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瑞鹤仙
阅读市场,理解市场,跟随市场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芋道源码  ·  被问懵了,加密后的数据如何进行模糊查询? ·  9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Minio + Docker ... ·  9 小时前  
芋道源码  ·  18.6k ... ·  昨天  
Java编程精选  ·  SpringBoot实现分布式验证码登录方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瑞鹤仙

牛市的起点!

瑞鹤仙  · 公众号  ·  · 2019-05-27 20:00

正文

各位朋友周末好,你没看错, 就是周末 。因为周一有事没法更新,所以利用周末的时间提前写好,定时晚上8点准时发送,所以留言的话,要等我晚上回来之后再回复。虽然我现在完全不知道周一的市场会发生什么,但我觉得这并不重要, 因为今天要说的内容,远比每天复盘重要的多。

最近有朋友问我是不是变懒了,为什么周日都很少更新了?

倒不是因为懒。我记得我最开始学炒股的时候,最期待并且最忙碌的就是周日晚上。因为可以利用周末去仔细复盘上周的行情,去回顾自己的交割单,去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去为下一周新的战斗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自打我写公众号以后却发现了截然相反的结果,周日的打开量要比平时低很多。很多股民并不关心市场现在的结构,也并不想为下周的交易提前做好规划,只关心自己手中个股的涨与跌。

每天后台的留言,也很多都是,“老师,我关注您很长时间了,您是我最敬佩的老师,(话锋一转),您能不能帮我看一下,600XXX怎么样?我重仓被套”......

对于这类留言,虽然我心里清楚有很多都是同时给很多个公众号发的,但如果刚好是我日常关注的个股,也都会提供一些参考, 因为我相信你是真的很无助。

所以我觉得,与其多提供一篇观点,倒不如利用周末的时间,做一些更深度的思考与回顾,比如今天要说的。

......

《股票大作手回忆录》里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成千上万的人都在交易股票,可真正获利的人不多。大众总是沉迷股市不能自拔,所以一定总有人亏损。 无知、贪婪、恐惧和过度的希望都是投机者的死敌。

记得在4月15日,行情刚刚开始显露风险的时候,我写过这样的一篇文章,专门给大家介绍了 “赌场盈利效应” 这个名词, 意思就是告诉大家,在行情结束时要记得及时离场。


当时的阅读数是2.4W,大家可以看看现在的又是多少。其实阅读数除了满足我的小小虚荣以外并没有什么用,而真正令我惋惜的是, 有这么多看了文章的朋友,还是难逃人性的魔爪,在市场的摧残下选择了离开。

如果能真正离开,我觉得也算是种恩赐解脱,而可悲的是,下次市场再次走到山顶上的时候,这些人还会回来的。

5月份,我写的第一篇文章,便是直接告诉大家, 当下市场已经进入阶段性熊市,需要迅速转变成熊市思维。



当时后台的留言有很多朋友不理解,嘲笑我不懂GJ意志,KC板还没发出,怎么可能跌?怎么可能会进入熊市?

对于这类反驳我通常都是呵呵一笑。记得2015年牛市结束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剧情,只不过当时的借口是,国企改革还没完成,RMB还没有国际化,人民日报说4000点是牛市起点,牛市怎么可能结束......

股票市场真的没有新鲜事儿。

另外我再多提一句,你可能不知道的是,科创板基金其实已经抢疯了,发不发的出来还轮不到我们来操心。



......

今天夜里看了央视对于任总的采访,任总提到应重视国民的基础教育。 而我们很多股民穷极一生仍然难逃亏损命运的症结也同样是在于,底层思维的欠缺,独立思考的缺失,羊群效应的从众。 即使学了再多战法,拜了再多的老师都是徒劳的。

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最近我的夜报,已经很少提及个股,板块了,更多的是对一些市场结构的分析或是最基本的盘面逻辑梳理。 因为,这些才是股市里的根本所在。

前一个月,我收到最多的问题便是: 牛市,到底还在不在? ,仅仅一个月过后,问题就变成了: A股,到底还有没有希望?

上周四,我看到近期吸引流动性的高位个股开始出现抱团破裂的情况,提示大家机会快要出现了的时候,后台却有不少这种留言: 我意识到情绪悲观已经到极点了,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机会很快就会到来的信念。



有趣的是,在3200点时我跟你提示风险,你满是贪婪与希望,而当指数经历了1个月,回调了400点,我认为机会快出现的时候,你反而开始向我提示风险。

我不知道特不靠谱会不会发推特,我也不知道MYZ会是怎样的结果,但我相信股市有其存在的价值,有其自身运行的规律, 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风险是涨出来的,机会是跌出来的。 我不相信2800点的股市,要比3200点的风险更大。

多少人曾在5178时说,如果再给我一次机会,我会在2500点坚定持股。而当机会真正出现的时候,我却看到的满是担忧与恐惧。

很多人总是关心到底是牛市还是熊市, 所谓的牛市信仰,无非是给你买入后的贪婪找个理由,又或是给你套牢后的恐惧找个心理安慰罢了。 你的信心与坚定应该来自于你的逻辑和认知不断给你带来的正反馈而不是毫无依据的所谓信仰,或者叫做迷信更为恰当。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