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且渔且歌
本文来源:西湖渔歌(xihuyuger)
---BEGIN---
很多朋友(包括渔歌),长期深陷中年危机。渔歌最近和十几个中年朋友聊“过去、当下、未来”的话题,试图找到一些缓解的办法。朋友们有公务员、国企员工、高校老师、也有自己当老板的,还有不少互联网人士。
聊后感分3部分:
3.为缓解中年危机,我们能做些什么?
最根本上,是欲望和能力、机会、资源储备的不匹配。
或许有人说不应该是没钱、没房,但又需要很多钱,又没有一夜暴富的方式吗?也有人说不应该是小朋友的学区房,择房、择校,无尽的学业辅导吗?也有人说不应该是焦虑,工作无望,全家依赖自己,自己身体还不好吗?还有人说不应该是35岁职场危机吗?
从渔歌采集的样本来看,钱、房、身体健康、心情快乐是表象和结果。这些很重要,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必要品,但在自己的能力储备和机遇不到的情况下,或者自我管理不成熟的情况下,其实是奢侈品。
钱、房无法带给中年人内心深处的快乐,带给中年人更多的是安全感。
有的人已经可以买房自由,但依然满满焦虑,不敢从车轱辘般的工作中停下来,不敢审视自己内心真正匮乏的东西,这种匮乏源于童年的安全感缺失。
有的人中产生活,对钱也没有太多欲望,不工作,而后休息几年也不成问题,内心也渴望去发展自己小兴趣,但也不敢停下疯魔般的工作,不敢走上自己想走的路,哪怕已是满身心疲惫。而这根本原因也是深度匮乏的安全感。
安全感的缺失让中年人害怕、焦虑,失去憧憬和怀有希望的勇气,在痛苦中无法自拔。大多数中年人无法给自己一个有安全感的空间,哪怕只是几分钟。现实生活中,那些几乎不间断的无奈、心酸、疲于奔命,让中年人无暇顾及自己的内心。
对大多数中年人来说,工作、生活只剩下责任,对公司的责任,对家庭的责任,唯独没有眷顾自己,其实
中年人内心藏着一个还是小孩子的自己
。中年人的工作,大多没有希望,寡淡如水,甚至很多中年人被后浪和前辈们持续高强度PUA。如果没有那份迫不得已的责任,很多人都会放弃眼下的工作。
但不工作就能快乐吗?不工作又去干什么呢?想想又回到了既定路线上。
中年人在颓丧的工作、生活中,感觉了无生趣,做什么都没意思,但又不得不去做。没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就无法长期做一件事,也没有专注,大多是应付交差了事。即使忙里偷闲能做些尝试的,也忽然间发现曾经以为自己喜欢东西,其实不那么喜欢。
中年人再也
找不到儿时那种简单、纯粹、容易满足的快乐,这是让很多中年人寝食难安的痛苦。
中年人从早上睁开眼睛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公司有难搞的老板和下属,或者一堆人要发工资,但单子还没开,家有鸡娃的学业,还有老人的身体健康,到晚上闭上眼睛,也依然在这些焦虑中游走,长期处在没有希望的荒芜之中。
中年人是一群没有自己,但需要持续输出营养的人。
能给中年人输入营养的,或许只有自己的那份小热爱和希望,在别人看来微不足道,但这是为自己的,与别人无关。
而热爱和希望,都需要有专注。但中年人每天被太多的人和事打扰,有时候还要庸人自扰,所以哪怕片刻都很难。
另一边,满满的欲望让我们沦陷。没有房的要买房,买了一套的要二套,有了两套的要大平层、别墅。工作上,总想更上一层楼,成为更高级的领导。家里,总想要更多的安排和打算。但一个人只有24个小时,身体就像长年累月超负荷运转的机器,热得滚烫,手头的资源又屈指可数,更
没有心力和脑力做长期主义者,全是短线的焦虑。
渔歌采集的样本中,最快乐的并不是家庭收入最多的,而是家庭收入处在中游,但能认清现实、管理好自己的人。
这些快乐的家庭拥有大部分家庭没有的人生底气,比如父辈、祖辈传承的文化、学识、气度,也或者财富、资源,或者自己一手打拼,但激流勇退,能
取舍
。他们能在这个焦虑、急躁的社会中,荣辱不惊,找到自己可以自由呼吸的天地。
