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清源谈区块链特别篇
互联网知识经济 x 读懂互联网未来
作者:方军
又有点时间,说说通证分类这个大坑。
系列文章:
之一:“数字资产”这个词可能是误导
之二:比特币和区块链可以分开吗?
之三:去中心化真的重要吗?
之四:区块链技术的三个关键特性
之五:99.99%的区块链项目都将失败(产品与社区)
之六:从人工智能看区块链 ,一再重复的历史
之七:区块链的一万种可能
之八:挖矿可能是个骗局
特别篇:说说通证经济这回事
通证是个新事物,对它进行分类,是深入理解它的方式。但可惜到目前,还没有能被一致认可的分类。下面试着列几种我看到的,也说说我的理解。
01
TOKEN vs COIN
TOKEN和COIN的区分是所有人想到的第一个分类。
在coinmarketcap上,有一个区分:
A Coin is a cryptocurrency that can operate independently.
A Token is a cryptocurrency that depends on another cryptocurrency as a platform to operate.
这个区分是很简单明了的,某个链原生的是COIN,基于某个链的COIN发出来的,是TOKEN。比如,以太币是COIN,而基于它发出来的ERC20,就是TOKEN。
TOKEN和COIN区分的有价值的点其实不是这个,因为这个区分没多大用途、指导不了实用。它有意思的点可能是这两者之间的复杂关系:
原来,很多人认为,TOKEN是加密数字货币(Cryptocurrency)的子集。
现在,比特币、以太币等原生代币,似乎变成了TOKEN的子集了。
TOKEN变成一个涵盖范围更大的事物。
02
TOKEN的范围到底有多大?
TOKEN的范围,又可能不宜过分扩大。
比如说,腾讯这家公司发行的Q币是不是TOKEN?
不是。我想目前的普遍接受的是,TOKEN,必须是基于链的。
通证(TOKEN),如果用“数字化的权益证明”来说它,就有点把外延放得太大。
TOKEN,必须是基于链发出来的。基于ERC20的TOKEN,当然都是有链的,是以太坊那条链。没链的通证(TOKEN),没必要放在这个范畴里面来讨论。它因而有着链相关的一系列特征:
-
基于加密证据,基于区块链的分布式账本和去中心网络;
-
是可编程的(可用智能合约操控的),可以进行链上治理;
-
是公开的。公开是必须的条件,至于是不是由社区管理,那是后一步。
03
Currency-like vs Asset-like
目前有不少分类,不过,我觉得在没有能被接受的分类之前,二分法是有意思的做法。二分法,就是有一个饼,我们从各种角度把它分成两半,然后进行对比。
这个做法,不是为了形成一个有效的分类,而是在区分中,了解它的一个特定的特性,从而将之投入到实用中。
最近Henry He在讨论文章中,提及了一个区分:
-
Currecy-like,性质像货币的
-
Asset-like,性质像资产的
像货币,像资产,是很不同的。
望文生义,比特币、以太币等,是像货币的。基本上所有的公链的代币,都像货币的性质,是一个经济体中的货币。
而基于ERC20发行出来的Token,基本上都更像资产。像资产,背后就要所表示的资产。商业人士,熟悉的多数还是像资产。
王玮有一个分类,其中他把比特币、以太币等称为“计算型”,这是一个有意思的命名,的确这些像货币的是基于计算产生的。
当然基于计算的范围会变化,比特币是完全的基于计算,而以太币再怎么说,最早那近7000万的代币是直接分配给参与代币众筹的投资者的。
他的分类中,其实也是一个二分法:
当然,这个二分法已经不太必要了,因为现在我们讨论的所有TOKEN除了比特币外,都有发行人。
04
表示权益 vs 表示功能
还有一种区分,是表示权益和功能。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区分。
理想地说,表示权益的TOKEN,应该是持续增长的。而表示功能的TOKEN,应该是相对稳定的。
当然更准确地说,表示权益的TOKEN价格应该是波动的,而表示功能的TOKEN价格应该是相对稳定的。这种说法,其实就是必定是拿它跟某一个价值做对比,是它的“汇率”。
比如拿它跟法币做比较,那EOS币很明显是表示权益的,而无法表示功能。否则的话,一杯咖啡标价1个EOS币,按现在的价格,可能是40人民币。但它对法币的汇率波动太大了,用它标价不可行。
现在我们陷在某种困惑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到现在为止的各种TOKEN,尤其是公链的TOKEN,其实是表示权益的。(同时,它们也是像货币的。)
这个区分,带来一个倾向性的做法就是:如果要把通证投入实用,或许一个经济体系中,就不能是只有一个TOKEN,而可能需要至少两个:一个表示权益,一个表示功能。
双通证的设计,这是另外一个话题,这里不展开。
05
security vs non-security
瑞士金管局的区分是,把通证分成:
美国SEC证交会的区分倒是很简单,是证券,还是非证券。非证券,那就不用我监管了,是证券,那要遵守我的相关监管规定。
现在,为了合规,倾向性的做法都是,把TOKEN设计成非证券。
至于非证券,是不是就是utility,那真是不知道,这两者可能不能等同。
是不是证券,那Howey测试在那儿:
(1)资本投入。
(2)投资于一个共同事业。
(3)期待获取利润。
(4)不直接参与经营,仅仅凭借发起人或第三方的努力。
06
security vs utility
证券类和功能类,这是被广泛认可的分类了。如上面说的,这两者可能不是一个二分法,但这里就接受现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