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县纪委书记不敢叫板县委书记,因为他们知道,虽然纪委属于双重领导,可如果敢叫板县委书记,必定没有好果子吃。
01.被调离
县纪委书记得罪县委书记后,县委书记会及时给市委书记汇报,同时给市纪委书记汇报。
在上级领导眼中,这种“叫板”行为可能破坏地方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被视为缺乏政治成熟度的表现。
对此,他们都会支持县委书记工作,选择调离县纪委书记。
被调离后的县纪委书记,其职业发展轨迹通常会遭受重大挫折,未来的晋升之路变得崎岖难行,因为在体制内的评价体系中,这种与上级领导产生激烈冲突的经历无疑是一个极为负面的标签。
02.工作开展困难重重
在县级层面,各部门之间相互依存、协同合作的关系紧密。县纪委书记若得罪了县委书记,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面临孤立无援的境地。
县财政部门可能会在经费拨付上设置障碍,使得县纪委的正常工作运转因资金短缺而受限;其他部门出于对县委书记态度的揣摩和自身利益的考量,也会在工作配合上消极对待。
这就如同在一个庞大的机器中,纪委这个零部件突然失去了其他部件的协同支持,只能在重重阻力下艰难运转,难以有效地履行监督职能,导致纪委工作陷入僵局,执纪监督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
03.县纪委干部的提拔晋升受到严重影响
县委书记在人事任免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话语权,尤其是在本县范围内的干部推荐和任用环节。
当县纪委书记与县委书记交恶后,县委书记极有可能在干部调整过程中对纪委干部“另眼相看”。
对于纪委干部而言,失去了县委书记的支持,他们在竞争县委副书记等重要岗位时便失去了有力的推荐背书,提拔机会变得极为渺茫。
这种情况不仅会打击纪委干部的工作积极性,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纪委系统内部的士气和凝聚力,使得纪委干部队伍在职业发展预期上蒙上一层阴影,进而对整个纪委工作的深入开展产生不利的连锁反应。
所以,当县纪委书记发现县委书记违纪违法线索,或者因为处理干部发生意见不一致情况下,千万不要硬来,而是积极沟通,提出合理意见,如果不听,及时向上级纪委反映和汇报,赢得上级纪委领导支持。直接叫板县委书记,最终倒霉的好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