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一直以为校园欺凌离我们很远,直到悲剧来敲门时,才发现,校园欺凌一直躲在每一个孩子身后。
——鹿妈
“跪下”,“叫爸爸!
”
这两天,一段视频牵动了无数网友的心。
江苏宜兴一个公园里,一个初中年纪的女孩被一群女孩围住,在一声呵斥后,女孩扑通跪在了地上。
带头的女孩依旧不满意,指着跪地女孩的鼻子,大声喊着:
“叫爸爸!
”
女孩抬起头,含着眼泪,小声地叫了爸爸。
女孩的顺从依然没有让施暴者满意,清脆的巴掌接二连三地扇在女孩脸上,语气嚣张:
“用不用我帮你报警?
你报警也找不到我!
”
最终警方通报了这起校园欺凌,施暴者都不足14岁,予以教育处理。
评论区的留言处处透着震惊和心痛:
“一想到我的孩子也可能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我就钻心地痛。
”
“是谁给她们随意伤害别人的勇气?
”
谁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父母眼中小天使一样纯洁明朗孩子,在镜头后,成了连警察都不怕的施暴者?
我相信没有哪一位父母,愿意看到自己捧在手心的孩子,成为角落里遭受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也没有哪一位父母,愿意花十几年时间培养一个恶魔。
在校园欺凌里,我们的孩子无论是施暴者,还是受害者,没有一个赢家。
今年4月27日,外出打工的张明德被告知,他14岁的儿子张凯,被五名同学殴打致死。
崩溃赶到医院的他,生平第一次领会到校园欺凌有多残酷:
头盖骨被打破,左侧眼角骨折,肋骨骨折等多处外伤......
诊断书无声地提示着儿子生前遭受了多大的痛苦和折磨。
而起因,仅仅是一个小小的耳机。
张明德怎么也想不明白,那个活泼、开朗、优秀的儿子,怎么会成为校园欺凌的受害者。
悲剧来敲门之前,我们常常觉得校园欺凌离太遥远。
可直到看见孩子悲伤的眼泪,才知道:
原来,校园欺凌其实一直躲在每一个孩子身后。
今年6月,广西南宁初一女生,即便满眼是泪地哀求,却依然被几个同学被抓着头发,有说有笑地殴打,甚至还抱怨说“打得太累了”。
警方调查结果更让人心寒,
“看她不顺眼”
就是女孩挨打的全部理由。
教育专家迈克尔·尼尔森博士说,爱欺凌别人的孩子,特点就是缺乏同理心,总想要试探别人底线。
今年1月,河北邢台李女士发现女儿已经被打到自己都认不出,被几个同学用竹竿和木棍打致肾积水、8-11肋骨骨折。
而如此重伤一个女孩理由,仅仅是因为怀疑她和老师告状。
成长期的孩子,一边对自己拥有多少力量特别好奇,一边对法律法规充满不了解和漠视。
这导致他们不断通过暴力找到存在感,并获取快感。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说,校园欺凌已经成为世界青少年的难题。
中国人民大学一项调查结果显示,中学生遭受语言和身体伤害的校园暴力比例,分别高达49.6%和19.9%。
在恶意和恐吓的双重作用下,一个孩子甚至不需要任何理由,就可能被校园欺凌随机选中,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王胜男这个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可在更名前,王晶晶这个名字却属于“温岭中学神女事件”的暴力欺凌的主人公,被校园欺凌长达十年。
高一那年,两个男同学打闹,不小心把王晶晶的杯子打碎,同桌一句“你惨了,王晶晶的杯子要300多万”的玩笑,在恶意的发酵下,竟然成为打开潘多拉魔盒的钥匙。
当流言和恶意像雪灾一样袭来,却发现找不到一丝温暖可以抵挡。
晚自习前,一个不认识的学姐叫住她,还没等反应,就被打了十几个耳光。
