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朵妈陪娃
我是朵妈,曾有三年的美国儿童教育求学经历,与美国专家共同研发0-7岁儿童的益智教育课程,对美式教育有深刻认知。朵朵1岁开始就实践了300多个游戏,在幼儿班表现出超强的创造力和动手力。跟着我学习美国先进的教育方式,一起高质量陪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漫画  ·  明明是三个人的电影,我始终不能有姓名? ·  16 小时前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3 天前  
安徽消保委  ·  第四届安徽特色伴手礼 | ... ·  3 天前  
一条漫画  ·  不是老婆厉害,是我的头厉害 ·  3 天前  
一条漫画  ·  老公给闺蜜花了好多钱,我怎么才能要回来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朵妈陪娃

袁咏仪自曝儿子想换妈妈:“为什么我这么爱孩子,他却依然恨我?”

朵妈陪娃  · 公众号  ·  · 2020-01-14 07:37

正文



提起娱乐圈最幸福的女人,袁咏仪必须榜上有名!


19岁摘得香港小姐桂冠,21岁获金像奖最佳新人奖,23、24岁蝉联金像奖影后。



30岁嫁给自己最爱的男人,感情到现在还是好到羡慕死其他人。


现在, 她带着老公儿子满世界旅游,简直人生赢家有木有!



然而就是这么幸福的一个女人,曾经也为育儿问题感到苦恼,甚至和儿子之间的关系一度非常僵硬。


原来袁咏仪对儿子非常严格,甚至有着很强的控制欲。



她曾经坦言说: “儿子跟我在一起时,要听我的,我让他站在那或坐在那。”


儿子魔童深受其苦,难过地跟爸爸张智霖说“我想换个妈妈!”


长期生活在强势的教育之下,魔童出现了上课难以集中精力,易燥易怒的糟糕情况。


袁咏仪不得已带着儿子去看心理医生。



在心理医生的解释下,她才知道原来真正有问题的是自己。


她说:“我太过自我中心,导致儿子被影响!”


后来她尝试用医生的方法慢慢修复两人之间的关系,才跟儿子和好如初。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理解袁咏仪的做法,因为我们也总是以各种 “爱”的名义,去干扰娃的吃喝拉撒睡。


可我们却忘了问问娃,他们喜不喜欢这种关心方式?


有一个词叫 直升机父母。


形容就像直升机一样盘旋在娃的上空,时时刻刻监控娃的一举一动。


他们口口声声说着爱孩子,却以爱之名对娃进行绑架,让他们内心承受巨大的压力。



这些看似关爱的规则,一点一滴的编织成一张大网,把娃密不透风的包裹在里面。


“听我的,爸爸妈妈总不能害了你”

“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你好”


控制欲强的父母很喜欢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


本来是最爱娃的人,最后变成伤害娃最深的人。




小到衣食住行,大到学习工作,什么都要被父母监管的娃,往往也伴随着心理问题。


去年热播的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就是一个生活在母亲全面监管的孩子。


英子喜欢天文,妈妈宋倩却觉得现在这个年纪要好好学习;

英子不喜欢吃海参、燕窝,却因为妈妈觉得营养价值高,必须硬着头皮吃下去;

考试必须考第一名,考了第二就是失败;



在妈妈监管下的英子,终于不堪压力想要逃离母亲,考上南京大学,去南京就好了。


然而母女双方却因为志愿爆发前所未有的战争,最后英子走投无路,只有跳海向母亲表明自己的心。



娃不是机器人,可以任由我们摆弄,他们也是有自我想法的人。


长期生活在控制下的娃不但对心理有影响, 还不利于娃性格的形成。


男孩如果有控制欲强的父母,会变得懦弱,和没有责任心。


因为什么都有父母办好,他们又怎么有勇气去挑战未知的世界,承担未知的后果。



女孩如果有控制欲强的父母,会容易自卑,没主见。


别人对她稍微一点好就会诚惶诚恐,或者很轻易的就被哄骗。


娃出了问题,我们总是会从他们身上找原因,然而事实经常是我们 自己 需要改变。


尤其是对娃进行全面控制这种想法,常常会披上爱的甜蜜外衣,蒙逼住我们的双眼。






咱们当家长的,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放手。


还记得有一档叫《少年说》的节目,其中一个孩子对妈妈说:


“能不能不再对我做这么细致的规划了?”


原来妈妈每一个寒暑假都会自己给娃做一个表格,每天的安排清清楚楚写在上面。


精准到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几点写作业,囊括生活的各个方面。



做规划,帮助娃养成自律的好习惯本来是好事,但是妈妈这种 主导式的全面控制,往往会让娃喘不过气。


做计划这件事一定是要娃参与进来的,咱们只能在他们计划做的不合理的时候,给予建议。


多用你觉得……,而不是我觉得,听我的。


我们能做的不是监控娃,而是 监督他们完成自己的计划和任务。




很多父母最怕的事就是娃犯错,所以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喜欢替他们做决定。


因为大家都觉得自己是过来人,能帮娃避开80%的坑,让他们少走弯路。


然而我们现在在小事上都怕娃犯错,以后他们又怎么能抗住更大的风雨。


张爱玲曾在一篇短文中写道:

"

在人生的路上, 有一条路每一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

不摔跟头,不碰壁,不碰个头破血流,怎能炼出钢筋铁骨,怎能长大呢。




小时候我做事有点丢三落四,有时候会忘了拿作业去学校。


有一天我又忘了, 但是这次朵外婆没有再给我送作业,结果我当然被老师拎出来单独批评了。


回到家后,我有点生气地问朵外婆为什么不给我送作业,搞得我今天被老师批评。


朵外婆说:


“带作业去学校本来就是你自己事,我帮你送了两次之后,发现你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以这次我没有再帮你。


妈妈希望你能学会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和后果。”


朵外婆当时的这段话对我触动很大,从那以后我做事变得细心了很多。


看, 如果你不允许娃犯错,总是替他担责,或许他一辈子都没有办法成长。





去年,黄晓明成为很多人讨论的焦点,因为他在《中餐厅》第三季说出了许多雷到众人的话。


他常常对其他店员说:


“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

“你们不要闹了”

“都听我的”

……


霸道语言一时之间风靡网络。


仔细想来,咱们不少父母都是“明学”的资深研究者。对娃通常是“我不要你觉得,要我觉得”。


娃只能做父母计划的执行者,没有一丝丝可选择的机会。每当他们有不同的想法的时候,通常会被一句“听我的,爸爸妈妈不会害你”给堵回去。



事实上,这种 控制会 让娃丧失做决定的能力,容易变得人云亦云。


从朵朵很小的时候 开始 ,我就让她学着自己做决定。刚开始是给她两个选择,想玩“洋娃娃”还是“ 小汽车 ”。


长大了以后,就不再给她选择,而是让她自己选择要什么,只要言之有理,我都能接受。




咱们国家很多父母,一辈子都是围着娃打转,为了娃那可真的是什么都能牺牲。


还记得《小欢喜》中,宋倩为了女儿高考,甚至说出:


“这一年什么都不干,就围着你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