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俞敏洪是一个助人抵达梦想彼岸的摆渡人。
而立之年,他走出体制,创办新东方,帮助年轻人去往外面的世界。
1990年,他把全部的家当装上一辆三轮车,推出北大校门,一不小心就在商场上走到今天。
经营新东方25年,俞敏洪每一步都走得战战兢兢,他遇到了哪些阻碍,又是如何趟过这些坑,成为创业偶像?
如今年过半百的他,褪去创业英雄的光环,首次回顾25年商海沉浮,将50载人生智慧娓娓道来,支持年轻人成为下一个顶级商业精英。
创办新东方之初,
没有办公地点,俞敏洪在朋友的帮助下租了中关村二小的一间20平米的破房子,一到下雨天就漏雨,而且要在一个小巷中拐十八道弯才能拐进去。很多学生一看,这么破,就觉得是骗人的,放弃报名了。
👆1993年11月16日新东方诞生
不过,被动等待不是俞敏洪的风格,他用两个操作,就实现了新东方的初步引流。
第一,把当时他能弄到的托福、GRE的考卷印刷好了以后,以免费的方式发给学生。第二,把考卷研究透了以后
给学生免费讲
课。
第一场讲座就来了100多人,没有教室,没有音响设备,他只能在操场上干着嗓子给学生喊。
大家听完俞敏洪讲课以后觉得很好,有8-10个学生留下来报名,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数字了,而且获客成本几乎为0。
接着,在很短的时间内,俞敏洪和新东方的老师一起办了几十场讲座,加上采取的一系列的免费措施,包括免费给学生发放资料,免费给学生进行出国咨询,请学生吃夜宵等等,迅速积累了第一批
“客户”
。
👆接送学员的三轮车
随着口碑的扩散,俞敏洪讲课名声开始在周边的几个大学,尤其是北大、清华、人大、北师大等学校传播出去了。
当时,俞敏洪还采取的一个策略——无名师不开班,班级是限量的。
所以,
每次报名期,新东方门口都会出现非常壮观的场面,冬天的时候,很多学员为了报名,甚至抱着被子排了整整一夜的队。
👆最早的听课证,是老师手动画勾的
在俞敏洪看来,新东方的品牌传播虽是无意之举,但又做得非常好,因为他把握住了两个关键的要素,饥饿营销和顶级产品。
👆每次下课后,俞敏洪都会被大家围住
随着规模的日渐扩大,俞敏洪意识到,他需要一个真正强大的合伙人,于是游走美国和加拿大,拉徐小平、王强等人入伙。
刚开始的时候,他们实行的是
“包产到户”
,俞敏洪负责出国英语,王强负责口语教学,徐小平负责出国留学咨询和移民咨询,胡敏负责国内四六级的培训,杜子华负责托福口语培训。
问题也随之而来,每个人的业务中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家族成员。尽管大家都在一起欢乐地干活,但是在管理上已经接近失控。
这时候徐小平、王强提出来,要想新东方正规化,先把家族成员给清理出去,俞敏洪同意了。
俞敏洪大约用了一年半的时间来完成这件事,并定下了
规矩,任何新东方的工作人员、员工、老师、管理者,都不允许把家族成员带进新东方。
从家族企业中走出后,2000年到2006年,新东方开始施行原始合伙人制,大家熟悉的俞敏洪、王强、徐小平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就是在这几年出现的。
👆《中国合伙人》现场三人同台
这几年,虽然
新东方依然保持着每年30%-50%收入的增长,但内部却也开始出现了严重的争执和冲突。
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俞敏洪选择了让位:
“我现在是董事长,你们觉得我干得不合格,那你们来做。我愿意让出来,当一个纯粹的股东,这样总可以吧!”
后来就变成了王强当董事长,徐小平当副董事长,胡敏当总裁,
从2002年一直到2004年,俞敏洪在新东方的身份就只是一个股东。甚至有时候股东大会、董事会和总裁办公会都被拒绝参加。
在这两年的时间里,俞敏洪一直在进步。
他读了大量企业管理的书,从德鲁克的书到稻盛和夫,同时又读了大量的上市公司的法律法规的书,差一点还到哈佛去读个MBA。
两年以后,新东方最激烈的内部斗争过去了,俞敏洪又被邀请回去继续领导新东方。
这时候的俞敏洪已经大概明白董事长和总裁应该怎么做——公司组织架构应该怎么建?董事会和股东会的权力分界到底是什么?董事会和下面的总裁办公会的权力分解又是什么?
