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编剧圈
拍电影网(pmovie.com)旗下的编剧服务平台,专业,专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  ·  开售|期末季将至,祝《雄狮少年2》们挥“拳”夺魁! ·  2 天前  
中央戏剧学院就业创业指导中心  ·  招贤榜 |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编剧圈

任长箴丨拍出好纪录片的关键是什么?

编剧圈  · 公众号  · 电影  · 2017-11-29 20:40

正文


任长箴和她救助的“小毡”


一位纪录片迷,在上任长箴的纪录片课之前,对任老师和我们这个课程还有挺大的疑心和顾虑,不太确定自己能否喜欢上这门课。


但在短短的两天课程之后,他就彻底被任老师的学识和为人折服了,甚至想要免费给任老师当小弟。


他写了一篇回忆录,记录了自己如何从一个“路人”迅速转变为任长箴的忠实粉丝,喜欢纪录片的朋友不妨看看。


师者,长箴

文丨刘如真


2017年年初,我在后浪出版的某本书中发现了任老师纪录片课程的简介。简短的文字介绍中,赫然印着「舌尖上的中国1」总导演。我并不是舌尖粉,只是断断续续看过几集,隐约觉得这个片子不同于大多数浮夸但浅薄的美食纪录片。但也仅此而已,我自己的价值观体系让我更多关注的是周浩、徐童、王久良这类纪录片导演。


我属于那种循规蹈矩的日子过久了,必须给自己找一点新鲜感的人。上半年刚过,工厂里倒三班的疲惫和乏味便一起涌了上来,加上关于老邢的拍摄陷入了巨大的瓶颈。整个人陷入了一个难以自拔的低潮期。突然有天翻书时又想起了任老师的课程,随即决定去上两天课吧。


咨询、缴费、订车票。咨询的过程中发现后浪对于任老师课程的宣传力度比较小,甚至仅仅是开课前一周象征性的发了一条推送(小编膝盖中枪……其实我们提前几个月就开始在微信公号、豆瓣和微博等平台推送课程信息啦,想来上课的同学平时要密切关注哦~)。这让我对于课程的质量多少有些顾虑,加上任老师各种自带党媒属性,让我做了最坏的打算,即如果第一天的课程内容不能吸引我,可不可以和后浪协调将部分学费置换成书费。


开课第一天,我几乎是到达后浪最早的学员。略显忐忑的等待过后,工作人员开门,引我们走进教室,找各自的座位。差不多刚刚坐下,任老师走了进来。黑T恤、短发、微胖,笑容和蔼,看不出什么艺术工作者的桀骜范,也没有什么主流大导演的高高在上。一进门任老师便和几个熟识的学员、工作人员打招呼。后来才知道,这个班里复听的比例非常高,我前排的一个同学已经第四次来听任老师的课程了。同学陆陆续续的进来,开课时间快到时,我回头看了一眼后排,给我们开门的几个后浪的工作人员拿着端着笔、本整齐的在教室最后坐了一排。我小人之心再次发作,心想不会是学员不够,工作人员来凑吧,这班得有多少托儿。



正式开课,任老师做自我介绍。她一边摆弄电脑里的课件一边笑嘻嘻和大家打岔,她笑称自己是「主流媒体中成长起来的非主流导演」。关于任老师的自我介绍,《舌尖1》肯定是躲不过的话题。任老师将如今几乎成为业内标杆的《舌尖1》称之为一次「以欧美先进的纪录片理念为基础的在国内尚未实践过的纪录片实验」


文艺圈里夸夸其谈的神棍、老法师并不少见,所以这句话听得我将信将疑。但这些疑问并未坚持太久,紧接着任老师提出下一个观点,为什么我们的纪录片不好看?一部好纪录片的核心要素是什么?任老师给出的答案是「价值观」。


她说一部好的纪录片需要价值观来支撑,而这个价值观即爱与真理。对于我这种情怀狗而言,这个答案深得我意。前些日子看到一部本地获奖的微电影作品,导演算是我的兄弟。我也懂人坚不拆的道理,可有时我真想问问他,你拍的出的这些故事,你歌颂的这些情感,你信吗?甚至我坚定的认为,价值观是支撑一切创作的基础。你可以有华丽的画面,绚烂的特效,但如果你的价值观缺失,你的整个作品是立不住的,是没有办法打动别人的。


任老师给出这个概念时,我一下理解到《舌尖1》为什么会与众不同。即它的本质是一部,美食外衣下的人文纪录片。美食可以给你感官刺激,但真正从情绪上触动你的是什么呢?当然是人物,是故事。如果一碗红烧肉就可以满足一个人的所有的情感需求话,那这个世界可太简单了。



教室爆满,只好坐在门口~


任老师第二个打动我的观点是在聊及「创作与生存的关系」。任老师坦言,人需要生存,所以她昨夜还在拍摄红烧猪蹄,但她也承认并告诫大家「无节制的拍摄红烧猪蹄会逐步摧毁自己的创作能力」。


说起这个,我突然想起我的一个做设计的兄弟。年轻时,从宜家零零碎碎淘一些便宜货,就能把自己的小房间装饰得有模有样。这些年他成长为我们当地最著名室内设计师,拿奖赚钱,不亦乐乎。我见过他最近的作品,一个充满物欲的茶室。尽管我们见面时,他一直在给我强调自己的设计理念,但这些作品里的个人妥协或对于金主无聊审美的献媚,兄弟你难道真的不知道吗?人跪久了,大概也就忘了站起来,而且很多时候,是我们自己选择下跪。


