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见
(DJ00123987)
——不一样的观点,不一样的故事,数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大号。点击标题下蓝字“洞见”免费关注,我们将为您提供有价值、有意思的延伸阅读。
作者: 洞见Polo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近日,在网上看到个让人心痛的报道:
家住四川德阳的一个50岁男子猝死家中,其2岁的儿子守在他的身边。
妻子40多岁,两人是二婚,无固定工作,有一名两岁多的儿子童童(化名)。
夫妻俩经常为家庭琐事吵闹,去年孩子的母亲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
死者被人发现时,尸体已经腐烂,孩子趴在沙发上,奄奄一息。
看到这个消息,我不由心痛,倘若再晚个一天的时间,这孩子还能获救吗?
从报道中,我们看出了三点:
其一,父母是再婚,婚后生了孩子;
其二,父母无工作,经济基础薄弱;
其三,父母矛盾多,母亲离家出走。
这三点信息让我们明白,他们没有经济能力,孩子的出生让原本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矛盾重重,最后母亲不负责任地离家出走。
在此之前,网上就报道过跟这个几乎是一模一样的案件。
辽宁铁岭,38岁的妈妈独自在家带孩子。
三天前,这位妈妈还在和别人微信聊天,聊到一半突然就没反应了,大家以为她忙去了就没在意。
三天后,孩子的亲戚发现,她家无论白天黑夜都亮着灯,觉得有问题就上去看看。
敲门没人开,他就翻墙进去,没想到妈妈早已经死去多时,屋子也充斥着恶臭味。
孩子还坐在妈妈的身边看电视,独自伴着妈妈的尸体三天,屋子里全是零食包装,看来孩子这几天就是靠这些充饥。
看到这个报道的时候,我是很悲伤的。
如果不是好心的亲戚,孩子会不会饿死了?
我不敢去想,也不忍心去想!
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身边只有父亲,或者只有母亲。
而另外一半都不在身边。
还记得当年轰动全国的南京女童饿死案吗?
父亲吸毒被抓,母亲带着两个孩子,却根本就不管孩子的死活。
她将两个女儿关在家中,自己出去潇洒快活,一去就是好几天。
最后还是民警发现了这两个可怜的孩子的尸体,她们已经风干了。
在庭审的时候,发现她又怀孕了……
这些只生不养的父母,他们真的不配为人父母。
他们缺少了最基本的责任心,以及自己的良心。
真的无法想象,这两个可怜的孩子,在房间里忍受着黑暗、恐惧以及饥饿的时候,她们的内心是多么的悲观和绝望。
另一个案例,有一个外婆帮大女儿带孩子,死在家中十天,2岁的外孙女饿死家中无人知道。
大女儿和大女婿是外出务工人员,很难想象,在这十天里,难道他们没有给家人打过电话吗?
他们不担心自己的母亲,不挂念自己的女儿吗?
其实,类似的事件中,最大的受害者永远是孩子。
不要以为孩子小,不懂;事实上,他们都懂,心里比大人明白。
他们的这些经历,受到的创伤,一辈子难以愈合。
这是英国的一个小宝宝,他的妈妈去世后,照顾他的小姨唱了妈妈生前经常唱《My Heart Can’t Tell You No》给他听。
听到要唱歌,小宝宝十分开心,然而,当熟悉的旋律响起,歌声舒缓动人,他忍不住泪流满面。这一刻,他想起了故去的妈妈。
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他们只是孩子,不懂大人们的语言,更不懂什么叫做悲伤,但其实他们什么都懂!
五个月大的婴儿尚且如此,何况是两三岁的孩子呢?
在陪着父母尸体的这段时间里,他们的内心经历了怎样的绝望,我们无从知道,但我们不应该反思一下吗?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的孩子,经历了,或者正在经历着这样的绝望?
他们的父母呢?
结婚生子,看似简单的几个字,却包含着巨大的责任和义务。
生了就要养,那些生而不养的人,根本就不配为人父母。
他们sexual life只是为了身体的需求,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至于后果却从未考虑过。
这是对自己的不负责,更是对孩子不负责任。
陶行知说,奋斗是万物之父,而你做好为孩子奋斗的准备了吗?
同学李子前几年结婚了,妻子是他的大学同学,两人刚毕业,就被家长催婚。
结婚后,老人又催他们赶紧生孩子。
李子觉得自己刚毕业,工作还没稳定,生活压力大,并不是要孩子的最佳时期。
为此,他妈每天过来唠叨,吵闹着要抱孙子,家庭矛盾非常激烈。
最后,李子还是做了爸爸,他妈一看是女儿,不管了。
李子只好辞职在家帮老婆带孩子,生活一塌糊涂,经济捉襟见肘,经常吵架。
因为经济不好,他们的孩子只能捡最便宜的学校读,穿的衣服也是最便宜的地摊货。
最近听说,他妈又来催生二胎了。
现在,国家开放了二胎的政策,小区里的二胎妈妈多了很多。
有些妈妈已经四十岁了,孩子都十来岁了,还挺着大肚子。
如果条件允许,生二胎无可厚非,但,如果经济不好,何必硬着头皮生呢?
知乎上有网友算过一笔帐,生二胎的成本到底有多可怕。
看了这个数据,是不是有些触目惊心?
生孩子不是点点头的你情我愿,也不是满足欲望的一夜放纵,而是陪伴他长大成人的千辛万苦,是无数的汗水、金钱、以及爱。
夫妻准备要孩子,
首先必须经营一段稳定、幸福的婚姻。
比如前文中那位猝死的爸爸,他跟妻子都是再婚,并没有坚实的感情基础,夫妻经常吵架,家庭很不稳定,更谈不上幸福。
在此环境下,他们根本不具备生孩子的条件。
最终,妻子离家出走,不知所踪,留下可怜的孩子,孤苦无依。
甚至,还有一些人,未婚生子,孩子尚未体会到父母的爱,就被亲生父母如同小猫小狗一样地丢弃。养活孩子尚且谈不上,更别提教育他为人处世的道理了。
其次,做足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育儿知识储备。
伊坂幸太郎说,“一想到为人父母居然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真是太可怕了!”
而很多父母,更觉得这个角色不用学习,并且自以为能够胜任一辈子。
生孩子,是人生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
在此之前,夫妻双方必须做足心理准备,甚至是心理辅导。
很多父母缺乏学习意识,他们以为爱护与养育孩子是人类的天性和本能,凭借个人经验或者理解就足以将孩子养大成人。
这种想法是错误的,相反,必要的产前学习和育儿知识的储备对孩子的起步非常重要,足以让他不输在起跑线上。
再次,做好时间安排。
培养孩子,经济基础固然重要,时间成本也不容忽视。
对孩子最好的爱是陪伴。
有了孩子,夫妻双方中最好有一人在家庭和事业上做出选择,给孩子一个完整幸福的童年。
这不是一件小事,也一点都不轻松;双方都要互相理解,互相包容,不能将情绪暴力,转加给最亲的人;更不能连累了孩子。
有了充足的时间,才能陪伴孩子迈开人生之路的第一步。
日本作家武者小路实笃这样歌颂母爱:
“人生最美的东西之一就是母爱,这是无私的爱,道德与之相形见绌。”
唯有“生养之,教育之”的母亲,才担得起这样的赞誉,否则,与不育雏的杜鹃鸟何异?
如果你生孩子只是想给他吃饱饭,穿暖衣,让他自己长大,那我劝你还是不要生了,否则既害了孩子,又拖累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