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不怕人笑话,我第一年做“师兄”,
当时带过一个实习生,不过非常失败啊,带了一个月人家就跑了。
为了做个好师兄,我在内网翻看了很多阿里师兄文化的讨论帖和经验分享。一边摸索,一边领悟。
师兄,本质是做导师,用一种更亲切更贴近校园的方式引导新人,帮助他们尽快落地。
在阿里当师兄,不仅要授业解惑,还要陪伴和保护新人,共同成长进步。
在为期一年的上手过程中,如果师弟的代码出了岔子,“帐”是要记在师兄头上的。
“
我说你听,我做你看;你说我听,你做我看
”是阿里师兄文化的十六字箴言。
改之在蚂蚁内部大学已经带过6-7期课程,上课人数超过百人
有时候看到谁写代码,如果他用的是上、下、左、右的键盘按键,就会忍不住告诉他整套操作快捷键。快捷键用得溜,也能处于鄙视链前端。
所谓“闷骚”,则是程序员对代码的完美主义追求,每次都想憋个大招。
曾经有个同学,写了一段自己很满意的代码,大概性能能提升个10倍,得意之余加了很长的注释,巴拉巴拉夸了自己的代码一堆。提交到我这边,却发现他如果能再改一下,性能能提升个一千倍。
但师弟们这些“攀比”,在我眼中都是好事儿。阿里有句话说,为过程鼓掌,为结果买单嘛!
话痨、热情、会玩……大概是我留给同事们的印象。
但说实话,我并不是个内心深处有很多“热爱”的人。
做事不是凭兴趣,什么事情交到你手里了,当下这件事就要要求自己做到最好。这是我自己的一点体会。
在阿里摸爬滚打的五年里,我“做丢”过项目,最后不得不转交给更适合的团队。
也曾经吭哧吭哧做了几个月,做完后发现业务需求不匹配,有技术和拿到业务结果是两回事。努力,更要找对方法,才能持续稳定地把业务落下来。
在阿里,我自己总结经验是
首先要靠谱,做个靠谱儿的人,有需要了大家第一反应想到就是你。然后再进一步——在靠谱的过程中做出彩。
道理其实大家都懂,但就看谁把事情先做出来,并且持续地做下去。有时候必须趟过坑,再爬出来,才能真正体会个中滋味。
对于师弟们,我和他们说的最多的,可能也就是这个。
【今日橙说】
从刚毕业的新人,到带新人
到现在89年的改之已经有了自己的小团队
在阿里,很多师兄都是改之这样的年轻人
师兄文化是言传身教,也是共同陪伴与成长
说说在你成长的道路中
想要感谢的TA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