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gor Myznik, © unsplash.com
康德之后,世界变得更正义了吗?
戈泽帕特对话陈嘉映
时间:
2024年10月18日,18:00 – 19:30
嘉宾:
斯特凡·戈泽帕特,陈嘉映
主持:
王歌
语言:
中文,德文
地点:
北京德国文化中心·歌德学院(中国)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南大街2号数码大厦B座17层
免费入场
2024 年是伊曼纽尔·康德诞辰 300 周年。康德被视为启蒙运动的核心哲学家,他的著作备受尊崇,至今仍被用来讨论当代的重要问题。为纪念康德诞辰,哲学家斯特凡·戈泽帕特教授和哲学家陈嘉映教授将莅临歌德学院展开对话。
康德肖像, ©维基百科
他们将在对话中简要介绍康德的政治哲学,概述康德的政治哲学在他之后的时代产生了多大的影响。
并就此引出本次活动的标题问题:
自康德之后,世界是否变得更加正义?
本次对话将由哲学学者王歌博士主持。
© 私人
斯特凡·戈泽帕特博士教授
1959 年出生于美因茨,曾在图宾根大学、柏林大学和美国哈佛大学学习哲学、历史和德语语言文学。1992 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2002 年获得哲学专业资格证书后,在埃森人文高等研究院担任研究员。2004 年,他被吉森大学聘为实践哲学教授,随后又被不来梅大学聘为政治理论与哲学教授,并被法兰克福大学聘为国际政治理论与哲学教授。自 2012 年以来,他一直在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实践哲学。自 2020 年以来,他是美因茨科学与文学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院的正式成员。他的研究重点是平等与正义在政治环境中的作用以及民主与道德权利之间的紧张关系。
陈嘉映博士教授
是首都师范大学燕京人文讲席教授,浙江大学城市学院钱塘特聘教授。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北京大学外国哲学研究所、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哲学系。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城市学院。研究领域是现代西方哲学,包括现象学(尤其是海德格尔哲学)、分析哲学(尤其是维特根斯坦哲学)、科学与哲学、伦理学等。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哲学·科学·常识》,《说理》,《简明语言哲学》,《何为良好生活》、《感知·理知·自我认知》,以及《价值的理由》等几本文集。翻译或主译有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 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维特根斯坦读本》,伯纳德·威廉姆斯的《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