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已获
传媒派
授权
“ 评论千万条,
文明第一条。
评论不规范,
编辑两行泪。”
▲
越来越多的直播主播转战短视频战场。
研究表明,人们对新闻网站的评价取决于评论区整体基调,而不是首条评论
。而编辑让读者在评论中攻击该报记者其实是在默许偏袒读者,这会影响该报记者在其他读者眼中的可信度及新闻机构的名誉。
本期文章编译自尼曼实验室研究,为评论区的编辑和读者们敲响文明警钟
。
评论区是重建读者信任竞争中的一部分
▲
评论是读者在阅读文章之后的最直观反馈。
德克萨斯大学媒体参与中心(the Center for Media Engagement )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新闻网站访问者先看到的文明评论更多,但
评论区的不文明评论还是会影响访问者对该网站的看法
。
这项有1500多名测试者参与的实验表明:若是网站充满不文明评论,那他们对该新闻网站的
忠诚度、好感度和评价都会有所降低
。但若人们遇到的评论大多是客气话,那他们对该网站的印象分则不会变低。
评论区的不礼貌行为会影响人们对新闻机构品牌的看法——这是吸引受众的关键
,所以若是新闻机构可以试着改善评论区环境,那么它则会从中获益。一些新闻组织试图通过鼓励记者置顶有礼貌和深思熟虑的评论,或发首条评论,为评论区设定积极的基调,来遏制无礼行为。这些做法是值得的,但可能还不够。
新闻机构应该关注整个评论区,至少去关注人们访问网站时可以看到的部分
。
▲
评论区的不礼貌行为会影响人们对新闻机构品牌的看法。
媒体参与研究中心(Center for Media Engagementstudy)使用的评论没有很详尽。研究过程中他们在移民、气候变化相关报道中看到大量不文明评论,并把评论分为“赞成”和“反对”两类。研究分类举例如下:
支持全球变暖观点的不文明言论,如“
但人类的傲慢令人震惊,像你这样的人总是让人感到惊讶和好笑。当然,全球变暖真的正在发生,白痴们!
”
反对全球变暖观点的文明评论,如“
全球变暖怎么了??我们最近经历了创纪录的寒冷天气。人类无法控制地球会怎么样对待我们。
”
一些新闻机构仍将评论视为优先事项——Vox Media本周早些时候推出了珊瑚项目,这是个由新闻机构设计的评论区开源审核系统。目前有50个新闻编辑室使用该项目的交流平台。
作者性别不会影响读者对新闻机构看法,而恶评会
美国学者凯瑟琳·瑟尔斯、索菲·斯宾塞和阿多比·杜鲁在去年11月也进行了类似的评论影响研究。该论文在《信息、传播与社会》(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杂志上发表。他们指出,作者性别不会影响恶评者对某新闻机构的看法,但恶评的确会给新闻机构可信度带来负面影响。
由于有大量的学术证据(还有更多的轶事证据)证明:无论身份是记者、博客作者还是社交媒体用户,在网上发表文章的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网评霸凌
。因此,研究人员最初感兴趣的是,看看这种霸凌不对称是否会对女记者的可信度造成不相称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是否也会延伸到承载这些内容的新闻网站。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他们三人采用了一项调查实验,该实验以
辱骂型评论和作者性别是否公开为控制变量
。实验发现辱骂型评论对
作者可信度、读者日后是否会寻找该作者发表的新闻作品及该记者所属新闻机构有显著影响,
但作者的性别并没有减轻这些影响。
为了确保性别的无效影响不是由于人为操作评论或报道主题所导致的,研究人员安排了两个额外的调查实验。他们发现在各个话题中无论作者的性别如何,辱骂型评论都会给读者评价某新闻网站带来显著的负面影响。
因此,在个人评论的基础上,不文明评论对女记者可信度的减损与男记者一样多。但可以肯定的是,
女性更有可能面临辱骂型评论,这意味着,网评辱骂可能会对女性产生比男性更大的总体负面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