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蒋保信:曾国俊先生说过一句话,教育就是过日子,很朴素,但我觉得很对。听你这么一聊,我觉得一土正在做的,不仅仅是教孩子们学习知识并运用知识,还在教他们怎样去过一个好的生活。
▨ 郭小月:是的。我们把教学目标分得很细,社会情感方面怎么教,认知层面怎么教,思维逻辑怎么教,自省怎么教,都是有套路和方法的。最后,孩子们会把这些方法用在生活中,成就他们自己。有些家长非常坦诚地跟我们说,你们学校教的很多东西,我们作为家长都不会。
▨ 蒋保信:刚刚放学后,我跟好几个家长聊了聊,其中一个家长说他对一土确实很满意,原因是孩子在这学得很开心。但是,他也有点焦虑,因为学校创造了一个很理想的环境,但上社会后,未必能适应。
▨ 郭小月: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也是我们经常会被问到的问题,就是我们倡导的这种教育,如何能够跟社会对接得上?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先问一个问题,你认为公立学校或者说目前教育体制出来的人,对接得了社会吗?
▨ 蒋保信:更加不行。
▨ 郭小月:其实大家都有个认识上的误区,就是认为现有的体制是完全可以对接社会的,但事实并不如此。
一土学校所培养的人,是品格良好,有自律的习惯,有学习认知能力的人。这样的人,未来能适应社会吗?我其实并不愿意回答这样的问题,因为我觉得百分之百能适应。只要孩子们安安心心地在这种环境来成长,他做他自己,他自有刀枪剑戟,完全能够适应社会。
只不过,因为我们倡导的方式,跟传统和主流的教育不一样,所以人们会找安全感,担心万一有风险怎么办。但我是百分之百自信的,为什么?因为我就是这样培养自己的孩子的,我培养的孩子肯定是一个合格的,完全可以放飞自我,到哪都自由的人。但如果你不信,对不起,我帮不了你。你知道吗?《圣经》上说,要走窄门,很少人走的路才可能是对的路。
▨ 蒋保信:其实你们在学校搞的项目制学习,跟社会反而是无缝对接的,我们的工作无非也是做一个又一个的项目。
▨ 郭小月:一样的。所以,为什么要把这些东西割裂开呢?
我相信在一土学12年的孩子,不会比那些接受传统教育的孩子差,并且会更好。我们这的孩子,知道自己是谁,有自己的爱好,还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去实现自己的目标。这样的孩子,放到哪都是成功者,甚至上不上大学都无所谓的。因为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 蒋保信:你有用这套教育方式把孩子培养成才的案例吗?
郭小月:我自己的孩子就是这样培养的,他们现在16、19岁了。他们知道自己喜欢什么,自律、会学习也会跟人打交道。在来一土之前,我原来做了一个实验性的学校,是很多家长以合伙的方式做的。面积不大,现在这些孩子有些也在公立学校或国际学校学习的,现在他们求学的环境虽然不一样,但都阳光,自信,会玩,也会学。因为他们是在被接纳的环境下长大的。
我记得有一个孩子到五年级了,语文、数学能力不错。艺术天赋极强,还酷爱虫子,但基本上不太学英文,因为不喜欢。这样的孩子在传统学校中,可能会成为教师眼中的学困生,但在一个被接纳的环境中,老师们一直给予他充分的肯定,并且不断地带着他在做中学,进行各种项目式学习。后来,这个孩子去了公立学校,大概半年左右,英语从及格线以下,很快就上升到了八十几分。老师请他的妈妈去介绍孩子的学习成长经验,她说这个东西真的不好介绍,用我们的话说,是因为这个孩子有学习肌肉了,他的学习能力在来公立学校之前就得到锻炼了。一旦他决定学英文,他会主动去研究玩法和套路,很快上手。
如果说把12年后的考试比作跑马拉松,要是我们现在就天天练跑步,那大家不恨跑步才怪呢。我们应该做什么呢?去做各种游戏,以各种各样的组合,为跑马拉松锻炼心脏,锻炼肌肉,锻炼意志,锻炼品格,锻炼目标感,最后一年要跑马拉松了,那就来一个跑马拉松的项目制学习,大家练吧,保证都能跑。
考试不可怕,但只以考试为目标的学习会很可怕,因为他让一个学生最终讨厌学习。而未来社会,是一个不断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每一个人都是终身学习者,故此,做老师,要有这个目标:我们教,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不教而教。
- END -
广州“小土豆”给公众“科普”:你知道竹子的种子从哪里来吗?
一土老师的暑假怎么过?
“小学生应该读什么英文书?”
种菜、盖房子…这都是一年级小朋友做出来的?
【干货】一土老师带你玩转PB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