及减速机。


用于太阳能跟踪系统的电动机可以是直流电动机也可以是交流电动机,可以是步进电动机或伺服电动机。无论是那种电动机都要满足跟踪精度的要求。都必须满足防水、防尘、耐曝晒、抗严冬等室外环境要求。对于高寒地区,可以考虑采用冷库专用电动机,以满足其特殊低温环境的要求。


跟踪用减速机的传动间隙不能过大,以免因间隙过大使系统较大幅度地抖动。一般的跟踪系统减速机,要求其末级输出必须是较为精密的蜗轮蜗杆减速装置,以承受较大的脉冲负荷的冲击。


1.4.柔性光伏支架


由于山地地势复杂,传统的光伏刚性固定支架(如钢支架、铝合金支架等)受约束较大,布置不够灵活,土地利用率低,且成本较高。柔性支架采用两固定点之间张拉预应力钢绞线的方式,两固定点采用钢性基础提供反力,可实现10~40 m大间距。这种设计可规避山地起伏、植被较高等不利因素,仅在合适的部位设置基础点并张拉预应力钢绞线;同时在水深较深的渔塘也可以在保持水位不动的条件下,实现基础及柔性支架的施工。柔性支架应用场景如图1.15所示。


图 1.15 各种支架应用场景


柔性支架方案把传统钢性支架方案的檩条改为钢绞线的方式,其特点是钢绞线采用先线法提供预拉力,组件安装后在不同工况受力条件下允许钢绞线有一定的变形,从而实现大跨度支架,可满足不同地形的需要。由于钢绞线张拉预应力的存在,柱顶均会产生较大的水平拉力,导致基础底部弯矩较大,因此一般设计采用在柱顶用斜拉或支撑的方案平衡预拉力产生的水平力,以满足柱底抗倾覆的受力要求。索结构跨距通常在20~40m之间(半跨组件或一跨组件),最高可达百米。同时,组件可高出地面2~30m,具有组件下方高净空、桩基数量少的布置优势。按照索的数量,可分为双索柔性支架(图1.16)与三索柔性支架(图1.17)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