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樊登读书
和你一起读书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南国早报  ·  刘德华方紧急发布! ·  昨天  
南国早报  ·  刘德华方紧急发布! ·  昨天  
青岛新闻综合广播FM1076  ·  热搜!知名歌手,传来喜讯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声”入人心!周深这四首歌被纳入教材! ·  2 天前  
江苏新闻  ·  “声”入人心!周深这四首歌被纳入教材! ·  2 天前  
唐诗三百首  ·  四大名著最全插曲,重温时代经典之音!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樊登读书

“大后期人格”爆火:好命的人,都有这种特质

樊登读书  · 公众号  ·  · 2024-07-10 17:58

正文

*贴片包含广告


作者 | 林大发
来源 | 来源 | 壹心理(ID:yixinligongkaike)


一眨眼,2024年已经过半了。

网上又开始出现了很多“上半年总结”及“下半年规划”,我却越看越焦虑。

因为仔细回顾上半年之后发现,我年初立下的flag基本一个都没完成。

反观身边的朋友和前同事们:有人结婚生子,幸福美满;有人辞职,考上了研究生;有人做自由职业,有声有色;有人跳槽后工资翻倍,成了高管……

感觉所有人都在往前走,而自己的人生好像突然被卡住了。

但最近看到的一个词——“大后期人格”,治愈了我的这些焦虑和内耗。

大后期人格 ,通常是指:有些人在人生早期阶段默默无闻,不被看见和认可。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TA们却能展现出比别人更强大、更持久的能力和生命力。

这类人往往需要花费很漫长的时间来适应这个社会,可一旦觉醒之后,TA们会活得更加通透、生猛,能爆发出惊人的潜力。



其实严格来说,“大后期人格”更接近我们通俗意义上的“大器晚成者”。

例如:

有人上了10年班后,决定继续读书深造,33岁开始考研,36岁才考上;

有人前几十年都做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走了很多弯路,50岁才找到自己热爱的事业;

有人20多岁因为生娃丢掉了画画的爱好,60岁开始重拾画笔,70岁开了自己的画展……

在作家里奇·卡尔加德看来: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没有在人生起步阶段就发光发热,并不代表你的人生就是失败的,每一个大器晚成者都是潜力股。

演员张颂文为了生计,16岁开始打工,做过工厂工人、装过空调、当过酒店服务员、做过导游......直到25岁才考上北京电影学院。

起步晚、天赋一般、普通话还不好……学表演期间,无数个剧组去学校挑人,同学们都陆陆续续被挑走了。只有他,一次都没有被选中过。

而且他毕业就失业,3年见了几百个剧组,却没有得到任何工作机会。

直到参演《隐秘的角落》后,44岁的他才终于被这个世界“看见”

再到2023年,凭借《狂飙》里的高启强这个角色,他彻底火出圈。

出道20年,张颂文才迎来“春天”。

作家莫言在《晚熟的人》一书中写道: 晚熟的人,到了合适的时候,出现了能让他展现才华的舞台,他便会闪闪发光的。

莫言本人就是如此。

他在57岁那年,成为首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

而这距离他开始写作,已经过了整整31年。

可获奖之后,他又沉寂了8年时间,许多人讽刺他“江郎才尽”。然而8年之后,他又带着《晚熟的人》霸气归来。

如他所言:

“别人怎么对待你,并不会改变你的价值,只会影响你对自己的认知。

所以就算有人把你捧上天,也不膨胀;就算有人把你踩在脚下,也不要以为自己是烂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花期,或早或晚。

你尽管努力向前走,人生最坏的结果,不过是大器晚成。


可能你会说,道理我都懂,但还是很害怕自己大器 晚成,甚至一辈子都一事无成。

当今的网络环境,经常给大众呈现各种年少成名、年轻有为的故事,无形之中给我们制造了“社会比较”的焦虑:

“到30岁还不成功,你就没希望了。”

“毕业五年,决定你的一生。”

“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

这种社会环境,要求大家必须及早获得更多成就,快速走向成功。

于是,家长总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拼命鸡娃,也鸡自己。

孩子也总焦虑,如果自己没有在规定的年龄取得相应的成绩,就会成为失败者。

读书时担心考不上理想的大学,快毕业了担心找不到好的工作,工作了又担心30岁做不到管理层、40岁做不到有车有房……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自觉地拿起一条无形的鞭子,拼命鞭打自己不断向前跑,哪怕累到生病,身心俱疲,深陷焦虑、抑郁的泥沼,也不敢停下来。

但事实上,年少成名的人很少,而我们每个人都还有大器晚成的机会。

《大器晚成》一书中,援引了权威的神经系统科学研究成果——人的大脑在25岁以后才成熟。

比如,大脑中有一个负责管理决策、规划和控制情绪等高级认知功能的“前额叶皮层”,要到25岁左右才能完全成熟。

大脑中还有个传递神经信号的髓鞘,决定了一个人融会贯通的能力,而髓鞘的主要生长期也是在20岁之后。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做过一项研究,研究人员评估了近5万名不同年龄的参与者的认知能力,发现: 人的不同认知技能会在不同的年龄达到顶峰。

  • 20岁左右,处理信息的速度达到顶峰,做事效率特别高;


  • 25岁之前,短期记忆力一直处于上升状态,直到35岁左右开始下降;


  • 30岁时,人脸识别记忆能力最强,这时能记住的人的面孔最多;


  • 40-50岁时,情商最高,最会察言观色,此时人们对他人情绪状态的判断最为准确,擅长交流沟通;


  • 而到了60-70岁,语言表达、总结知识、提炼中心思想的能力最强大。


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研究也显示:

40-64岁这一阶段,是创业的高峰年龄,人们在这个阶段拥有创造力和经验优势,也会普遍产生改善生活的渴望,想积极成就一番事业。

所以说,生理基础就决定了人在成年中期和晚期时,随着认知能力和心理成熟度达到巅峰,会逐渐找到自己的社会角色和人生使命,更有可能“大器晚成”。


作家里奇·卡尔加德在《大器晚成》中研究发现,相比起少年有成,大器晚成的“大后期人格”,具备珍贵的六大优势:

1、好奇心:完成事业的渴望和自我驱动力

对万事万物保持好奇心的人,也会更容易激发内在动机,发自内心热爱、享受去做某件事。

张颂文在接受专访时就提到,他能在演戏这条路上默默无闻地走二十年,靠的就是“热爱”两个字。

唯有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因此他总是习惯性地投入生活的深处,观察普通人,观察路边一颗奇怪的树,一幢破败的楼,一片金黄的麦田……

这种对生活的好奇心和对自我实现的内在驱动力,成就了如今的演员张颂文。

(图源网络,侵删)

2、同情心:让你在未来获得影响力与领导力

“大后期人格”在生活的起起落落和人情冷暖中,会发展出更强大的共情力,更能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

可以想象,在职场上具备共情力的人,往往能及时注意到他人的需要和情绪的变化,及时提供理解和帮助。

因此更容易发展好职场人际关系,获得上司的信任、下属的忠心,更好地管理团队。

3、韧性:让你更好地与逆境相处

一个人的心理韧性越强,就越能够在压力中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和生理机能。

正如尼采所言:任何不能杀死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

4、冷静: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

情感不成熟的人,往往会极端地管理情绪,要么压抑,要么爆发。

而情感成熟的人,能根据不同情境,及时、适当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情绪,遇到事情能为自己的行为与选择负责,不会慌慌张张,内心世界更平和。

5、洞察力:拥有改变人生的宝贵想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