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生后,每“解锁”一项运动技能,父母都激动不已。但常常听说“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如果孩子在“该爬”的阶段还不会爬行,要担心孩子发育有问题吗?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让你对孩子大运动发育有更多了解,减少焦虑。
大运动发育是指儿童出生后运动的发育,包括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跳的运动发育。
运动发育在婴幼儿期尤为迅速,为后期灵敏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发展奠定了基础。运动技能的发展是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的开端,与社交、认知和语言发展相互影响
[1]
。
运动发育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家长的观察和监测尤其重要。
如同其他技能的习得,运动发育的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
[2]
,具体表现如下:
虽然运动发育的顺序是大体相似的,但是运动发育的速度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同一个动作,有的孩子很早就掌握,有的比较晚才会。
因此,临床上以发育预警征的表现来初步判断婴幼儿动作发育的状况是否正常。也就是说某个阶段如果还做不了某个动作,家长就要警惕了。
大动作发育预警征的具体表现如下:
0-6岁儿童心理行为发育问题预警征
(大运动部分)
[3]
抬头、独坐、行走是容易观察到的动作,对于家长来说,及时发现这些运动里程碑的发育延迟还是比较容易的。
如何正确看待这个上述的大动作发育“预警征”呢?
举个例子,2岁孩子不会扶着上台阶,
这虽然被归为“大运动发育预警征”的表现,但是并不代表由此诊断“运动发育迟缓”
。这个预警征提示的问题是:日常是否保护过度?例如经常坐电梯,较少爬楼梯、走台阶。
如果排除了保护过度的情况,下一步再考虑孩子是否存在脑发育问题,与此同时也要关注精细动作、适应性、语言、社交等能力的发育得如何;接下来做检查重点看与此技能(如扶着上台阶)相关的平衡力、肌力、肌张力、神经反射等情况,进一步看是否需要做遗传代谢病、脑部核磁共振、染色体或基因检查等。
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是习得运动技能的生理基础。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比如脑瘫,会在发育早期即出现中枢性运动障碍以及姿势异常。
指的是为满足日常生活、劳动所必需的基本活动能力,如走、跑、跳、投和攀爬等。它反映了身体运动的一般性质和特征,有先天固有的和后天习得的部分。
同样是走路,有的孩子无论是平路还是有障碍物,稳定性都很好;有的孩子即使是走平路也更容易跌倒。
运动能力帮助孩子扩大探索的范围,同时,探索的目的性又会影响孩子的主动性。
比如,7-8月的孩子看到色彩鲜艳的玩具会手舞足蹈,并且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抓住这个玩具;这个目标促使他不断尝试还不太熟练的爬行技能。
通过反复练习,最终使得爬行技能越来越熟练。探索和掌握新任务的愿望能够激发孩子的新技能习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