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杨姐说】
“如果我们接受了互联网巨头中任何一方,我们今天就不会有这么多合作伙伴!”融云
CEO
韩迎说:“现在,大部分公有云的用户已经都是我们的客户,例如
猎豹、PPTV、优酷、战旗,
特别是直播领域,绝大部分都是我们的客户。我们抓住了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每一个浪潮,不管潮起潮落,我们都越来越强。”
是的,就在摩拜单车和
ofo
小黄车的“拼爹”融资战不断升级的时候,融云却在拒绝站队。融云的
CEO
韩迎知道,只有保持中立,才能获得最大的用户群。
韩迎有自己的“平衡术”,
B
轮融资他小心翼翼地选择了实力雄厚的金浦投资做领投、天星资本和上海嘉存总共
1
亿元人民币的
B
轮融资。
现在的融云,就像在中国互联网界搭建了一条由无数个“端”组成的“社交云”,每个端内部都是一个小社交关系链,这些小社交关系链每天不断与“云”端进行信息交换。
截至
2017
年
6
月融云
SDK
覆盖用户超过
16
亿,这个数字意味着所有中国网民手机上起码有两个应用被融云的
SDK
覆盖。融云平台日活跃用户已经突破
5500
万,这个数字意味着融云平台已经是国内仅次于微信和
QQ
的第三大即时通讯平台,在融云的“云”上去重后触达
8
亿设备的用户——在中国互联网社交服务上,仅次于腾讯。
摆在韩迎面前的赚钱方法有很多,但他并没有急着挣钱,在他看来首要的工作是“清理战场”,把公有云领域的客户全部吃掉;接着再拿下私有云的市场。
谁是融云
融云是一家非常低调的公司,创始团队来自于当年中国移动的飞信,到目前为止公众几乎并不知道它的存在,但它却服务了
12
万款应用。
融云的客户都掌控着人们耳熟能详的产品——例如汽车之家的直播聊天室、携程爱玩、来疯直播的
IM
即时通讯,还有咸蛋家、沪江网校、虎扑跑步、猎云网、新东方……
融云的服务其实跟腾讯的原理是一样的,举个栗子:几百万人在同一个聊天室,有一个人说话,几百万条消息瞬间发出去,一天就是
2000
多万条。
但融云并非什么都做,他们锁定的四大场景主要包括:应用内社交、直播互动、企业
IM
和商业沟通——说穿了,就是为企业做
IM
服务,自己不与腾讯争用户。
举个例子,荔枝
FM
、虎扑跑步上用户之间的
IM
沟通工具,就是融云提供的“应用内社交”,融云的服务可以让这些
App
里有社交沟通需求的用户之间互相沟通,或者提供单群聊、超级群等多种聊天模式,融云还很“与时俱进”地增加了红包、图片、语音和小视频形式,可以让消息实时推送,让用户自己高度自定义界面,以及提供高清音视频通话,来帮助
App
有效提升用户粘性和活跃度。
融云
CTO
杨攀用某铁路局来说明这个服务最为典型。融云在给这家铁路局提供服务时,让铁路局的内部
APP
可以根据每个列车组的临时乘务组人员名单把这些人的
IM
自动拉成一个群,所有列车组状态、调度中心通知和乘务组人员之间的沟通都可以在群里完成。
再比如“直播互动”,
Live.me
、聚力视频和土豆视频内的一些聊天室、内容审核服务也是融云来提供服务;还有“企业
IM
”,比如
58
赶集、科瑞石油、中联重科等等企业用户的
IM
;以及可以满足商家与用户多场景沟通的工具——猪八戒、百姓网以及新东方……
尽管融云是一家
To B
的公司,但每一波浪潮他们都紧紧地抓住了机会,
2015
年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云的客户数和业务量爆发,整个业界的大趋势就是“一切皆可社交”。
是的,融云通过为各种
APP
提供通讯服务来渗透到每个
APP
里,成了打破每个
APP
壁垒的那家“底层”服务公司,从而也让融云获取了仅次于腾讯的中国最大的
SNS
社交关系链。
清理市场
企业通讯市场的分化正在越来越细——融云的友商偏重客服,而融云则以
IM
即时通讯为主。
拿了
B
轮
1
亿人民币的韩迎正打算扩大战果。他和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杨攀掂量过
IM
市场的格局,认为
现阶段应该尽可能地多占领市场
。
现在融云平台每天要发送
150
亿条以上的消息——历史上最高一天融云的平台上发送了
2218
亿条消息。根据艾瑞的第三方报告,融云在整个即时通讯云里面已经连续三年第一,且遥遥领先并且超过所有竞争对手总和。
这种优势来自于对市场的准确判断和快速反应——
2016
大批直播应用上线,成了一个风口。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直播从一个独立的业务形态逐步变成了一个普遍的产品形态!