“我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怪物,一个妖怪,全校公敌。
”
私密照片被贴在学校论坛,每个认识不认识的人,都可以理直气壮地骂她荡妇,诬蔑她随意陪睡。
王晶晶数次崩溃自杀,一次吞了40多粒药,幸运滴被家人抢救回来,也会引来新一轮的舆论高潮:“
每次都来自杀这套,哪次也没死成啊。
”
东野圭吾在《恶意》中说,从来没有想象过,在这世界上竟然会有这样的恶意存在。
10年后,面对镜头,王晶晶声音颤抖,眼里的痛苦清晰可见。
“可能当年每个人在这把火里没填太多柴,可我的房子已经烧掉了。
”
伤害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
学业毁掉了,再也无法相信任何人,王胜男开始自主创业,本以为终于能迎来宁静,可校园欺凌者却步步紧逼,污蔑她在网店卖假货,老公被无数陌生号码骚扰漫骂。
最终,夫妻拿起了法律的武器,状告欺凌者,终于让对方闭上了嘴。
仅凭想象,你永远也无法得知校园欺凌有多可怕。
心理学家指出,在幼年受到长时间欺凌,抑郁的发生机率是其他人的5倍,自杀的发生机率是其他人的19倍。
武志红说,语言暴力有可能会变成一把凶器。
美国教育协会指出,每天都有超过16万孩子,因为害怕被人欺侮而不敢上学。
从遭受暴力的那一刻开始,温暖、信任、幸福这些美好的词汇就都会离那些孩子远去。
学业影响、心理创伤、应激反应、甚至抑郁自杀都会找上门来。
即便欺凌者在法律的威慑下有所收敛,可拔出的刺下面,满面疮痍的伤口,要怎样才能抚平?
教育专家告诉我们,比起事后补救,事先做好预防永远更有效,我们可以这样做:
1. 告诉孩子,被欺负不是你的错。
初中女生婷婷,告诉父母自己被班主任多次辱骂,却得到家人“不太相信”的回答。
直到婷婷录下100多条录音,才让她彻底结束了地狱般的煎熬。
比起发起质疑,询问事实,更重要的是先接纳孩子情绪,给孩子安全感。
否则,很容易带来二次伤害。
2. 几个信号,可能意味着孩子正经受校园欺凌。
闺蜜最近发现,给儿子牛牛买新橡皮,总是几天就不见,同事一问,牛牛就眼神躲闪。
后来拜托老师留心查看,才发现牛牛的同学总抢他橡皮,还偷偷打牛牛。
同事心有余悸地说,幸好发现得早,要不然不一定发展到什么程度。
不是所有的校园欺凌都伴身体伤害,可暴力却依然会在孩子身上留下痕迹。
突然不爱上学,晚上入睡困难,总丢东西,沉默叹气,这些都可能是孩子遭受欺凌的信号,需要引起家长注意,多留心。
3. 反复训练,增强孩子信心。
“我小时候爸爸教我防身术,挨欺负时特管用。
”
犯罪心理学专家李玫瑾教授,分享成长经历时这样说。
《家长指导大百科》作者迈克尔·博拉说:
遇到小霸王时,表现比说什么更重要。
首先,要盯着对方的眼睛看;
其次,要抬起头,表现出自信。
在家里,可以扮演欺凌者,用反复锻炼和语言对抗,帮孩子找回自信,降低被欺凌概率。
4. 交朋友,培养爱好,可以降低校园欺凌概率。
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也经历过很长时间的校园欺凌。
碰巧一次,手冢治虫的画功震惊了调皮的学生,他就发狠磨炼画画技巧,最终让那些欺负他的孩子折服,排队成为他第一批漫画读者。
靠着多交朋友和小特长,既能让孩子建立自信,也能让孩子在好朋友的陪伴下,不容易落单,被单独欺凌。
一位遭受校园欺凌的10岁男孩妈妈说:
10年前,我拼了命生下儿子,10年前,儿子拼命来到我的身边。
每对母子都要拼了命才能相见,可我却没能保护好他。
曾经,每对父母都特别“贪心”,期盼孩子是天才,是精英;
可当那些恶意包围在孩子左右时,我们唯一所祈求的,不过是希望孩子平安。
父母不能保证孩子终身不受到伤害,可我们能做的,就是在他最低谷、最无助的时候,用爱和恰当方法,驱走阴霾,教他们会保护自己。
愿每一个孩子都远离校园欺凌,愿每一个孩子都平安幸福地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