这一次,俞敏洪的回归把新东方带成了美国上市公司。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上市了。从上市那一天起,俞敏洪只做两件事情:
第一,永远不做任何假的东西,数据该怎样就怎样,按照世界最高财务标准做数据。
第二,永远按照上市公司的方式,尽可能少承诺多做。所以,买新东方股票的股东,到今天为止已经换了好几轮,没有一个投资者在新东方被骗过。
👆2006年9月7日,新东方上市
他一直坚定地认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首先要具备的素质是被人信任。
2012年7月的某一天,一觉醒来,俞敏洪突然发现新东方受到了浑水公司的攻击。美国的证券委SCE说要对新东方做部分调查。
在当天的晚上浑水公司就抛出了90多页的调查报告
,第一,指控新东方的财务数据做假;第二,指控新东方的组织结构和海外结构不对称,试图以此让新东方的股票暴跌,再通过买空的方式发财。
虽然,俞敏洪对浑水研究的攻击毫不担心,因为新东方绝对没有问题,
但当时整个股市对新东方反映非常的剧烈,新东方的股价两天之内从20多块钱掉到了9块多一点。
危急情况下,俞敏洪反应非常迅速
,第二天就召集了一批企业家朋友,包括马云、柳传志、郭广昌等一批人,在吃午饭的时候讲了新东方的情况。
企业家们的反馈也给了俞敏洪一定的信心:
“老俞你说清楚就行了,浑水公司对你的指责,到底是不是真的,我们充分的相信你,如果是真的,你就告诉我们实话,我们来帮你一起想办法解决。
如果他们的指责不是真的,那么我们就来买新东方的股票,帮你把股票的价格给拉出来。”
当天晚上,就有好几家机构进入了新东方,买了新东方的
3亿美金左右股票,用了不到两天的时间,把新东方的股价从9块多一直拉升到了12块左右。
紧接着,
他利用这个机会,为新东方有六七百位主管都增发了一部分的股份,并且连发3年。
利用这样的一个危机,俞敏洪还反而为新东方的管理层和骨干力量争取了一个三年的利益,同时使新东方的一大批骨干力量稳定在新东方,至少三年以上。
从危机中间去寻找机会,也是一个企业家应该要具备的一种能力。
最后,为了给股市进一步的信心,俞敏洪决定自己出钱继续回购一些新东方的股票。这样的行为既给全世界带来信心,又让新东方的股价进一步回升了。
后来新东方的股价,一年不到的时间就回到了被浑水攻击之前的状态,再过了三四年,新东方股价居然到了接近100美元,这是没有想到的。
所以当你面对一个困难的时候,你的反应机制直接导致了你能不能把事情做的更好。
这次事件让俞敏洪深刻意识到,
人一定要有一种被人信任的能力,你可以栽倒在没有商业判断上,可以栽倒在经营不善上,可以栽倒在竞争里,但你不可以栽倒在失去别人的信任上。
👆新东方2019年年会现场
作为教培行业的领头羊,创立25年来,新东方已经走过了大多数教育机构已经走过的路以及未曾走过的路。
过去25年,不管是对于俞敏洪个人还是新东方的事业,都是在不断自省和反思中取得进步的。
新东方早就变成了一家众所周知的公司,很多人对新东方和俞敏洪的成长历程感兴趣。
从草根英雄到创业偶像,从小公司到上市企业,哪些经历使得新东方越做越强?
多次变革后,从家族企业到上市公司,哪些踏过的坑需要避免?
俞敏洪如何复盘新东方的业务布局,又是如何自我剖析的呢?
25年商战经验,50载人生智慧
,俞敏洪把自己的心得总结成
《
俞敏洪亲述:新东方25年经营之道
》
,用50节课将个人认知成长及商业管理中的
深刻体验进行全盘分享。
这是他首次无保留亲诉自己的创业史,历时6个月的策划录制,超过150000字的内容。
每一种打法都是俞敏洪在商业实战中总结出的
每一条经验都是经过新东方25年经营检验的
帮你更快地在商战中实现个人成长
长按识别,马上试听
▼
▼▼
俞敏洪抱着一种坦诚的心态,毫无保留地讲述新东方成长的每一个节点上所遇到的问题,他是如何解决的,以及他的个性,包括他个人的决策能力,是如何在新东方的发展过程中,起到负面或者是正面的影响。
25年的商业探索,有些路,如果踩对了,给你讲正确的经验;有些路,如果绕了弯,也把失败的教训和思考毫无保留的交付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