“在这个领域里有非常多的专业厂商,提供视频推流
CDN
这样解决方案,但是市场上没有任何一家专业厂商提供直播互动类的、弹幕类的功能。融云看准市场机会,利用我们超强执行力在短短几个月时间内,开发出没有上限人数直播互动聊天室功能,一举占领这个市场,所谓独立类直播用户基本上使用的都是融云产品。”融云
CTO
杨攀说。
“我们要先清理市场!”韩迎表示,目前在互联网应用
APP
领域里
IM
服务公有云领域部分,融云已经取得垄断优势。
杨攀称,未来融云会向三个方向不断投入:第一个是富媒体能力延伸。随着带宽和流量成本降低,越来越多通讯场景将变得更加富媒体化,未来几年内融云在研发投入,资本投入持续在富媒体能力延伸、音视频、落地电话等等领域,全面构建富媒体整体解决方案。
第二,精细化运营企业级市场,形成对企业级一整套思路,包括满足业务诉求、技术诉求和服务诉求,投入专门研发力量,开发符合企业即时通讯的解决方案。
第三,是布局全球,即全球化,因为融云的客户有出海的需求,此外中国未来“一带一路”也需要出海的企业一起出海。
下一仗:RCE
没错,融云要想发展,要么提高客单价,要么扩大市场。显然,融云选择了后者——在拿下互联网
APP
基于公有云的
IM
服务市场后,开始想把生意扩张到那些国企、大型企业客户领域。
为什么?很简单,中国很大部分的
GDP
是由
10%-20%
的国企来创造的——这些国企的支付能力也很强,例如科瑞石油、工商银行。所以融云给自己设定的未来里,为企业定制可私有化的企业级
IM
解决方案和出海企业的相关市场就成了重点!
当然,如果你要给这些“大咖级”用户提供
IM
服务,就必须建立私有云。融云
CTO
杨攀要打这两块市场的“武器”,就是
RCE
。
什么是
RCE?
杨攀用了一句话来阐述
RCE
,“它是基于融云的核心即时通讯功能提供的可私有化、可定制的企业
IM
解决方案,而且是代码级定制。”
如果说此前融云为合作伙伴和大型客户提供的是即时通讯产品功能,那么以后融云的客户和合作伙伴则需要基于融云去进行自己的业务开发,需要去做自己的群组、文件、用户管理等等诸多功能。
简单地说,以前的融云是提供“
SDK+
云”,而未来则是提供“企业即时通讯解决方案”。
那些国企、金融大客户们,只需要实施这套解决方案即可——融云已经在即时通讯能力层之上提供了一层企业
IM
应用层,而且
RCE
可以提供开放能力和接口,与企业目前使用的
OA
、
CRM
、
ERH
,
HR
各种软件进行灵活对接。融云的
RCE
既可以部署在数十数百台机器上也可以部署在一台主机上,且维护成本接近于零!
RCE
中的基础功能由企业通讯录、消息状态、整合移动信息门户、音视频以及
PIN
功能!
当然,企业内部
IM
还有一个刚性需求,就是视频或电话会议——这里大家就要注意融云和联通的一个合作。
这个合作的关键点在于,联通给融云提供了非常宝贵的号段资源,从而使融云的服务能够合规。
杨姐点评:
融云一直在坚持一件事,就是守住自己的边界!
CTO
杨攀强调融云永远不会把
RCE
上线发行,不会以
SaaS
模型做产品,他们要交付的是企业即时通讯解决方案——帮助其合作伙伴去赢,帮助合作伙伴去实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