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科学
《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www.huanqiukexue.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分享丨《浪子的进步》:从奇装异服的服装设计走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资讯丨2024中国旅游经济版图:全国31省份 ... ·  昨天  
中国舞台美术学会  ·  刘杏林:我们为什么需要舞美博物馆 ·  昨天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3 天前  
江西宣传  ·  因为这几句诗,这位冠军来江西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科学

又一重磅超导论文引发争议,部分科学家质疑氢化物能否实现超导 | 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  · 公众号  ·  · 2024-08-13 12:07

正文

环球科学 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室温超导 ·
又一重磅超导论文引发争议,部分科学家质疑氢化物能否实现超导


去年物理学家Ranga Dias引发了一系列室温超导疑云后,超导研究领域仍在经历从丑闻中恢复的过程。然而最近,一篇于2015年发表的高压超导体论文再次引发争议和质疑。据《自然》新闻( Nature News)消息,德国马克思·普朗克化学研究所(MPIC)的物理学家哈伊尔·埃雷梅茨 (Mikhail Eremets)在2015年宣布了一项重磅发现, 化合物硫化氢在155吉帕压力(略低于地球中心压力的一半)下具有高达203开尔文 (–70 °C) 的超导性 。而此前,同类超导性的记录保持者二硼化镁的工作温度仅为39开尔文 (−234 °C)。


2022年6月,埃雷梅茨和同事在 《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发表论文表明氢化物材料的磁性特征,这对于超导性至关重要。但当年11月,物理学家豪尔赫·赫希(Jorge Hirsch)与弗兰克·马西格里奥 (Frank Marsiglio)便联系杂志,提出了对数据处理的担忧。有关数据的争议持续到今年,论文的第一作者与埃雷梅茨 将重新分析的数据与原始数据一同发布在预印本服务器OSF Preprints上,并表明这些数据支持此前研究的结论,即硫化氢是超导体 。《自然》新闻团队另请的两位超导科学家检查过数据后,表示虽然数据噪音很大,但依然有迹象表明硫化氢是一种超导体。不过,他们对埃雷梅茨团队平滑处理数据的有效性表示非常担忧。


与此同时,埃雷梅茨和一些科学家也质疑,赫希指出氢化物超导性数据存在问题(他是第一个指出迪亚斯数据有问题的人),是因为这一结论与他自己的超导理论相矛盾。有关这项研究的争议大部分都围绕原始数据展开。担心数据被滥用是一个合理的理由,因此学术期刊的程序允许研究团队拒绝提供数据。但一些科学家表示,数据共享对于科学的可重复性至关重要,尽管它会让研究变得“脆弱”,但这应该是科学原本的样子。


· 天文学 ·
银河系百亿年内仅一半几率与仙女座星系相撞


艺术概念图:数十亿年后,当仙女座星系即将与银河系发生碰撞时,天空在观星者眼中的样子——引力会扭曲我们熟悉的银河亮带。 图片来源:Z. Levay and R. van der Marel (STScI); and A. Mellinger/ESA/NASA


自1912年起,天文学家就观测到邻近的仙女座星系正逐渐接近银河系,2008年的一项研究预计它在未来的50亿年内将与银河系相撞并合成一个巨大的星系。据《科学》新闻( Science News)消息,近日一项发表在预印本网站 arXiv 上的研究提出了不同见解, 认为在未来100亿年内,这两个星系有50%的几率逃脱对撞的命运


科学家将本星系群中的四大星系,即银河系、仙女座星系、三角星系(M33)和大麦哲伦星系的质量和运动数据,代入到最新的宇宙学模型中,模拟它们的未来轨迹。模拟结果显示,考虑其他两大星系的引力后,银河系和仙女座星系的碰撞概率在未来100亿年内仅有约50%。即使发生,也是在80亿年,而非50亿年内。不过,百亿年后,本星系群中的所有星系最终都将在引力的作用下并合,形成一个巨大的单一椭圆星系。这项研究能让我们更好地理解银河系的命运。 Science News)


· 量子力学 ·
中科大首次实现无漏洞Hardy佯谬检验

对量子力学非定域性的检验一直是物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上世纪90年代,物理学家Lucien Hardy提出了一种新的检验局域实在性的方式——Hardy佯谬,可以用简洁的逻辑和最少的资源揭示量子力学非定域性与定域实在论的矛盾。但实现无漏洞的Hardy佯谬检验一直是理论上和实验上的挑战。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消息,在8月8日发表于 《物理评论快报》 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上的一项研究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陈凯等组成的研究团队与南开大学陈景灵等合作, 通过发展高效率和高保真度的光学量子纠缠态制备与测量系统,成功实现了关闭探测效率漏洞与局域性漏洞的Hardy非定域性演示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在理论上进一步发展了Hardy约束的Eberhard不等式,该不等式允许在探测效率漏洞被关闭且存在噪声的情况下进行Hardy佯谬检验。实验上,研究团队通过优化空间光路的参数,产生了可预报探测效率为82%、保真度为99.1%的纠缠光子对,成功关闭了探测效率漏洞。此外,研究团队通过精心设计的时空配置,确保了纠缠光子对的产生和观测者的测量选择,测量事件和观测者的测量选择均处于类空间隔,从而关闭了局域性漏洞,首次实现了无漏洞的Hardy佯谬检验。该研究不仅对量子物理基础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量子密钥分发、量子随机数认证等量子信息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医学 ·
“蛋白质时钟”可预测年龄相关疾病的风险

循环血浆蛋白在人类健康中起着关键作用,可用于测量生物学年龄,从而预测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共病(multimorbidity,患两种及以上慢性病)情况和死亡风险。据《自然》新闻( Nature News)消息,牛津大学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蛋白质时钟”,可以通过检测体内循环血浆蛋白的水平,来预测个体年龄和罹患与年龄相关疾病的风险。这项研究成果已于8月8日在 《自然·医学》 Nature Medicine )上发表。


研究人员基于英国生物样本库(UK Biobank)中45 441名参与者的蛋白质组数据,开发了包含2897种血浆蛋白的蛋白质组学年龄“时钟”。最终, 他们筛选获得了204种可以准确预测实足年龄的蛋白质,并发现蛋白质时钟年龄高于实足年龄的人更有可能患上18种慢性疾病 ,这些疾病包括糖尿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癌症以及心、肝、肾、肺疾病。对蛋白质组学年龄时钟贡献最大的蛋白质具有许多生物学功能,包括参与免疫反应、炎症、 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发育与 分化, 以及 激素调节和繁殖。这项研究表明蛋白质组衰老与个体的功能状态、共病和死亡风险之间的密切联系,为预防老年慢性疾病带来希望。( Nature News)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