有想起课堂上的一个小插曲,一个同学做了一部关于公益的宣传片,20分钟的片子,片头将近两分钟的内容在为甲方歌功颂德。片子放到2/3,任老师当即喊停,毫无避讳的告诉同学,片子要改,并直言片子的核心价值观是什么?是真正对于残疾儿童的关怀或是仅仅为甲方唱一些高调。那天课程的最后,任老师拿出了她为某市官媒举办的城市宣传片的提案大会所做的片子来给我们看。关于那个20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我们没有看到关于历史的肉麻抒情,没有看到文化名流的伪善嘴脸,甚至没有看到那座城市引以为傲的园林、古刹,里面只有一个个生活在那里的平常的人们,就像你家隔壁的张大哥或是王阿姨,不光鲜,但你明白他们才是一座城的全部。



坦白说,在两天20个小时左右的相处中,我很难告诉你我真正学到了什么技术层面的方法,那个写满了快十页的笔记本上的内容,真的需要我这种毫无纪录片创作经验的笨蛋好好消化一阵。但必须承认的是,就在这20个小时的相处中,这个微胖的、衣履并不光鲜的老姐姐,几乎刻刻在洗礼着我的内心。我在回程的火车上,和老赵讲「若我现在还能年轻十岁,不给钱也要去给任老师当个小弟」。


最后一段话,写给任老师,谢谢这个夏天与您相遇。说人话、不妥协、价值观、爱与真理,老师,我记下了。


本文转自公号「我是指头哥」


其实像这样对任老师“路转粉”的学生还有很多。在这篇文章的留言区,很多学生都表达了自己对任老师的敬佩之情:





任长箴新一季的课程又将启动

以下是课程信息


任老师和她的办公室


任长箴纪录工坊自2014年开启,每年两次,任老师与来自全国各地的创作者相聚在位于景山公园附近的纳福胡同(后浪出版公司),一起踏上纪录片创作的探索之旅。


到今年8月,工作坊已悄然举办了七期。12月30日,新的一期又将启动。任导将如约而至,从选择纪录片所用摄影机到解说词写作,从纪录片的创作方式到如何寻找你的拍摄对象,事无巨细、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远道而来的你。



招生对象:

纪录片从业者/爱好者


开课时间:

2017.12.30-2017.12.31(共两天)


培训目标:

结合任长箴老师在纪录片领域的多年创作与拍摄经验,分享当下中国纪录片在创意构思、结构设计及故事讲述方面的方法与技巧,了解纪录片创作中你也许不知道的事情——纪录片如何拍摄、怎么撰写解说词、如何进行剪辑,课程更加侧重实用性,让学员在掌握纪录片创作理念与手段的同时,提高自身创作水平。


课程内容:


1.纪录片的创意与结构

在纪录片的外在表现形式下,往往隐含着深刻的人文地理内核。

当你准备创作一部纪录片时:

如何确定选题,进行创意构思?

如何设计结构,表达主题内核?


2.纪录片讲故事的方法

纪录片的分类方式有多种,如商业纪录片、艺术纪录片,文献纪录片、纪实纪录片……

但讲故事的方法只有两种——静态故事和动态故事。

哪种讲故事的方法最适合你的选题?

如何发现纪录片故事中的魅力?

怎样找到有效推进纪录片情节的动力?


3.纪录片实地拍摄技巧

拍纪录片和拍故事片情节剧不同:一个强调现实的真实,一个强调艺术的真实……

拍摄过程中总会遇到一系列问题:

真实的界限在哪里?

摆拍和纪实矛盾吗?

纪实和纪录片是一个概念吗?

导演怎样捕捉拍摄对象的行为和对话?


4.纪录片的解说和剪辑

拍纪录片的终极目的是什么?是展示人情人性,还是揭示问题?是展示奇观,还是让观众获得感悟?

在纪录片的后期剪辑制作过程中,编导者不同的指导思想和使用不同的剪辑手法,可以让素材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内涵。

如何撰写解说词?如何更真实地展示纪录片的意境和内涵?


主讲教师:
任长箴


北京广播学院(中国传媒大学)94级电视编辑专业;

1998-2000年 任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导演。

2000-2006年 任中央电视台《人物》栏目编导。

2005年 中央电视台10集纪录片《留住手艺》执行总导演。

2008年 北京奥运会奥组委体育展示类宣传片总剪辑师。

2009年 北京电视台改革开放三十年15集纪录片《北京记忆》主编。

2010年 东方电视台世博会15集纪录片《生活万岁》执行总导演。

2011年 中央电视台纪录频道《舌尖上的中国》执行总导演,第一集《自然的馈赠》导演。

2012年 民间投资纪录片《悦食中国》总导演

2014年 《绕桶马术东游记》

2015年 《原味》第一季

2016年 《低调苏州》


学费:

2500元/人


上课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纳福胡同13号

近地铁6号线、8号线南锣鼓巷站


报名咨询:

QQ:1323616494(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

手机:18801468255(本机为拍电影网唯一客服手机)


点击这里可直接填写报名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