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冯站长之家
每天新闻资讯类公众号单篇阅读量排名经常第一!每天提供人工精选最新鲜、最全面、最有价值的新闻早餐,每天三分钟,知晓天下事。还有最新财经早餐、医疗晨报、历史上的今天、一日一诗等等站长精选推荐的精彩内容,精彩不容错过!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新闻网  ·  突发!安徽合肥地震 ·  2 天前  
人民日报  ·  【夜读】中秋,致我最牵挂的人 ·  3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太突然!演员徐少强去世,妻子也随后离世 ·  5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痛心!失联姐弟遗体已被发现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冯站长之家

这个问题困扰你吗:有公奶牛吗?如果有,它有啥资格叫“奶”牛?

冯站长之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2-11 05:55

正文

钱钟书写出《围城》之后,很多读者喜欢上了这本书,也就对这本书的作者感兴趣了。

钱钟书的夫人杨绛,在《记钱锺书与〈围城〉》中记载:“一次我听他在电话里对一位求见的英国女士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意思是说,你看你的小说,不必去看小说家的。

 

但是,有意思的是,现代另外一个大学问家,钱钟书的本家钱穆先生,有另外一番高论

钱穆先生说:“书的背后必该有人,读其书不问其书作者之为人,决非善读书者。……司马迁写下了一部《史记》,但尽有许多其它方面的,在《史记》里不能写进去。我们要根据《史记》来了解司马迁这个活的人,若我们只读《史记》而不问司马迁其人,即是忽略了《史记》精神之某一方面,或许是很重要的一方面。”

钱钟书对呢?

还是钱穆对呢?

也许两人都对,只是站的立场不同。

钱钟书是作者,是“下蛋的母鸡”,这么说是为了自己清净。

钱穆呢?他是研究者,可不会去考虑“母鸡”的感受,想的是能够了解的有关信息越丰富越好。

 

也许是受了钱穆先生的启发,当我在单位的食堂、宾馆的餐厅,盛满一杯牛奶的时候,我就在想,产这牛奶的牛,是啥样子的呢?它们怎么能够产下这么多奶呢?

 

当我从超市购买了一箱包装精美的牛奶时,我就在想,这些牛奶加工、包装之前,是什么样子?

加工过程是怎样的呢?加工过程有没有破坏牛奶的营养成分呢?

 

钱穆先生想认识“母鸡”,是为了做学问。

而我想认识奶牛,主要是因为好奇。

记不清是什么时候聊天了,大约是在大学的时候吧。

突然有一个哥们幽幽地提出了一个问题:“奶牛因为能产奶,才叫这个名字。那有没有公奶牛呢?”

当时觉得,这真是一个很妙的两难逻辑问题。

如果有,既然是“公”的,应该就跟其他雄性动物一样,不会产奶。但是,不会产奶,它有什么资格叫“奶”牛呢?

如果没有,奶牛种群如何繁殖呢?

 

看了下面这个叫《透视牛奶》的央视纪录片,我才明白,事情并没有逻辑推理这么单纯。


纪录片里的一个关键信息是:奶牛的足迹遍及全世界还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简单说,全世界各国家的主要奶牛品种,它们的祖先,都有一个共同的“祖国”——欧洲。

对,中国的奶牛,它们的祖先,也是生活在欧洲,名字叫荷斯坦奶牛。

后来,欧洲人发现新大陆,那是1492年。随着欧洲人的脚步,荷斯坦牛也进入了美洲。随着与美洲当地牛的杂交,美洲荷斯坦牛产出的牛奶,品质更好,产量更高。

后来,美洲荷斯坦牛又被带回了欧洲,环游半个地球后的奶牛,比起它们的祖先,能够更好地服务人类生活。

后来,一些奶牛分别从美洲、欧洲传入中国,与中国当地的黄牛等品种杂交,变成了中国版的荷斯坦牛。也就是咱们最常见的黑白花奶牛。就是下图这个样子:

你瞧,为了你桌上的一杯牛奶,奶牛家族可是用了500多年,还绕了地球一大圈啊!

 

奶牛家族500多年的环绕地球“旅行”,可不是它们自己走的,而是世界各国的人们帮助它们的。

为什么人们如此热心?

因为一个常识:饮用牛奶,对身体成长、人体健康,好处太大了。这也可以用这样一个跨越500年历史的奶牛“全球旅行史”印证。

 

也许与奶牛不是中国人在本土驯化的有关,中国人均饮奶量与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不过,如果你稍微留心一下,你会发现,市场上可供我们选择的奶制品,已经非常丰富了。有奶酪,有奶粉,有液态奶……

即使是液态奶,也有不同的种类,有的放在超市冷藏区,买回家也不能常温保存,并且几天之内必须喝掉;还有一种液态奶,可以在常温下保存,保质期长达6个月。

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呢?

需要冷藏的奶,采用巴氏杀菌技术,叫巴氏奶。常温可保存6个月的液态奶,采用UHT(超高温瞬时灭菌)技术,可以叫常温奶。

值得一提的是,UHT杀菌的常温奶,便于保存、携带,保存时间大大提高,而且在营养功效上,跟巴氏奶没什么区别。

其实,无论奶粉、奶酪还是巴氏奶和常温奶都是人们在摸索“保存牛奶之路”上做出的发明,都是为了让人更方便地存储它、饮用它。关于这些技术的更专业内容,就交给《透视牛奶》告诉你吧。

 

你看,就在你桌上的一杯牛奶里,你手里的一盒牛奶里,竟然装着文学、历史学、地理学、微生物学……

《易经》里说,“百姓日用而不知”,就是深奥无比的“道”。

一杯牛奶里,也藏着“日用而不知”的“道”吧。

一篇小文,能够跟你聊的,也就这一些了。

更多的“道”,点开《透视牛奶》,深入了解吧。记得,端上一杯牛奶,边喝边看哦,这才有感觉……


点击
阅读原文
了解更多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