他们有安全感。随着自我成长,即使眼前没有那么多钱,没有什么收入,也不会影响当下的生活和心境。他们的人生更多的是细水长流,对历史、对未来的探索和思考。他们思考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国的体制变迁、未来的技术演进,或者研究一个极其细分的分支,他们舍得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投入。他们也非常享受当下人之常情的快乐,比如看看美景、做个锻炼,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热爱中很专注,所以可以去做很多短期没有结果的投入,并且享受这个过程,成为一个
心态平和的长期主义者
。
这是渔歌看到的
最幸福的中年人的样子,他们有远见,坚毅、会取舍、细水长流、有自己喜欢的事。
他们每天或每几天都有完全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比如欣赏一段美好的诗词,看一本好书,看一部好剧,持续学习一门语言,是一种完全自我沉浸式的时光,也是发自内心的热爱,只是为了自己,无关他人。
虽然他们的生活和大部分人一样,有很多无奈、力不从心,但他们在处理这些事情之外,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上有长期投入,专注的做自己想做的事,看上去毫无用处的事,比如研究一个地方的方言,长年累月研究之后开始写方言文史。但就是这些看上去毫无用处的事情,成为了他们生活的养分,让他们没有那么焦虑,总能从容的处理家庭、职场、事业中的问题。
渔歌曾问自己,每天能有多少时间是专注的?每天有多少时间是为自己活着的?几乎时刻都是多线程全开,办公软件上一堆红点信息,手机上在电话会议,办公软件上也在电话会议,还有不断的电话打进来,还有家里的事。曾经以自己能多线程并进高兴,说明自己能干、高效。可是,中年后,有些时刻开会开到恶心。渔歌曾经问自己,我的真的这么重要吗?显然不是,只是被强大的组织惯性、个人惯性推着往前走,无效的会议、低效的时间管理和人际管理,失去了自己,当然也失去了专注。
渔歌也越来越重视这些微小、细微的美好,开始每天让自己有沉浸式的时空,在这个空间里做自己喜欢的事,可以让自己从乌糟糟的世界中抽离出来,这些时刻感觉自己沐浴在一片风和日丽、青山绿水之中,而这是我需要的人生养分。
简单展开:
1)心态上,平和的
接受自己是个普通人的事实,接受自己和这个世界没有那么完美的融合的事实,接受中年后脑力、体力、心力的衰退,接受自己在很多方面无知的事实。
不要把中年危机看的如狼似虎,越挣扎越卷。平和的把中年看成是大部分人都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与自己和解
。
2)培养兴趣爱好。每天留10-30分钟给兴趣爱好,中年人特别需要完全属于自己的时空,而这样的时空留给兴趣爱好是最划算的。有人喜欢打球,有人喜欢瑜伽,有人喜欢到公园走一圈,有人喜欢打坐,有人喜欢学习语言,还有的喜欢钢琴。只要不违法犯罪,就给自己留点时间和空间,不带任何功利性目的。兴趣爱好是我们的另一个窗口。
很多80后没有兴趣爱好,那就找到让自己开心的方式。90后、00后们,一定要提前培养兴趣爱好,未来的社会发展内卷程度可以参考日本,
环境不友善的情况下,能抚慰我们的只有那份发自内心的热爱与专注。
随着年龄增大,渔歌越来越体会到
无用即有用
。
长期主义者的心态比短期主义者好的多
。
3)为身体健康投资。身体健康第一位,这是人人知道,却少有人上心的事。没有健康,全是虚无。人绝望的时候,可以去医院看看,或许在那里能找到顽强的生命力。人只有在生病后,才知道健康的可贵。
保持身体健康,就要让自己吃的健康,合理饮食,
我们会长成我们吃下去的那些食物的样子
,所以在吃饭上不要打发自己。还要让自己适当运动。人在健康的情况下,精神面貌一定好很多。不健康的时候,八成是萎靡、丧的状态。
4)适当降低欲望。欲望永无止境,人心不足蛇吞象。很多时候是
欲望作祟